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誼兄弟揮淚賣掉馮小剛,80億負債辛苦股民買單,錢去哪了?
中共三中全會定調編制精簡,但過去三年公務員不降反增,新政策效果堪憂。
此外,三中全會還要求,穩妥有序推進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改革,幾家歡喜幾家愁?
中國股市持續低迷,外資近2個月淨賣出732億。
華誼揮淚賣馮小剛,80億負債辛苦股民買單…
華誼兄弟2015年花10.5億買了馮小剛公司70%的股份,這兩天這些股份3.5億就賣了,看起來虧大發了,很多人說馮小剛公司縮水了,還有人說華誼兄弟斷臂求生。
看上去好像是這樣,但人家其實玩的還是空手套白狼的把戲,華誼兄弟和馮小剛全是贏家,最後一看,還是股民買的單。
這是咋回事呢?
來源「大貓財經Pro」的網絡文章稱,2015年,華誼兄弟就搞了把定增,募資35億。
錢一到手,王家兄弟開啟了「撒幣」收購。
先是買了兩個公司,一個叫東陽美拉,剛成立一個月,賬上沒錢,還欠人1.9萬,基本是個空殼,但估值高達15億,因為這個公司是最大資產就是馮小剛,另一個公司叫東陽浩瀚,情況也差不多,也是成立一兩個月,股東是李晨、馮紹峰幾個明星。
為這兩個空殼公司,華誼花了18億。
監管覺得有問題,就問他們為啥花這麼多錢買這麼倆公司?
理由咱們也能想到啊——人才!21世紀最貴的就是人才啊,再說了,馮導還簽了五年對賭協議。
順利過關。
結果馮小剛五年裏有兩年沒完成,按規矩得退錢啊,馮小剛痛痛快快退了2.9億,但你算算總賬,他從這筆交易里淨賺了7個多億。
東陽浩瀚也差不多,1.57億的業績目標只完成了3千萬。
就這倆公司,收購的錢是從股市拿的,然後對賭完不成,股民還得繼續買單,因為華誼要做商譽減值,買貴了,要把賬做平啊。
東陽美拉是10.5億買的,然後商譽減值加起來8.48億。
2018年,華誼兄弟的商譽減值就有9.73億。
2019年,又多了兩家公司,減值2.35億。而且這一年,除了商譽爆雷,華誼兄弟的長期投資還減值了19億,其中銀漢科技減值4.77億,英雄互聯達到了12.5億。
幾年下來華誼兄弟光減值達到52億。
這些年下來,華誼兄弟、馬雲幾個股東總共套現了30億,看着不多,這是一個輕資產的影視公司,幾年時間讓股東、導演、明星從股民身上拿走小100億,你說這得拍多少電影才能掙得到?
現在華誼兄弟作品不行、收入不行,負債很多,連虧六年。
2018年至2023年,華誼兄弟6年累計虧損79.61億元。現在股價不到2塊,市值44億元,已經資不抵債了。
華誼這個上市公司基本已經被吃干榨淨了,剩下就是看心情吧,有好作品就搞搞,沒好電影繼續躺平,實在不行就破產唄。
總的來說,上市15年,從股市拿走50多億,主要股東套現30多億,負債80億,這裏面悶聲發大財的,就是早期的各大股東和那些高溢價收購的公司,比如馮導的公司。
三中全會定調編制精簡!但效果適得其反
7月21日,新華社正式公佈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上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文件中,明確提出:
穩妥推進人口小縣機構優化。
去年年初,官方發佈的《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中明確提出:
中央國家機關人員編制精簡5%的目標,還要求地方也要着手精簡。地方黨政機關人員編制精減工作,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結合實際研究確定。縣、鄉兩級不作精減要求。
但現在情況不同了,這一輪機構編制改革已經從省市延伸到了縣,廣度、力度都在加大。
有機構算過一筆賬:
中國財政中,向政府僱員支付的勞動報酬占政府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在近十年來不斷上升:從2012年的33%左右,提高到了2019年的超過50%,再到2020年以後的超過60%。
比如某西部省份人口小縣,總人口僅4萬餘人,但財政供養人數近2500人,全縣總人口數與財政供養人員比例為16.9:1。
所以小縣城公務員縮編勢在必行。
2020年山西省拉開機構編制改革以來,全國機構編制改革結果到底如何?
這個答案,可以從住建部、財政部與央行聯合發佈的年度公積金報告中得到。
來看兩張圖,第一張是《全國住房公積金2023年年度報告》中披露的各單位住房公積金繳存情況,第二張則是2020年的數據。
從上面兩張圖可以看到:
第一,截至2023年末,全國72萬個國家機關、事業單位,一共為4835.9萬人繳存了住房公積金。這些人,就是嚴格意義的體制內人員,是吃財政飯的人員。此外,還有國有企業27.12萬個,一共為3054.97萬人繳納公積金,這些人雖然不是吃財政飯,而是市場飯+壟斷飯,但同樣都是體制內人員。
所以,以2023年年末數據來看,當下狹義的體制內人員,有編制、吃財政飯的(政府機關+事業單位)一共是4835.9萬人。廣義的體制內人員(加上國企),是7900萬人。
國家機關與事業單位數量的確減少了,但人員在增加。
2023年國家機關與事業單位72.05萬個,2020年為72.61萬個,三年減少了5600個。
但吃財政飯的體制內人員2023年4835.9萬人,2020年為4513.36萬人,三年增加了322.54萬人。
此外,雖然不是吃財政飯而是吃「市場飯+壟斷飯」的國有企業數量,從2020年的21.57萬個增加至2023年的27.12萬個,三年增加了5.55萬個。人員從2020年的2907.38萬人增加至2023年的3054.97萬人,三年增加了147.59萬人。
以此計算,廣義體制內人員(國家機關與事業單位、國有企業)過去三年不僅沒有減少,還合計增加了470.13萬人。
中國股市持續低迷,外資近2個月淨賣出732億
近期,中國股市的北向資金整體維持流出態勢。本月內淨賣額達288億元(人民幣,下同),而上月淨賣出444億元。
7月25日,A股三大指數集體收跌,滬指跌破2900點心理關口。26日,北向資金再度減持A股。
據《第一財經》、財聯社的報導,截至26日收盤,北向資金全天淨賣出3.49億元,其中滬股通淨賣出4.43億元,深股通淨買入0.95億元。
淨賣出額居前三的是貴州茅台、北方華創、寧德時代,分別遭淨賣出5.30億元、2.58億元、2.13億元。
老百姓只能默認這些錢打水漂!「共產黨活一天是一天」
近日落幕的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這份《決定》表示,會「按照自願、彈性原則,穩妥有序推進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改革」
目前,中國的退休年齡為男60歲、女幹部55歲、女工人50歲。
今年30多歲的魏先生在華北地區的一家軟件行業民企工作。他說,從長遠來看,延遲退休對於體制外工作的人們是弊大於利的:「因為即使失業了,熬到五十五還有點可能拿到(養老金),現在就得多熬了。」
魏先生直白地說,他對中國的養老保險機制沒有信心:「其實很多時候,基本上默認一些錢是會打水漂的,『五險一金』裏面不太指望最後能拿到多少。」
年近50的張博認為,如果中國「彈性」延遲退休年齡,那麼最為獲利的實際上是體制內的特權人士。他介紹了一位朋友的情況:「他爺爺是『老革命』,一個月領兩到三萬。他爺爺雖然很長時間沒有上班了,九十多歲了,但是別看人家不上班,他說一句話頂一句話。所以這個所謂的『彈性』,對大部分享受高退休金、高福利的人是沒有任何影響的。」
張博的弟弟張科稱,「這個社會的未來沒有一個安全保障,我交這個幹什麼?說白了,能交的都是對這個政府還存在一絲信任。」
中國實行延遲退休,實際上導致的效果就是養老金會延遲發放:「就像欠我一筆錢,能拖一點是一點。現在共產黨能活一天是一天,它哪有什麼長久之計?」
請訂閱阿波羅網主頻道,訂閱連結:
請訂閱阿波羅網副頻道,訂閱連結:https://shorturl.at/lMP34
請訂閱乾淨世界:https://shorturl.at/luFT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