本周四,台灣的總統賴清德召開首場"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會議,強調要以此強化台灣的應變災害和戰爭能力。
賴清德9月26日在台灣的總統府召開以「韌性台灣 民主永續」為題的「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首場會議,透過直播說明目標和進度。賴清德形容,「突如其來的天災像是急性感冒,而全球氣候變遷則像是慢性疾病,全社會防衛韌性要應對的,有緩也有急,不只是國家災害緊急狀況,還有台灣長期遭受的灰色地帶侵擾,以及認知作戰等挑戰。」
賴清德還指出,台灣位於第一島鏈、站在民主防線的最前緣,致力維護區域的和平穩定。更強韌的台灣將為全球的民主、和平、繁榮帶來更多貢獻,當台灣做好準備、展現決心,國際上理念相近的夥伴會更願意協助台灣因應各種挑戰,共同降低風險。台灣社會準備越充足,台灣就更安全。台灣越有自我防衛的決心,國際社會就更安心。
賴清德強調,建構「全社會防衛韌性」的三個重點包括,「居安思危、有備無患」,「強化應變、有恃無恐」,「按部就班,有條不紊」。面臨災難或緊急狀況時,政府和民間即時發揮力量,維持社會的正常運作;擴大民力訓練及運用,加強戰略物資的盤整與維生配送,強化能源及關鍵基礎設施的維持運作,健全社福醫療和避難設施的整備;以及確保資安、運輸和金融網絡的安全,持續精進台灣的應變量能。
目標可恃民力約40萬人
國安會副秘書長徐斯儉發佈《全社會防衛韌性規劃與挑戰》報告。他提到,全社會防衛韌性旨在培養社會大眾於災難時自救,了解自己的角色。
徐斯儉說:「可恃民力約40萬人,期透過相關訓練及演練,培養大家成為具中等以上值勤能力的可恃民力。人力來源包括:民間救災團體、現役及退役替代役、義消、義警、社區層次民力任務隊,其他非政府組織或慈善團體。」
368鄉鎮市成立防災協作中心
徐斯儉提到,相關工作五大主軸包括:民力訓練暨運用、戰略物資盤整暨維生配送、能源及關鍵基礎設施維運、社福醫療及避難設施整備、資通運輸及金融網絡安全。
有關戰略物資盤整暨維生配送,徐斯儉指出,目前由村里設「配送站」,未來將結合賣場、超商通路,調整現行配售機制,規劃維生物資配售系統。各地方政府368個鄉鎮市區公所,成立防災協作中心,統籌人力及資源分配與支援。能源及基礎關鍵設施防護則將採取三層防禦架構執行,加大縱深範圍,以增加破壞者的攻擊難度,並爭取支援應變時間。
防空避難處所8萬3863處
在盤點資源部分,徐斯儉表示,社福醫療及避難設施整備現已盤點205家責任醫院,以強化醫療韌性,包含供水、供電等機制;另已盤點現有防空避難處所8萬3863處、戰時災民收容救濟站4601處、緊急避難收容處所6042處,持續進行設備維護及物資補給。有關資通、運輸及金融網絡安全,將提升消防防災e點通APP及網站,增建通訊基礎建設,並提升警消通訊備援韌性。
參與明年漢光演習 小規模無劇本
徐斯儉指出,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的核心任務分為三階段性目標,包括今年12月進行桌上兵推,明年3月進行地方小規模演練,第三階段於明年6、7月與年度漢光演行進行前導演練;會採取中央與地方合作,依各主軸進行小規模、無劇本演練。
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邀集產官學研代表,有4位顧問、23位委員。跨世代、跨領域,非官方代表比例佔了67.7%,女性有三分之一;包括台灣知名全聯超商、佛教基督教團體、民防組織等代表都在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