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美聯儲降息50點,業內一時震驚。本文剖析美聯儲的行為模式,幫助理解世界發生了什麼。
美聯儲的說法
最近的指標表明經濟活動繼續以穩健的步伐擴展。就業增長有所放緩,失業率上升,但仍然處於較低水平。通脹進一步朝着委員會設定的2%的目標推進,但仍然有些偏高。
委員會致力於實現充分就業和長期通脹率維持在2%。委員會對通脹可持續地朝着2%的方向發展更有信心,並認為實現就業和通脹目標的風險大致平衡。經濟前景仍存在不確定性,委員會密切關注其雙重目標面臨的各種風險。
鑑於通脹進展和風險的平衡,
美聯儲的筆桿子真是語言大師,「失業率上升,但仍然處於較低水平。通脹進一步朝着委員會設定的2%的目標推進,但仍然有些偏高。」
好好好,條件有了。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喜氣洋洋地說:「美國經濟狀況良好,增長保持穩定,通脹正在下降。」
好好好,形勢一片大好。
美聯儲成員費城聯儲銀行行長帕特里克·哈克補充說:「在過去30個月裏,我相信我們已經證明自己是經濟的良好推動者。」
好好好,我們幹得不錯。
按照高管們說法,降息理所應當啊。這些人的日常生活,估計極少自己去買菜加油,但任何經濟政策,都應該基於普通人的生活。
看物價,近四年很多基礎消費品價格(如食品、燃油)上漲超過50%,普通工薪階層叫苦不迭,美聯儲高管們鐵嘴鋼牙說經濟狀況良好,妥妥的騙子嘛。
看理念,這麼一個連男女都分不清、推動非移超國民待遇、鼓勵零元購不勞而獲的管理團隊,能夠讓社會穩定繁榮,鬼才信訥。
當然,任何決策都會有專家來捧場。
看下背書家對美聯儲本次降息的解讀:「通脹指數下降,就業形勢堪憂,降息自然呼之欲出。」本次操作很符合教科書的說法啦。
想想好笑,經濟政策還是老一套,經濟問題持續惡化,前面加息有理,現在減息有理,合着兩頭都順啊。
還有小清新來幫腔的,不要只看通脹嘛,還要看股市和房市嘛。意思是通脹雖然壓力大,但在其它方面可以有收益嘛。
更好笑了,美聯儲這些人指導市場,專家在旁邊敲鼓幫腔,人家吃肉的吃肉喝湯的喝湯。小清新搞不清自己是「誰」,就習慣性衝上來護駕了:燈塔決策會有問題?不可能吧。
鮑威爾大減息,眾媒一片讚美。《華爾街日報》說這是要重現格林斯潘在90年代的傑作哈,看來需要回顧一下歷史。
美聯儲代表人物
《華爾街日報》提到的格林斯潘,簡稱「潘老」,連任五屆近二十年美聯儲主席。潘老有多風光呢,他被稱為「美元總統」,到哪裏都是元首一樣的待遇。
可惜,潘老卸任剛兩年,2008年次貸危機就爆發了,奧巴馬借勢上位。
那麼,潘老的二十年,是在為經濟騰飛打好地基,還是做大泡沫製造虛假繁榮?這麼複雜的問題,當然不能簡單歸因於潘老,後面有空探討。
有些專家把格林斯潘的責任引向「市場失靈」的問題,從表面上看潘老確實一向反對價格管制、支持放鬆金融管制,其實人在其位,實際操作會複雜很多。
想起經濟學界一段往事,在一次經濟政策對話中,很多大咖都參加了,包括潘老和米爾頓·弗里德曼。大家都知道米老頭的思維水平,學界不管多大的名頭,看到米老頭都發憷。對話中,米老頭不止直接剖析潘老政策的問題,還引用潘老的論文批評潘老的政策,搞得潘老極為尷尬,無言以對。
其實2008年次貸危機,就是那些原本缺乏能力購房的群體在官方補貼和優惠政策的激勵下買了房子。如果沒有這些企圖充當大善人的傢伙搞什麼房利美房地美,哪會有後面的危機。
總體來看,潘老還是傳統紳士風格。
潘老後面幾任
接格林斯潘班的是本·伯南克,他幹了八年,被吹到天上去了。
2009年底《時代》周刊讚美伯南克「在金融危機乃至經濟危機的背景下,他以富於創意的領導能力,令情況沒變得更糟--成功避免通貨緊縮。」到了2022年,伯克南獲諾貝爾經濟學獎,以表彰他「對銀行和金融危機的研究」。
這些話術,裡面包含着一個前提:通貨膨脹比通貨緊縮好。於是,寧願搞點通脹,也不要通縮。歸根結底,都可以追溯到凱恩斯的經濟擴張理論。
但這個凱恩斯理論裡面包含着一個悖論。本來的初衷是面臨經濟危機時,由(特別聰慧的)管理層進行干涉,以減少經濟危機對社會的衝擊。但如果沒危機的話,哪裏需要干涉呢?也就是說,對於管理層來說,有危機才能干涉才有權柄才有功勞。
如果看凱恩斯的傳記,也許凱恩斯本人並不同意現在的凱恩斯理論。凱恩斯的出發點並不是消滅危機,他只是認為人性是脆弱的,在危機來臨的時候管理層應該做點什麼,去幫助人們走出困境。凱恩斯的想法是務實的,也認同產權和市場機制的核心作用,但實踐的時候尺度不好把握。
舉個類似的難民例子。
戰爭會造成難民問題,通常情況下難民是短期狀態,會很快投親訪友,融入社會,自食其力,但巴勒斯坦的難民問題已經延續數十年幾代人,成為一項產業。
問題出在哪裏?因為聯合國這樣的官僚組織把短期的救濟項目變成了長期的工作職能。看下金錢的流動過程,UN收到撥款和捐助----UNRWA聯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和工程處進行分配----數百萬難民白吃白喝。巴難民負責賣慘,UNRWA負責實施愛心,UN負責表達愛心。在這樣的激勵機制下,UNRWA沒有任何減少難民的動力,反而有保持和增加難民的潛意識。難民越多,UNRWA的撥款越多權力越大油水越多。
伯克南有二本著作,《行動的勇氣》和《宏觀經濟學原理》。前者的主題是美聯儲要在危機到來時給人們提供信心,這個說法很凱恩斯。後者看名字基本就有數了,出台各種行業政策、指導發展方向都是常規操作。
伯克南幹了八年,後面是耶倫老太。老太就是一位典型的學而優則仕,從美聯儲卸任後當上了拜登的財政部長,還是氣候委員會的創造成員。
看了一些老太的資料,感覺就二個字--平庸。她丈夫喬治·阿克爾洛夫獲得了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研究主題是宏觀經濟學、貧困問題、家庭問題、歧視。當你看到這些課題名,就可以有判斷。世上的經濟學獎,真的水分太大了。
有人問,現在這位傑羅姆·鮑威爾呢,他不是川普提名的嗎?前面說過川普2016年上位純屬意外,致勝聯盟以為希拉里穩贏大意了,而川普並沒有自己的班底。
看下鮑威爾的簡歷,2011年奧巴馬提名為美聯儲委員,2017年川普提名為美聯儲主席,2021年被拜登提名連任。再看下鮑威爾的政治活動,他自己的標籤是象黨,他妻子是驢黨。2008年他為約翰·麥凱恩的競選捐款30800美元,這可不是小錢。
看到這裏,大家可以明白鮑威爾的角色了。他表面上是建制象,底層更接近驢派,類似於莉茲•切尼這樣的,只是沒有衝到一線罷了。看得多了,你不難發現象驢雙方在面容和外觀上的差異。
潘老後面這幾位,一代不如一代。
本次決策的異常
這次加息實在莫名其妙。
操作跨度玩的大。美聯儲的操作,如果沒有極端情況,通常以25個基點一步一步溫和漸進,以避免市場的高速動盪。這次突然來50基點,為啥想搞把大的?
操作依據不成立。就像鮑威爾在提名時表態,他將竭盡所能實現美聯儲促進物價穩定和充分就業的雙重目標。現在降息的理由是「通脹下降和就業不佳」,這其實是語言遊戲。
拜登基本的經濟政策並沒有變化,一邊大水漫灌,一邊壓制中小企業。勞工統計部門虛報了100萬就業,就業不佳是肯定的,而通脹也將持續,打個比方,通脹從9%到8%算什麼下降趨勢,更可能是統計學的波動。
前面美聯儲操作基本正常,現在突然爆發「時隔4年半重啟寬鬆周期預計今年內合計降息100個基點」的神操作。
記得在2018年鮑威爾接替耶倫時,眾媒體讚美鮑威爾是比較中立的溫和派,能夠保持美聯儲利率政策的連續性。現在這樣的操作,可以說是赤膊上陣,傳說中的溫和穩健在哪裏呢?
異常減息的後果
理解這個問題,先要明白通脹的原因。
雖然經濟學家們搞出來一大堆亂七八糟的指標,但對於普通人來說,關鍵指標就二個,一個是物價指數,一個是就業指數。只要物價平穩,只要有就業機會,那生活就可以保持。
物價問題,簡單來說,就是手頭的錢經不經化,原來一塊錢一個燒餅,現在漲到二塊錢一個,那就是意味着錢貶值一半,那另一半財富去哪裏了呢?這叫做鑄幣稅,就是錢印多了。
就業問題,簡單來說,就是工作機會多。現代社會的工作形式多樣化,統計時候的操作空間很大,前些天美帝爆出「非農門」,就是拜登手下的勞工統計部門虛報100萬非農就業數字,給拜登臉上貼金。在我看來,就業機會有個更好的參考數據,就是小企業的新增註冊數。如果新企業不斷增加,說明人們看好未來。
關於拜登任上的經濟困境,舉幾個實例;
加州高鐵爛尾,馬斯克嘲笑花了70億美元結果砸出了500米水泥路,現在加州的賬面赤字已經有四百億美元了,紐森接手的時候還有很多錢。
為了防止越來越猖獗的零元購,RIT AID連鎖店把商品都鎖進了柜子,藍區淪為索馬里。這樣的環境,店都開不下去,經濟能好嗎?
阿富汗撤軍災難,不止陣亡13人,還丟棄了70億美元的武器裝備,都是揮霍納稅人的辛苦錢,看塔利班的全美械閱兵
對烏克蘭的數百億美元軍援阻止審計,司機抱怨說原計劃裝備的十四個旅只完成了四個,不缺兵員缺裝備,猜猜裏面有多少油水?
就這樣的管理能力,怎麼可能象鮑威爾說的「經濟狀況良好」,就是睜眼說瞎話嘛。
9月13日摩根大通總裁Jamie Dimon警告說:「美國最糟糕的經濟狀況就是陷入滯漲。」所謂滯漲就是經濟停滯和通貨膨脹的結合,物價持續飆升,失業率上升。普通人的處境是二難,掙錢困難化錢快。
滯漲的唯一出路就是滅稅減政,但拜登努力的方向正好相反。加州就是美國的縮影,原來財政富裕的加州現在已經負債纍纍。在聯邦層面,現在美帝國債已經飆升到35.3萬億美元,今年利息突破1萬億,超過軍費支出了。按照這個敗家速度,後面美元只有二個出路,要麼賴帳,要麼打仗。
美聯儲現在的神操作,不外乎通過向本已惡劣的市場繼續釋放流動性,在短期內快速拉動股指等數字,塑造一個表面繁榮的泡沫假象。
小結
如果美聯儲真的那麼英明神武,那麼在其成立後僅十六年,美國怎麼會爆發那麼嚴重的經濟危機呢?通過一場慘烈的世界大戰,全球才勉強恢復「和平」。
現在鮑威爾的異常操作,如果聯繫目前的形勢,就一目了然了。眼下全美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年底大選。
猜下大佬們的意思,前面假辯論操辦了,司法武器多次用了,肉體消滅也二輪了,FBI、DHS都在行動,這麼關鍵的時候,你美聯儲總得表現一下吧。
突然有個問題,搞定美聯儲需要多少錢?十二名投票委員每人一億美元夠不夠?實在不行搞定七個人每人二億十四億。
馬上又覺得自己段位低了,這些事情請教一下FBI老局長胡佛不就得了,他的辦法有的是,根本不用花這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