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被封殺: 「砸了今日鍋,去還昨日債,誰為明日憂?」

微信公眾號「建設性意見」在其發佈的評論文章中提出了一個困擾作者多年的問題:「明明一口完整的鍋比一堆廢鐵要值錢得多,為什麼陷入困境的人不賣鍋,卻要砸鍋賣鐵呢?」該文很快就被審查刪除。

近日,重慶市璧山區、青海省德令哈市等地政府發佈的成立「砸鍋賣鐵」專班的紅頭文件在中文互聯網上廣為流傳。

網民在感慨地方債務已經到了需要「砸鍋賣鐵」的地步的同時,還對政府的用詞感到無語。還有網民則發出疑問:「砸誰的鍋?賣誰的鐵?」

在本期的【404文庫】欄目中,我們將選讀過去一周中與此事件有關的三篇404文章。

一、建設性意見|當一座城市決定「砸鍋賣鐵」

微信公眾號「建設性意見」在其發佈的評論文章中提出了一個困擾作者多年的問題:「明明一口完整的鍋比一堆廢鐵要值錢得多,為什麼陷入困境的人不賣鍋,卻要砸鍋賣鐵呢?」

該文很快就被審查刪除。

文章中作者還寫道:

直到今天看到好幾座城市成立了「砸鍋賣鐵」工作專班,下發了「砸鍋賣鐵」紅頭文件,我終於是明白到這個詞的精髓了。

之所以要砸鍋賣鐵,很顯然是有其他原因的。

第一,鐵鍋不是什麼優質資產,很顯然並不容易賣出去,砸成廢鐵反而能快速換到一些零錢。

地方政府困難是真的,債務多也是真的,但地方政府手上獨家資產和優質資產多也是真的。再困難的地方政府,後院也總有幾隻下金蛋的雞,例如採礦權、比如優質地段的國有物業,這些真正好賣且能賣出大價錢的優質資產,他們是捨不得賣給民企的。

所以,真正拿出來換錢的,就主要是那些本身也沒多大市場吸引力,價值也不太高的政府資產,甚至是本身還需要往裏貼錢搶救的「病危資產」。這些資產,作為完整的鍋直接賣不容易脫手,砸成廢鐵,賤賣出去才有點機會。這個過程中經手的人還有機會沾點油水。

第二,砸鍋賣鐵最重要的不是賣出多少錢來,而是做個姿態給上面和下面看。

相對於動輒數百億的債務缺口來說,砸鍋賣鐵出售一些國有的零碎資產,清退幾個沒背景的合同工,是幾乎沒有實質性意義的。能湊足利息就算不錯了。

那,既然不頂用,既然於大局無補,為啥還要費勁折騰呢?其實還是扶貧攻堅階段賣慘的思路,我都這麼慘砸鍋賣鐵了,上面真的忍心不救嗎?也是順便做給公眾看一下,表示我們有在努力化解債務了,但是的確家底有限能力有限,不能怪領導不上心。

從這個意思上來說,砸鍋賣鐵更像是破釜沉舟的含義,都是為了表決心,區別是砸鍋賣鐵的地方政府砸了鍋之後還是會躺平等救的,不可能真去衝鋒陷陣。

第三,砸鍋賣鐵聽起來有點點文化,雖然不多,但架不住領導喜歡。

我們經常會見到政府文件里有一些類似「砸鍋賣鐵」這樣看起來有點文化但實際含義比較模糊的詞彙,它們特別適合用來安排那些雖然很重要但實際上並沒有什麼好辦法的事情,可以換個花樣詞彙裝點一下,顯得比較忙,也顯得有水平。

比如……呃,發現並沒有能夠安全列舉的例子,算了不寫了。

一點建設性意見:

真要是下了決心還債,砸鍋賣鐵也不是完全沒用,但的確聊勝於無。大家都期盼着的,真正有用的那些方法,也試一試吧?

二、弱信號|從住房養老金到砸鍋賣鐵,政策語言應該規範化

在微信公眾號「弱信號」發佈的被刪除的文章中,作者則對政府用詞的粗俗、不規範進行抨擊。

文中寫道:

最近有兩個詞很流行,一個是住房養老金,一個是砸鍋賣鐵。這兩個詞在社會中都引起廣泛的議論。

而引起議論的原因之一,就是作為一種政策語言,都非常的不規範化。假如,將來後人查詢歷史資料,發現歷史上還有一個叫作砸鍋賣鐵專班的部門,會讓他們笑話的。

我想說的是,不要以為語言是個小問題,一個社會使用什麼樣的語言,在很大程度上體現着一個社會是什麼樣的氛圍。這些年,狠話越來越多,不要以為使用生活中的狠話才能表明做事的決心,這樣的狠話用多了,會造成社會的緊張、不適和不確定性。

當前經濟的低迷,當然有許多原因。但大家都不否認,在這諸多原因當中,社會心理也是一個重要因素。這就是人們所說的企業家的信心和民眾的預期問題。前者涉及的是投資,後者涉及的是消費。而要恢復或重建社會的信心,最根本的途徑就是有效的法治,就是可以信賴的規則。

而規則失效的原因之一,就是規則本身模糊不清。

現代政治是一種規範化、制度化的政治,要在法治的軌道上運行。那些接地氣的口語化的「通俗說法」,往往是含義不清,所指不明,邊界含糊。這樣的說法,貌似接地氣,貌似貼近群眾,但結果只能是降低社會生活制度化、法治化的程度。並為隨意濫用權力留下空間。

因此,我特別期待這樣的情形:一個政策的文本,一開頭就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什麼什麼法律,第幾條第幾款,制定本規定,然後該是什麼內容,就用規範化的語言來表達。這樣,意思清楚,便於執行,人們也不至於誤解。

現代的社會生活不能使國家的運作去貼近日常生活語言的層面,而是要使社會生活的運作接近法治化制度化語言的層面。

三、浣花溪杜甫|「砸鍋賣鐵」是最愚蠢的方式,直接賣鍋不好嗎?

在微信公眾號「浣花溪杜甫」發佈的一篇遭到刪除的評論文章中,作者將「砸鍋賣鐵」與大躍進時期「大煉鋼鐵」進行類比,對當局的這一表述進行質疑。

文章寫道:

最近「砸鍋賣鐵」這個詞又火了,在多地的政府文件中頻繁出現。

印象中父母經常喜歡說這個詞,考上大學砸鍋賣鐵都要讓你讀。

其實我心裏一直有這個疑問,為啥要砸鍋賣鐵?直接賣鍋不是更好嗎?

賣鍋本來能賣10元,砸鍋賣鐵,不但多此一舉,還讓本來有用的鍋變成一堆廢鐵,可能只能賣一塊錢。

可能是父母輩經歷過大躍進時期的大煉鋼鐵運動,為了增加鋼鐵產量,把家裏的鍋砸了,融化成鐵水,技術好點的地方可能會重新生產一些鍋,技術不好的地方就煉成一堆廢渣。

搞得好多家都沒鍋用,吃飯都是問題。搞得砸鍋還有一個潛台詞就是:誰都別吃了。

也許在那一輩的認知中,砸鍋賣鐵並沒有什麼不妥,於是在文件里又頻繁出現。

其中青海德令哈和重慶璧山的文件在網上廣為流傳。

德令哈因為海子的詩而火,其中寫到: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籠罩……姐姐今夜我不關心人類,我只想你。

現在的詩人將其改為砸鍋賣鐵版本: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砸鍋賣鐵……姐姐今夜我不關心人類,我只想砸鍋賣鐵。

美麗的小城,為何要砸鍋賣鐵呢?為了償債何至於此?

回到這個詞本身,砸鍋賣鐵,恰如拆屋賣磚,殺人賣骨,殺雞取卵……

以前看到過一些賊偷了倉庫的飲料,結果全部都把飲料倒掉,只為了賣空瓶子。面對這種人,我們會呵呵一笑,罵偷飲料的人愚蠢,或者格局低。

偷水賣瓶和砸鍋賣鐵有如此異曲同工之妙。其實這也暴露了砸鍋賣鐵之人的智商和格局。

一個企業好好扶持就是下金蛋的雞,但砸鍋賣鐵就是毀掉企業只為賣企業的廠房、設備等。這不就是殺雞取卵嗎?

昔人買櫝還珠已貽笑千載,現在的人教育程度普遍比古人高,為何還要砸鍋賣鐵呢?

如果想表達決心,可以說破釜沉舟,如果真想解決問題,可以說精兵簡政,別動不動就砸鍋賣鐵,砸誰的鍋?賣的鐵又歸誰?

砸了今日鍋,去還昨日債,誰為明日憂?

責任編輯: 李安達  來源:CDT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909/2100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