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清晰地記得2018年之前,我寫了好幾篇文章抨擊社會上當時瀰漫的超前消費行為,特別表達了對各種「勾引」人消費的小額貸的深惡痛絕。
發展到今天,超前消費早就不是個問題了,同樣解決這個問題的,不是因為大家轉變了觀念,學會了量入為出…
變化的是現實,現在大家也都看到了,無論國家出台多少政策促進消費,消費就是不溫不火。
以北上餐飲為例,北京發佈數據顯示,2024年餐飲業1-5月實現收入530.7億元,同比下降2.7%;上海市統計局公佈了1-5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情況,其中住宿和餐飲業實現零售額609.34億元,下降3.1%。
奢侈品今年在國內的業績,更是慘不忍睹:
2024年上半年,LVMH集團在亞洲市場(不包括日本)的銷售額同比下降了10%,尤其是在第二季度,該地區銷售額下降了14%。
財報解釋,日本地區的收入實現兩位數的增長,業績得益於中國遊客的購買。換句話說,LVMH集團認為,中國消費者在本土降低了購買力度,影響到本土的業績,但在出遊日本時進行消費,提振了日本市場。
其他的諸如開雲、愛馬仕、卡地亞母公司歷峰集團、德國Hugo Boss等品牌,也發聲齊稱在中國市場的業務正面臨嚴峻的形勢,原因是中國市場的客源發生了變化。
你看,壓根不用再談什麼謹防超前消費,精英中產自身財富的大幅縮水,帶來了奢侈品的銷量大跌。
這幾年,對雞娃的中產來說實在不友好。別說只能上大專的,就算考上了本科甚至讀完了研究生,畢了業就業情況同樣是沒眼看。
只能說,太難了。
上邊這所學校,據說還是一家中游985,2024屆的就業率目前在60%左右,博士生就業率更是僅為14.29%。
另一所學校就更慘了,本科生的就業率只有19%,研究生的就業率18.5%。
這是不是現實,是太過現實的現實。
然後再看中產的主要分佈,除了體制內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大型國央企,就是金融企業、互聯網大廠、教培機構以及外企了吧。
現在一方面體制內降薪聲不絕於耳,一方面無論互聯網大廠還是金融機構,都不斷傳來各種暴雷以及裁員的聲音,至於教培不談也罷,外企呢?外企目前是這樣的狀態,不用看微觀,看宏觀數據即可。
外匯局8月9日公佈了4~6月國際收支數據,外資企業的直接投資3個季度來首次出現負增長,外國企業對中國的直接投資減少148億美元。外來直接投資(又稱來華直接投資,FDI)淨流入330億美元,繼2022年同比下降47.6%後,再下降81.7%,淨流入規模降至1994年以來最低。
畢業生就業困難,中產財富肉眼可見的縮水,請問還需要誰來給家長們說,雞娃的性價比很低嗎?
根本不用的,就像超前消費的嘎然而止,不是任何人勸的那樣,即使現在還有人在雞娃,我相信也是幾十年雞娃進程的最後掙扎了。
再往下,不僅雞娃的事會像超前消費一樣淡出視野,與此相關的諸如學區房,也同樣將悄無聲息地退場。
普朗克曾經說過一句關於科學真理的真理,它可以敘述為「一個新的科學真理取得勝利並不是通過讓它的反對者們信服並看到真理的光明,而是通過這些反對者們最終死去,熟悉它的新一代成長起來。」
我稍微改一改用在社會科學的領域,就是老觀念的消亡,並不是因為人們有了觀念的進步,而是現實處境的變化,讓人們不得不那麼做。
無論雞娃、超前消費還是奢侈品在中國的熱銷,都是有錢有閒階層誕生後的事,反映了時代的變遷。
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又將使得曾經出現過的許多不合時宜逐步淘汰進歷史,成為歷史的塵埃。
所以觀念生產者應該保持謙卑:生產的觀念能否被大眾接受,與觀念正確與否無關,只與歷史的進程有關。
唯一有意義的在於,能否提供一種有預見性的觀念,讓大眾中的敏銳者能夠窺探未來一二,就足以稱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