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美航空公司正悄然縮減往返中國航班

當中國經過數年的新冠疫情封鎖後重新開放邊境時,西方航空公司似乎準備重返這個曾經熙熙攘攘的市場。 去年,外國航空公司爭先恐後地恢復飛往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直飛航線,畢竟中國向來因輸出揮金如土的遊客而聞名。有些業者甚至吹捧增加航班時刻表的決定。 但一年過後,航空業者的情緒看來卻截然不同。

當中國經過數年的新冠疫情封鎖後重新開放邊境時,西方航空公司似乎準備重返這個曾經熙熙攘攘的市場。

去年,外國航空公司爭先恐後地恢復飛往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直飛航線,畢竟中國向來因輸出揮金如土的遊客而聞名。有些業者甚至吹捧增加航班時刻表的決定。

但一年過後,航空業者的情緒看來卻截然不同。

幾家西方航空公司正在削減一年前恢復的航班。航空業分析師表示,這是由於中國經濟下滑,需求不熅不火。

莫斯科對烏克蘭戰爭造成的營運成本上升和西方航空公司避開繞行俄羅斯領空的延長飛行時間,壓縮了它們的獲利,使它們的競爭力低於中國競爭對手,而中國競爭對手則受益於國內遊客長期以來偏好會講中國話的空服員的執著。

雪上加霜的是,緊張的地緣政治使中國與美國以及華盛頓一些親密盟友之間全面恢復航班的希望破滅,因為西方遊客大多把目光投向了中國以外的其他地方。

麥肯錫合伙人薩克森(Steve Saxon)表示,「外國航空公司恢復飛往中國的國際運力的速度,比不上中國航空公司恢復國際運力的速度。」他負責該諮詢公司的中國旅遊、物流和基礎設施研究團隊。

他補充說:「甚至在達到新冠疫情爆發前水平之前,外國航空公司就已經開始縮減其航班運力,因為它們在其航線網絡的其他地方擁有更多的獲利機會。

達美航空就是其中之一。該航空公司證實,由於「市場旅遊需求復甦較慢」,該航空公司已暫緩恢復洛杉磯至上海航線的計劃。

英國航空將從10月26日起直至2025年11月前暫停倫敦飛往中國首都北京的航班。

維珍航空也在同一日安排上海飛往倫敦的最後一班航班。一位航空公司發言人表示,暫停這條25年前開通的航線是一個「艱難的決定」。薩克森表示,由於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影響,歐洲航空公司受到的打擊最為嚴重。

飛行時間因俄烏戰爭而延長

自俄烏戰爭爆發以來,中國航空公司受益於俄羅斯廣闊空域飛往歐洲和北美的更短的北方航線。相較之下,出於安全考慮,其他國家的航空公司已被禁止進入俄羅斯領空或選擇繞行。

薩克森表示,「歐洲航空公司的航班如果飛行時間延長兩小時,可能會額外花費8000至1萬美元的燃油成本。」並指出,機組人員成本和維持服務所需的額外飛機成本也更高。

這似乎就是維珍航空退出的原因。該公司8月稍早發表聲明表示:「由於無法飛越俄羅斯,因此飛行時間增加,營運成本變得越來越高。」

該航空公司表示,從上海飛往倫敦的航班需要多花兩個小時,回程則需要多花一個小時。

這使外國航空公司處於不利地位。薩克森表示,如果在10小時飛行和12小時飛行之間做出選擇,大多數旅客會做出什麼選擇顯而易見,「人們不喜歡坐太久的飛機。」

航班談判受地緣政治影響

薩克森表示,大多數從北美飛往中國的航班不會飛越俄羅斯,對於那些受空域限制影響的美國航空公司來說,繞道問題相對較小。然而,美國和中國之間的航班受到仔細談判的雙邊協議的約束。

美國運輸部3月下旬將中國航空公司每周往返美國的航班配額,從今年稍早的35個增加到50個。但這仍然只佔2020年初新冠疫情限制航班前雙方允許的每周150多次往返的一小部分。

兩國一直在從高端半導體到南海爭端等一系列問題上發生衝突。

追蹤航空業的Endau Analytics創辦人尤索夫(Shukor Yusof)表示,世界兩大經濟體之間的關係是「航空業的重要關鍵結構」,不容忽視。

他表示:「我們與中國和西方世界的關係正進入一個非常困難的階段,這肯定會產生不可低估的影響,因為航空業是一個全球性產業。」

尤索夫表示,雖然航空公司認為可以僅根據商業環境制訂策略,但現實情況是,該行業也是「由利益考量因素的政府驅動的,特別是對中國而言」。

他也表示,北京在積極吸引外國遊客的同時又鼓勵中國公民乘坐本國航空公司航班,顯然作法不夠公平。

在美國航空業延後恢復中國航班的同時,中國國航在3月又增加了兩個航班,分別是從中國首都北京飛往紐約和飛往洛杉磯。其他中國航空公司也增加了飛往美國的航班頻率。

根據航空分析機構Cirium的數據,中國航空公司每周往返美國的航班數量已達到50班次,而經營中國航線的3家美國航空公司達美航空、美國航空和聯合航空僅飛行35趟航班。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世界新聞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827/2095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