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民意 > 正文

富蘭克林教我們避免過度消費

《不同尋常的美分》一書的作者將退休儲蓄視為「未來急要」,如加拿大的RRSP/TFSA或美國的IRA/401-K;因此,在分配給「重要」或「不錯」類別(可能是房屋維修和/或升級電視機)之前,請確保首先將收入的一部分分配給這個項目。這符合「先安排好自己的生活」的原則。我還想補充一點,建立應急基金或將錢用於償還信用卡債務也適用於此。這比把錢花在我們不需要或可以不用的物品上更讓你放心。

油畫肖像:美國開國先賢本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年)

眾所周知,目前市面上關於個人理財、財務規劃、投資、債務管理以及金錢話題等方面的書籍數以千計,可謂汗牛充棟。

閱讀這些書籍後,大家很容易地就會得出一個共同的觀點,那就是:個人理財是一門簡單明了的學科,至少在理論上是如此。

歸根結底,若要控制財富創造,就要掌握一些基本原則:「消費應比收入少」;「擁有的應比欠貸的多」;「快速還清高息債務」;「先安排好自己的生活」。這些原則你一定聽說過。大道至簡,這些簡單的道理還是很管用的。

話又說回來,既然這些基本原則這麼容易理解,為什麼許多人,無論是加拿大人還是美國人,都在財務方面遇到重重難關呢?

為什麼我們無法控制自己的消費行為,無法存下一些錢呢?更糟糕的是,為什麼我們心存巨大的消費欲望,不斷超支仍在所不惜呢?

究其根源,這是因為還有其它一些心理、行為和社會因素在起作用,影響着我們的消費行為。本文將簡要介紹一種方法,幫助大家正確看待這些因素,並學以致用,更明智地對待消費行為。

當然,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指責經濟狀況、政府作為或通貨膨脹。客觀而言,這些變量確實會影響我們的財務狀況。然而,如果我們的目標是控制消費行為、平衡預算、擺脫債務,而不是通常與之相關的精神痛苦和負擔,我們當然需要超越這些客觀因素,看得更深一些。

我們應該破除目前對金錢的一些觀念,有意識地開始從優先事項而非衝動的角度來評估我們的消費選擇。關鍵在於將消費行為帶入一種有意識的狀態,並開始以充分的意識和自制力對其進行審視。

在本文中,我將闡述一種方法,借鑑美國開國先賢本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年)提出的方法來列出開支、購買和儲蓄需求的清單、排序和優先順序等。

事實上,如果我們不能有意識地列出自己的支出優先級清單,別人就會想方設法地掏我們的腰包,營銷人員、廣告商、與人攀比、追逐潮流等會讓我們不勝其煩;所以我們要提高警惕,不要讓這種情況發生。

本傑明‧富蘭克林的消費智慧

本傑明‧富蘭克林不僅是一位政治家和外交家,還是科學家和實業家。在他的多部著作,包括他的《窮理查曆書》(Poor Richard’s Almanack,1733—1758年)系列書籍中,均寫到了生活中的「必需品、便利品和多餘品」。

必需品(necessaries)是「絕對必要的東西」。便利品(conveniences)是指那些能讓我們的生活更輕鬆、更舒適,但是沒有它們我們也能生活得很好的東西。而多餘品(superfluities)則是我們應該不惜一切代價避免的奢侈品。

富蘭克林在《窮理查改良》(Poor Richard Improved,1756年)一書中提出的建議很簡單,就是把開支限制在必需品上,以及也許有限的一些便利品上,其餘的都可以省下來。

「據說,人們每年在歐洲、東印度和西印度商品上至少花費20萬英鎊。」他寫道,「假定這筆開支的一半是絕對必要的東西,另一半可以說是多餘的東西,或者充其量只是便利品,不過,人們可以在沒有這些東西的情況下生活幾乎一整年,而不會遭受多大的不便。」在書中,他列舉了一些如何節約生活成本的方法。

他甚至告誡人們要警惕驕傲和虛榮帶來的危險,避免為了支付生活中的奢侈品而負債纍纍。

「想像一下,為了這些奢侈的東西而負債纍纍,這該是多麼瘋狂的事情?如果我們要買一件商品,根據這次銷售的條款,我們可以獲得6個月的賒賬,這也許是促使我們中的一些人購買這宗商品的原因,因為我們拿不出現成的錢來購買,希望現在沒錢也能有更高的生活質量。但是,啊!想想當你負債纍纍時,你的生活會變成什麼;你把你的自由交給了別人。」富蘭克林在書中寫道。

至於我們是否能像富蘭克林建議的那樣,省下目前開支的一半,那就是另一個問題了。我們都面臨着不同的現實和情形。但他傳達的信息是明確的:有意識地了解自己的支出,並相應地確定優先次序,這樣我們就能省下錢來。量體裁衣,量入為出。

信念和觀念的引領作用

在《不同尋常的美分:本傑明‧富蘭克林實現個人財務成功的秘訣》(Uncommon Cents: Benjamin Franklin Secrets to Achieving Personal Financial Success,1989年)一書中,合著者林恩‧羅賓斯(Lynn G. Robbins)、丹尼斯‧韋伯(Dennis Web)和麗莎‧弗米利恩(Lisa Vermillion)等人詳細探討了富蘭克林的支出分類和個人財務智慧,並將其提煉為我們今天可以使用的生活技巧。具體來說,他們談到了兩個對確定支出優先次序非常有用的概念:「信念之窗」(The Belief Window)和「支出之窗」(The Spending Window)。

「投射到每個人的『信念之窗』上的是關於我們應該購買什麼、不應該購買什麼以及應該在每件物品上花多少錢的信念。」書中寫道。

為了幫助讀者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信念,他們「開發了一個名為『富蘭克林消費之窗』(The Franklin Spending Window)的矩陣。這是一種簡單的方法,可以根據個人的優先事項來確定想要購買的物品。」

從某種程度上說,我們的「信念之窗」包含了我們當前對金錢的所有信念——我們的偏好、選擇和優先排序。我們的「信念之窗」是由生活方式、背景和社交圈等內外部因素在我們的一生中形成的。這些信念和觀念在我們的腦海中根深蒂固,影響着我們的每一次消費選擇。

另一方面,「支出視窗」可以幫助我們根據自己的優先事項來看待當前的支出和想要購買的物品。這個視角給我們帶來了新的視角。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如果我們希望改變自己的消費行為,那麼就需要確定自己的優先事項。

為此,作者使用他們開發的矩陣,幫助我們將當前的支出、購買和儲蓄需求分為四大類,並進行排序:「急要」(Vital)、「重要」(Important)、「不錯」(Nice)和「無關緊要」(Worthless)等。

表1:富蘭克林提出的開支排序四個類別及其相關的等價物。(摘自《不同尋常的美分》一書)

急要(必需品)

重要(便利品)

不錯(多餘品)

無關緊要

維持生活的支出:食物,衣服,住房,等等。

感覺需要,但是沒有的話也不影響正常生活的支出。

奢侈品,錦上添花的支出。

純粹浪費錢財的支出。

作者還建議區分「現在」(present)和「未來」(future),他們稱之為「現在急要」(Vital Present)和「未來急要」(Vital Future)。我們可以將12個月內發生的所有項目歸類為「現在」,將一年後發生的所有項目歸類為「未來」。

下表是「現在急要」、「未來急要」的必需品的一個示例,然而為了使訓練更完整,我們應該對書中定義的其它類別,即「重要」、「不錯」和「無關緊要」進行同樣的分類。

表2:富蘭克林提出的開支排序細分表。(摘自《不同尋常的美分》一書)

現在急要(必需品)

未來急要(必需品)

維持生活的支出:食物,衣服,住房,等等。

日常用品;

房租或房貸;

水電費;

交通費用(加油、地鐵、公交車等)。

信用卡償還基金;

應急基金;

退休基金。

《不同尋常的美分》一書的作者將退休儲蓄視為「未來急要」,如加拿大的RRSP/TFSA或美國的IRA/401-K;因此,在分配給「重要」或「不錯」類別(可能是房屋維修和/或升級電視機)之前,請確保首先將收入的一部分分配給這個項目。這符合「先安排好自己的生活」的原則。

我還想補充一點,建立應急基金或將錢用於償還信用卡債務也適用於此。這比把錢花在我們不需要或可以不用的物品上更讓你放心。如果我們的收入不足以合理地將一部分資金用於退休賬戶或建立應急基金,這很可能意味着我們的支出超過了我們的承受能力。也就是說,這種生活超出了自己的能力範圍。

這個訓練非常有用,因為它可以幫助我們看到全局,也就說當前和未來的支出相互之間的關係。這個訓練可以極大地影響我們對潛在支出或購買的看法,進而幫助我們控制支出,節省更多的支出。

《不同尋常的美分》一書的作者指出,富蘭克林「早年積攢了很多錢,以至於他後來可以自由地享受美好和富足的東西」。這就是「延遲滿足」(Delayed Gratification)原則在起作用。在生活中應用這個原則的一種方法是將物品從「當前」移到「未來」(例如,將購買新電視的時間推遲到明年),或者將物品從「重要」降到「不錯」。例如,擁有三項流媒體訂閱服務對某些人來說是「重要」的,而對其他人來說則是「不錯」的(即奢侈品)。

該書認為,「消費窗口」擁有改變我們財務狀況的力量,「因為它將潛意識帶入意識中,你可以看到它,與它合作,並讓它發揮作用。」

「只要思想還處於潛意識狀態,我們就無法控制它——我們的行為就像自動駕駛儀一樣。另一方面,當我們把支出的優先次序和情緒帶入顯意識時,我們就可以改變和引導它們了。」

這種方法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素是,我們必須真正學以致用。平時用紙筆或電腦上的文件隨時記錄,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我們不能忽視這一步。這是一個典型的訓練,有些人會說「哦,我已經知道了」,然而他們不能學以致用,繼續超支和負債。到頭來,他們還是得和自己來一次殘酷的對話,面對現實。凡事宜早不宜遲。

「你越能有意識地意識到你的金錢決策過程,你就越能控制這些決策。」《不同尋常的美分》一針見血地指出。

有些人可能會被誤導。這種方法可以讓我們避免掉入情緒化消費的陷阱。

「支出窗口是一種能讓我們同時關注現在和未來的訓練,這樣我們就能更好地掌控現在和未來。」

為什麼不應等待實施「支出窗口」

整體而言,有以下幾個重要的原因可以說明,讓我們有意識地關注自己的消費行為可能是我們一生中最重要的財務決策。

首先,管理好自己的生活,讓支出少於收入並定期儲蓄(即產生盈餘),是增加財務儲備的唯一途徑。如果沒有本錢投資,我們的淨資產就無法增長。

其次,比財務原因更重要的是,這實際上關係到我們的個人成長。在消費行為(以及生活的其它方面)中培養自制力或自我約束,是個人品格的關鍵因素。這會讓我們變得更加堅強,幫助我們更好地渡過未來的艱難時期。

生活中種種案例表明,這也是我們精神生活的一個要素。我深信,上帝希望我們自律自制地生活。我們的思想和行為決定了我們是什麼樣的人,我是這麼認為的,你同意這個說法嗎?

如果你想立即實施這種理財方法,你只需要一支筆和幾張紙。

用一張紙列出你的開支、計劃購買的物品和儲蓄要求。列出所有想到的東西,並列出每個項目的每月預算。

然後,確定物品應歸入「急要」、「重要」、「不錯」或「無關緊要」這四個類別中的哪一類。你可以隨時推遲「重要」和「不錯」的項目,以便為「急要」的項目騰出空間,包括為退休儲蓄或建立應急基金。如果你感興趣,可以買一本《不同尋常的美分》來查看開支排序矩陣,進一步了解本傑明‧富蘭克林的理財智慧。

當我們直觀地看到矩陣時,就會更容易進行排序、分類、確定優先次序或推遲,總之,做出有意識的明智決定。

讓我們一起學以致用吧!

作者簡介:

丹尼爾‧里奧斯(Daniel Rios),是常駐加拿大多倫多地區的一名財經作家。

原文: Conquering Overspending: Benjamin Franklin’s Approach to Controlling Spending and Curbing Impulses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

責任編輯: 李安達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823/2094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