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就看到朋友圈有人轉下面這張圖:
成立「砸鍋賣鐵」工作專班,這是要幹什麼?
本着求真務實的態度,先要證實上述截圖的真實性。
網上查了半天,也沒有查到文件的影子。所以,這份文件的真假,尚有待證實。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
原來「砸鍋賣鐵」這四個字,早就出現在很多地方的政府工作報告或者文件中了。
比如內蒙古卓資縣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在談到化解風險的時候,有如下文字:
「砸鍋賣鐵」**化解債務13.37億元,實現「退橙」降級。盤活資金1489.6萬元,大起底收回資金650萬元,優先用於債務化解和重大項目支出。**
寧夏永寧縣,也在今年7月25日印發了「永寧縣安置房閒置房產處置方案」。
相關通知說:為深入貫徹落實政府過緊日子要求,加快推進我縣債務化解,砸鍋賣鐵、全力以赴、用盡全力、窮盡辦法做好資產處置變現化解債務工作。
其目標是:全面盤活我縣閒置房產,切實發揮資產效益,緩解財政運行壓力,打好債務化解主動仗。
青海海東市也在「砸鍋賣鐵」,下面這個截圖來自青海省發改委官網:
不要以為只有中西部、東北地區才「砸鍋賣鐵」,東部沿海地區也在搞:
比如,2024年5月11日泉州市泉港區召開第37次常務會議,研究泉港區「砸鍋賣鐵」處置資產化解債務風險方案、強化預算管理堅持過緊日子
由此可見,「砸鍋賣鐵」已經是當今各地政府廣泛使用的詞彙,主要用在「處置資產、化解地方債風險」上,具體含義是賣掉閒置資產,包括土地、房屋、低效率地方國企。
各地不約而同使用這麼有衝擊力的詞彙,跟「上位文件」有關。
這份文件,就是2023年的「47號文」,全稱是《重點省份分類加強政府投資項目管理辦法(試行)》,其中就有「砸鍋賣鐵全力化解地方債務風險」的要求。
該文件還明確了化債的12個重點省區市:天津、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廣西、重慶、貴州、雲南、甘肅、青海、寧夏。
文件要求:在地方債務風險降低至中低水平之前,嚴控新建政府投資項目,嚴格清理規範在建政府投資項目。
那麼,這一波「砸鍋賣鐵」行動,將帶來哪些影響?
第一,可以有效降低地方債風險,防止出更大的問題。
當前風險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房地產,二是地方債,三是中小銀行。這三個風險相互關聯、相互影響,其核心是房地產出現歷史性拐點,土地財政萎縮。最近2年來,國家層面防範風險行動,主要是圍繞上述三點進行。
截至2024年6月末,全國地方政府債務餘額42.6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大約5萬億。但這僅僅是規範的地方債,地方為了穩增長還通過融資平台(地方國企)借了大量有息債務,規模當在75萬億以上。
廣發固收的數據顯示,城投債務率最高的省份是江蘇,高達934%;其次是重慶、四川、浙江,分別達到了886%、817%、816%,第一經濟大省廣東只有191%。
江蘇、浙江、四川人口多、經濟總量大,是穩增長的主力軍,所以沒有被列入12個重點化債省份,但中長遠看,它們這樣長期轟油門狂奔,也是很難維持的。
第二,在短期內造成資產價格下跌的壓力。
各地「砸鍋賣鐵」處理的閒置資產,主要是土地、房屋,以及低效率國企的股權。方式是抵債,或者拍賣。最終都加大了市場供應量,讓房價受壓。
一線城市雖然沒有化債任務,但最近2年政府優先急賣人才房、安居房、共有產權住房,也影響了商品住宅的銷售,至少分流了需求,因為政府賣的房子價格更低。
第三,砸鍋賣鐵,預示着未來地區和地區之間、城市和城市之間的大分化。
以前,我們有人口紅利,大中小城市都可以在城市化中獲得增量人口。有了增量人口,大基建、地方債就有效益,可以搞下去。
現在人口紅利結束了,人口總量下降了,大部分三四五線城市人口是滯漲甚至下降的,土地收入銳減,地方債壓力加大。所以被迫砸鍋賣鐵,還被限制了上新的大基建項目。
12個重點化債的省市區中,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省會城市相對好辦,它們大多有能力走出低迷期。普通中小城市就比較難了,化債將是一個長期任務,增量大基建項目越來越少,上了也沒有效益。
最終必然導致中小城市基礎設施更新放慢,公交車、學校、幼兒園等公益項目減少、合併,大家生活越來越不方便,年輕人口加速流出。但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全世界在城鎮化後期都發生了類似現象,美國的鐵鏽地帶就是這樣產生的。
雖然未來轉移支付力度會加大,但別人給的錢和自己掙的錢,不是一回事。中小城市獲得增量轉移支付的難度,也會加大。
未來,這些地方壓縮行政編制,甚至合併行政區劃以降低財政成本,是大概率的。
在西部一些省份,一個縣裏的職能局掛幾個牌子,一共只有四五名工作人員,這種現象越來越普遍了。
砸鍋賣鐵是痛苦的,但方向是正確的。
但它會帶來緊縮效應,這也是應該注意的。在有增量人口、財政寬裕的地方增加大基建,以對沖這種緊縮,是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