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用作家王朔的一段帖文開篇。
他說:「你騎在別人脖子上,體重越來越重,想撒尿撒尿想拉屎拉屎,還不停嚷嚷下面扛着你的要「穩定」?實現穩定非常簡單,簡單的讓你吃驚:你從脖子上下來就行。」
王朔的這段話聽起來相當粗俗直白,卻一語雙關表達精準,邏輯縝密,與本周突然在互聯網走紅的政府行政用語「砸鍋賣鐵」不可同日而語。
「砸鍋賣鐵」這個詞近日突然火起來的直接原因是網絡曝光多個地方政府出台文件,成立「砸鍋賣鐵」工作專班,比如重慶璧山區政府,或《嚴格落實「砸鍋賣鐵」要求的方案》,比如德令哈市人民政府,國務院也要求十二個省「砸鍋賣鐵」化解債務;通州區政府召開第42次常務會議落實中央「砸鍋賣鐵」的要求,加快清查各類資產資源,加大閒置資產運營力度等等。
「砸鍋賣鐵」作為政府行政語言出現在政策導向公文中引發網友詬病和熱議,有網友發問:「砸誰的鍋賣誰的鐵」?「直接賣鍋不好麼,為什麼要把鍋砸成廢鐵再賣?」;也有網友發帖說:「從東升西降到砸鍋賣鐵只用了十二年!」
當然,「砸鍋賣鐵」相對於正國級領導人蔡奇使用過的「低端人口」,「刺刀見紅」類法西斯暴政專用語,算是溫和的。
網友@吶喊者發帖說:官方行文風格的粗鄙、顢頇、缺失法律性,是從12年開始的,何時結束不知道。網友@藺會傑發帖說:驚濤駭浪,長牙帶刺,砸鍋賣鐵。。。這類風格的詞彙近些年高頻率的出現在各種文件和講話里,總感覺很奇怪,但又說不清怪在哪裏?引用孫立平教授的一句評論吧:「不要以為語言是個小問題,一個社會使用什麼樣的語言在很大程度上體現着一個社會是什麼樣的氛圍。」
網友@小徑殘雪發帖說:雖然很多人已經知道了,但我還是要重複一遍。如果你發現文件里有個特別「接地氣」,和其它內容畫風完全不一樣的詞,那麼,基本上可以確定這是聖上的原話。這種詞,在國內網絡千萬不要跳出來批判,被封概率很大。
網友@絵發帖說:《1984》這本書里講的語言腐敗,就是如此。49年建政後社會整體的粗鄙除了體現在行為上,更體現在語言上。前些年網絡很多流行語,什麼「老鐵雙擊666」也屬於語言腐敗的範疇。
網友@王愛忠發帖說:在富人們倉皇跑路,或者乾脆躺平的現狀下,砸鍋賣鐵估計都沒有人接盤了。高速增長40年,為什麼一轉眼就到了要砸鍋賣鐵的地步,根本的問題還不是產權完全沒有保障,權力姿意妄為的結果。今天收購了你的資產,轉身又巧立名自給沒收了,誰不怕。
網友@崑崙發帖說:微博上溜達了一圈,確定這次領袖的砸鍋賣鐵過緊日子專項行動,又被這些敗家子們徹底給玩壞了。怎麼砸鍋,又怎麼賣鐵?原來他們在變賣國有資產。這樣比較,還是朱鎔基比較高明。當年他的噱頭叫處置國有不良資產,一聽,立馬高大上。這砸鍋賣鐵,一聽,就已經窮的叮噹響,而且破罐子破摔,一副蠻橫粗鄙的最後時刻畫風…網友@LiyaShen發帖說:好不容易市場化,結果走回國有化老路。現在又想私有化?不是要清算國有資產流失,倒查30年嗎?真是一個無知的領導人。權力大,知識淺,判斷力為O?
一篇題為《從住房養老金到砸鍋賣鐵,政策語言應該規範化》的網文這樣寫道:
不要以為語言是個小問題,一個社會使用什麼樣的語言,在很大程度上體現着一個社會是什麼樣的氛圍。這些年,狠話越來越多,不要以為使用生活中的狠話才能表明做事的決心,這樣的狠話用多了,會造成社會的緊張、不適和不確定性。當前經濟的低迷,當然有許多原因。但大家都不否認,在諸多原因當中,社會心理也是一個重要因素。這就是人們所說的企業家的信心和民眾的預期問題。前者涉及的是投資,後者涉及的是消費。而要恢復或重建社會的信心,最根本的途徑就是有效的法治,就是可以信賴的規則。而規則失效的原因之一,就是規則本身模糊不清。現代政治是一種規範化、制度化的政治,要在法治的軌道上運行。那些口語化的「通俗說法」,往往是含義不清,所指不明,邊界含糊。這樣的說法,貌似接地氣,貌似貼近群眾,但結果只能是降低社會生活制度化、法治化的程度。並為濫用權力留下空間。因此,我特別期待這樣的情形:一個政策的文本,一開頭就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什麼什麼法律,第幾條第幾款,制定本規定,然後該是什麼內容,就用規範化的語言來表達。這樣,意思清楚,便於執行,人們也不至於誤解。現代的社會生活不能使國家的運作去貼近日常生活語言的層面,而是要使社會生活的運作接近法治化制度化語言的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