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局勢所迫?中共突然減少亞丁灣護航編隊部署

—南中國海局勢升溫之際,中共減少亞丁灣護航編隊部署

這張拍攝於2023年8月22日的照片顯示,中國海岸警衛隊船隻(左、右)在有爭議的南中國海圍堵了一艘由菲律賓海軍包租的菲律賓民用船向菲律賓海軍艦艇運送物資。

華盛頓—

台灣海峽和南中國海局勢緊張之際,美國海軍戰爭學院(U.S. Naval War College)最近公佈的一篇報告發現,中國海軍在亞丁灣的部署模式發生了新的變化,護航編隊在該海域停留的時間明顯延長,打破了已經延續了長達十多年的輪防慣例。報告說,中國派往紅海和亞丁灣的遠洋護航艦隊的年平均數量有所減少,可能意味着中國希望有更多的艦艇可以保留在周邊海域。

中國沒有對其部署模式發生變化作出任何說明,該報告的作者提出的可能性包括,鑑於台灣海峽和南中國海的緊張局勢,中國可能希望其海軍有更多的艦艇保留在離本土更近的海域執行更緊迫的任務。

2008年12月,中國首次派遣海軍艦隻前往亞丁灣執行護航任務,開啟了中國海軍從近海走向走向深藍大洋的歷史,到目前為止,共有46支護航編隊輪流執行這一任務。直到最近,中國海軍通常每年派遣三支特遣隊,每次間隔大約四個月。但是追蹤中國海軍軍力部署的專家注意到,在最近兩次部署中,海軍編隊每隔五個月離開中國一次,而且第46批編隊是今年2月離開湛江港的,已長達5個月之久,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關於新的特遣隊出發前去換防的報道。

周邊局勢所迫?

近幾個月來,中國和菲律賓在南中國海的衝突大有不斷升溫之勢。星期一(8月19日),中國和菲律賓的海警船再次相撞,而且是在距離菲律賓本土更近的薩比納淺灘(Sabina Shoal,菲律賓稱Escoda,而中國稱仙賓礁),令南中國海的緊張局勢在第二托馬斯淺灘(The Second Thomas Shoal,中國稱仁愛礁)等島礁之外又出現了一個新的引爆點。

華盛頓智庫布魯金斯學會外交政策高級研究員布魯斯·瓊斯(Bruce Jones)指出,顯然,南中國海的局勢相當緊張,未來可能會更加緊張。中國也可能會對台灣採取某些行動,而且亞丁灣護航目前並沒有特別需要他們的艦船。「所以我認為中國將艦船從海灣重新調配到西太平洋的做法並不令人意外。」他告訴美國之音。

不過,這位中國軍事問題專家同時也指出,雖然中國將重心轉移到西太平洋不足為奇,但這並不意味着目前中國在任何意義上眼前就面臨着更緊迫的需求,他說:「我會謹慎地對待對這(中國海軍部署模式變化)意味着什麼的假設。」

美國國務院星期一發表聲明對中國在薩比納淺灘的行為表示譴責,並重申了對美菲共同防禦條約的承諾。目前尚不清楚美國會在多大程度上力挺菲律賓維和主權,如果美國海軍護送菲律賓補給船、甚至以自己的艦船執行補給任務,中國被任務可能會作出更加強硬的回應。

華盛頓另一智庫傳統基金會高級研究員布倫特·薩德勒(Brent Sadler)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中國海軍在歷經了多年的長足進步之後目前已經有能力在海外停留更長的時間,同時在本土附近保留更多的艦艇,他說:「他們可以選擇一年只派出三四艘艦船,並將它們留在那裏,履行他們在亞丁灣的義務,並將其餘的艦隊集中在更靠近台灣的地方。」

英國智庫地緣戰略委員會(Council on Geostrategy)副研究員艾瑪·索爾茲伯里(Emma Salisbury)說,部署模式的變化是否跟當前南中國海局勢有關是一個難以回答的問題。她對美國之音說:「在沒有更多信息的情況下,我會對過多推測保持謹慎,特別是在涉及中國軍隊時,獲取相關信息非常困難。」

向全球擴張又邁出新的一步

在中國軍力迅速提升所帶來的諸多挑戰當中,海軍的崛起尤其引人矚目。「中國海軍是中國挑戰美國作為西太平洋領先軍事強國的長期地位的關鍵要素。」美國國會研究服務處上星期(8月16日)發佈的報告說。

這篇題為「中國海軍現代化:對美國海軍能力之影響--背景及國會的問題(China Naval Modernization: Implications for U.S. Navy Capabilities—Background and Issues for Congress)」的報告稱,中國海軍被認為對美國海軍實現和維持戰時西太平洋藍水海域的控制構成了重大挑戰,而「這是冷戰結束以來美國海軍首次面臨的此類挑戰。」

中國海軍在艦艇數量、造船能力方面領先,但尚不是一支真正在全球性部署的海軍,在距中國4000多海里的亞丁灣部署編隊提供了一個難得的訓練機會。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遠程作戰經驗主要來自於擴展的艦艇編隊部署以及在亞丁灣持續進行的反海盜任務。」美國國防部在去年10月公佈的《中國軍事與安全態勢發展報告》(Military and Security Developments Involv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中指出。

布魯金斯學會的瓊斯說,中國在紅海和亞丁灣有兩個目的,一方面是護航,但同時也在「訓練海軍進行遠距離行動、在其臨近水域之外的藍水行動方面發揮了作用。」

從近海挺進到遠海深藍堪稱中國海軍幾十年來矢志不渝的抱負。傳統基金會的薩德勒指出,中國艦艇在海外停留的時間更長是中國海軍能力提升的又一跡象。

他說,雖然中國在亞丁灣附近有一個軍事基地,但這個基地的功能有限,特別是在艦艇高端維護方面。五個月的部署時間也表明中國對艦艇的維修保養、燃料、後勤供應等等都更有信心,而這也使他們能夠在亞洲本土保持更多艦艇。

退役海軍上校、曾經在美軍太平洋司令部擔任過海事戰略和政策的負責人等多個關鍵職務的薩德勒說,如果中國海軍開始進行五個月、六個月甚至十個月的長期部署,他們就有可能會在不久的將來在加勒比海、幾內亞灣、甚至地中海展開長時間持續的行動,開始在西半球出現中國海軍艦隊的長期存在。

「對我來說,這似乎是朝着遠洋海軍或全球擴張邁出的一步。」他說。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821/2093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