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最偉大的詩人泰戈爾(Tagore)出生在加爾各答。近代以前,加爾各答屬於印度孟加拉邦,是孟加拉文化的代表性城市。泰戈爾一生大部分時間用孟加拉語寫作,其中有一首詩是這樣描繪他的故鄉的:
在那九月里和十月里,稻穀一片金黃,長得無比溫柔,無比美麗。
在那榕樹下,在河岸上,你鋪開你的長裙,它的樣子多麼神奇。
你的話語猶如甘露,令人心曠神怡,金色的孟加拉,我的母親,我愛你。
這首名為《金色的孟加拉,我愛你》的詩歌后來被譜成曲,成為孟加拉國的國歌。詩歌里的優美景致,很難令人聯想到孟加拉國。如今的孟加拉國是世界上最默默無聞的國家,偶爾上新聞,也和貧困骯髒、洪水泛濫、火車事故相關,完全沒有「金色孟加拉」的風采。
是詩人矯情,美化了記憶中的故鄉,還是孟加拉國有過輝煌,只是如今光彩暗淡?想要了解這一點,我們就得對加爾各答這座城市以及孟加拉地區的歷史有一些了解。
孟加拉泛指恆河三角洲地區,包括今天的孟加拉國、印度西孟加拉邦、比哈爾邦等。這裏自古以來就是南亞次大陸經濟最發達、人口最稠密的地區,當地民族亦是南亞最古老的居民。12世紀,來自中亞的穆斯林進入印度,沿恆河東進,孟加拉地區迅速伊斯蘭化。
從恆河口一路上溯,可直抵次內陸的腹地。因此到了近代,覬覦印度財富的葡萄牙人、荷蘭人、丹麥人、法國人都曾駐足於此。英國人則是最後的贏家。英國東印度公司看中恆河口的地理位置,他們在恆河口水深灣闊處建立了貿易據點。他們排乾沼澤,砍掉樹林,修建城堡,深挖港口,日後的東方大港口加爾各答從這時候起就出現在了地圖上。
英國人控制的南亞次大陸,西至阿富汗,東到恆河口,南至德干高原,如此廣闊的殖民地,首府就在加爾各答。這個最初只有幾干人的小地方,也成為擁有數十萬人口的大城市。孟加拉地區原本就人口稠密,農業發達。英國人到來之後,加爾各答成為繁榮的商業中心,是整個印度的經濟腹地。泰戈爾筆下「金色的孟加拉」,大概就是指這一段輝煌時期。
血與火的分家
1905年,英國人為了便於管理,將孟加拉地區劃為東孟加拉和西孟加拉。劃分的依據是宗教,東孟加拉幾乎全是穆斯林,西孟加拉的印度教徒略多——他們最早是一個民族,只是信仰不同。劃分後沒幾年,東西孟加拉再次合併。由於這次劃分,原本統一的孟加拉出現裂痕。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孟加拉地區沒受到大規模的炮火襲擊。可是由於戰爭恐慌,加之天災嚴重,殖民當局錯誤地實施進口和物價管制,導致飢餓蔓延,300萬人死於饑荒和營養不良。已經萌生民族主義心理的印度人,燃燒着熊熊怒火。英國人苦心經營多年,然而民心盡失。
1947年,孟加拉地區成為「南亞大分家」的前線。真納(Jinnah)領導的印度穆斯林聯盟(穆盟),希望建立統一的伊斯蘭國家,即巴基斯坦。這個將成立的國家名字,由幾個穆斯林邦首字母組成——然而它們都在西北地區。人口眾多但面積狹小的孟加拉邦並不佔主要地位。這也為孟加拉地區的政治獨立埋下了伏筆。
印巴分治是歷史上最劇烈的國土割裂行為,焦點分別是旁遮普邦和孟加拉邦。兩處都是穆斯林聚集區(穆斯林在旁遮普邦的佔比為57%,在孟加拉邦的佔比為54%),它們也是南亞次大陸最富饒的地區——旁遮普邦是印度的糧倉,孟加拉邦有黃麻產業和加爾答。印度開國總理尼赫魯(Nehru)怎麼甘心把這兩塊地方完全拱手讓出呢?劃分方案出台:兩地都被一分為二,兩國各領一半。
如今,印度西北有旁遮普邦,與之相鄰的是巴基斯坦旁遮普省。這裏原本在歷史上就是統一的旁遮普邦,僅僅由於穆斯林和印度教徒雜居混住,旁遮普邦就要被人為撕開。印巴分治時最可怕的暴力衝突,大多發生在旁遮普邦,大撕裂造成了超過50萬人死亡。
東邊的孟加拉地區,當時面臨着仇恨的火山噴發。早在分治之前的1946年,當地的穆斯林和印度教徒就已經互相殘殺,造成5000多人死亡。一旦開始分家,必將血流成河。「聖雄」甘地(Gandhi)憂心忡忡,親自前往加爾各答呼籲和平,通過絕食呼籲各方放下屠刀。由於甘地的努力,孟加拉邦避免了空前血腥的浩劫。
1947年,古老的孟加拉地區一分為二。西孟加拉成為印度的一個邦,東孟加拉加人巴基斯坦,成為這個伊斯蘭國家在東部的飛地,也就是東巴基斯坦。孟加拉地區的分裂,是一個純粹的悲劇。這裏原本有着緊密的經濟聯繫,如今被人為割裂。加爾各答背靠的市場縮小一大半,城市地位急劇下滑,這個城市很快就被新德里和孟買趕超了。
最慘的是東孟加拉,也就是東巴基斯坦,原本它所背靠的無比廣闊的市場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仇敵之國。東巴基斯坦被印度包圍,當地人只能靠飛機或輪船走幾千公里,遠遠地繞過印度半島,才能抵達西巴基斯坦。兩地相隔如此遙遠,以致幾乎無法產生經濟聯繫。
東巴基斯坦往事
巴基斯坦建國之初,國家格局是畸形的。雖然東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的人口差不多,國土面積卻很懸殊,東巴基斯坦只佔全國面積的不到15%。主持印巴分治的蒙巴頓(Mountbatten)勳爵當時就表示:不超過30年,巴基斯坦一定分裂。這句話果然在1971年應驗——還不到30年。
建國初期的孟加拉人歡欣鼓舞,滿懷憧憬。他們終於可以不看印度人臉色,與穆斯林同胞一同建設國家。可沒過多久,他們就迎來了失望。他們明顯感覺到,東、西巴基斯坦只是在名義上平等實際上,東巴基斯坦處處低人一等,受到西巴基斯坦人的歧視。
巴基斯坦的主要建國者,幾乎全都來自巴基斯坦西北地區,屬於旁遮普族和信德族,他們擁有絕對的話語權。巴基斯坦的國語定為烏爾都語,也就是西北人的語言,這讓人口佔54%的孟加拉人大為憤慨。孟加拉人在幾百年裏和印度人雜居混住,關係較好,這導致他們被嘲笑不夠忠誠、愛國。
比政治地位難受的是,孟加拉人受到了經濟剝削。東巴基斯坦所在的孟加拉平原,幾百年來盛產的黃麻暢銷世界,是國家主要的外匯來源。中央政府將黃麻收入的80%用於西巴基斯坦的建設,這讓孟加拉人憤憤不平。
在國防問題上,孟加拉人也有諸多不滿。對孟加拉人來說,每當印巴地區有事,印度往往先拿弱小的東巴基斯坦開刀,而西巴基斯坦只關心關鍵的克什米爾地區,完全不管東巴基斯坦死活。「錢都被西巴基斯坦人拿走,還要為他們賣命」,這樣的不滿在東巴基斯坦非常盛行。
巴基斯坦建國後,東西矛盾長期存在。孟加拉人希望謀求更高的政治地位:他們發起「孟加拉語運動」,呼籲提升本地語言地位希望東巴基斯坦自治,將旁遮普人排除出去。這些做法惹惱了西巴基斯坦,他們對東巴基斯坦的「得寸進尺」的做法,總是刻意打壓,雙方矛盾逐漸公開化。
1970年的巴基斯坦大選,成為東、西巴基斯坦搶佔國家大權的對決。人口數量最終成為決定性因素。東巴基斯坦人口多些,代表東巴基斯坦的「人民聯盟」擊敗西巴基斯坦政黨「穆盟」。後者深感事態嚴重,拒絕承認選舉結果。「人民聯盟」領袖拉赫曼(Rahman)出走加爾各答,掀開東巴基斯坦獨立運動的序幕。新生的孟加拉國,正在走向歷史前台。
孟加拉國獨立
孟加拉國獨立是一個必然。這個結果從印巴分治時代就已註定沙漠地區的旁遮普人和恆河口的孟加拉人,信仰同一宗教,卻不是同一民族,甚至連種族都不一樣。他們彼此既不熟悉,也不了解,沒有多少情感和互信基礎,將他們強行糅合在同一個國家,讓人如何受得了?在這樣的條件下,巴基斯坦的東部和西部還可以黏在一起20多年,已經是奇蹟了。從外部環境來看,東巴基斯坦不可能長期存在。
印巴分治初期,真納希望將全印度的穆斯林地區結成一個國家,為此印度腹地的很多穆斯林土邦也蠢蠢欲動,想加入巴基斯坦,形成印度的「國中之國」。印度當然沒有容忍,直接出兵,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巴基斯坦的東西兩部,仿佛對印度形成戰略包圍,人口數千萬的東巴基斯坦,像是抵在印度後腰的匕首。打擊東巴基斯坦,也就成了印度的戰略目標。
別看如今印度在印巴局勢上氣勢洶洶,其實一開始,它可是芒刺在背,非常被動。孟加拉人搞獨立運動,簡直是濕婆神賜給印度人的禮物。1971年,巴基斯坦總統(西巴基斯坦人)派兵抓捕拉赫曼。印度人大喜過望,隨即在印巴邊境發起挑釁,第三次印巴戰爭爆發。
印度人東攻西守,派大軍向東巴基斯坦首府達卡發起圍攻,同時在海上築起防線,攔截千里迢迢趕來增援的巴基斯坦海軍。孤立無援、軍心渙散的達卡守軍投降,東巴基斯坦獲得獨立,成立孟加拉國,拉赫曼成為首任總統。南亞三國,全都脫胎於英印殖民地,只是獨立有先後。
孟加拉人走上獨立自主發展的道路,這是一件好事。印度和孟加拉國素無積怨,在解除巴基斯坦的「戰略包圍」後,很快就解除互相封鎖,發展正常的國家關係。孟加拉國和印度在邊界有大量飛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本來是很麻煩的事情。不過,兩國沒有因此失和,而是攜手商談,互換飛地,開創了解決國際領土爭端的新局面。
孟加拉國為何貧困
如今的孟加拉國是亞洲最貧困的國家之一,人均GDP為1600美元左右,略高於巴基斯坦,低於印度。孟加拉國為何貧窮?有幾種流行的解釋。人口過載,「馬爾薩斯陷阱」起作用;季風氣候惡劣,夏季洪水泛濫;地處熱帶,人們喜靜惡動,不夠勤勞。也許你對孟加拉國並不了解,一想到它的領土面積相當於中國山東省,卻有1.6億人,難免會得出以上的結論。
把孟加拉國貧窮的原因歸結為人口和氣候,我認為是錯誤的。孟加拉國人口之多,非短時期內人口爆炸的結果。因為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這裏是人口稠密區,也曾經歷過繁榮。
1947年,巴基斯坦獨立,東巴基斯坦人口近4000萬人,如今翻了大約4倍。和周邊相比,它的人口增幅是正常的——印度人口從3億人漲到如今的14億人,中國人口也漲了3倍多。在孟加拉國,70%以上領土是可耕地面積,80%的耕地是稻田。這裏地勢平坦,降水充足,適宜發展農業。在農業發達的基礎上,孟加拉國可以發展養殖業和畜牧業,進而發展其他產業。
說孟加拉國氣候惡劣,不利於經濟發展,也不甚準確。泛濫的洪水確實給當地帶來很大困擾,但是這種困擾並不致命,當地人早就習以為常。不斷增加的人口以及增產的糧食都證明自然環境並沒有扼制住當地發展。那麼,孟加拉國為何落後?
觀察孟加拉國的歷史,我們不難看到,這個國家在立國之前的20多年,處於被剝削、被封鎖的困難局面,無法正常發展經濟。當地大搞「五年計劃」,國家壟斷土地,主要的經濟作物黃麻都是統購統銷。計劃色彩如此濃厚,代價是農民生產積極性被抑制。曾長期被稱為魚米之鄉的孟加拉國,在那時居然出現零星饑荒。
孟加拉國毗鄰的印度西孟加拉邦,是印度左翼政黨最強盛的地方。孟加拉國深受其影響,其施政也帶有濃厚的左翼色彩,這讓其經濟發展舉步維艱。加之局勢動盪,戰亂頻繁,孟加拉國淪為世界上最貧困的國家之一併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