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被誤殺?溫州遇害醫生:醫治這麼多患者,最終卻這樣離開

李晟是「心內男神」,其他科室需要心內科會診,都首先想到他。論醫術,「雖是主治醫生,比主任醫生還難約。」

李晟是不知道拒絕病人的醫生。他曾對學生說,病人過來看病都不容易,要對病人有更多耐心。

「他從早上開始一直給病人看病到中午,還沒有吃一口熱的午飯,就走了。」同事感嘆,李晟醫治了這麼多患者,最終卻以這樣的結局離開。

「竭盡全力,沒能把自己的同事救回來。」2024年7月20日,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簡稱溫醫一院)一位醫生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當日凌晨,溫醫一院發佈的《沉痛悼念李晟醫生》一文,在許多醫生的朋友圈中刷屏。文章稱,7月19日13時許,該院心血管內科李晟醫生在門診診療中,突然遭到一男子持刀傷害,致多處嚴重損傷。院方第一時間組織多方專家聯合救治,李晟終因傷勢過重,經搶救無效,於19日21時許不幸去世。

當日警方通報,持刀男子在溫醫一院傷醫後跳樓。該院兩位醫生說,這名男子也救治無效身亡。

「李晟醫生是我院一名勤勉敬業、甘於奉獻的醫務工作者,我院全體職工對李晟醫生去世表示沉痛哀悼。」溫醫一院方面稱,相關善後工作正在有序開展。

1

論醫術,「比主任醫生還難約」

溫醫一院多位醫生稱,事發當日,李晟加班看門診到中午1點多,心內科診區就剩下他一個醫生。

網傳行兇男子因家屬救治無效,遂產生報復醫生的心理;但其家屬是另一位醫生的患者,與李晟並無關係。就此說法,7月20日,南方周末記者聯繫溫醫一院,對方表示「涉及刑事案件,不便接受採訪」。南方周末記者聯繫溫州市公安局甌海區分局,對方以「不方便透露」為由拒絕受訪。

事發現場視頻顯示,兇手持刀,將李晟從診室追出來,砍數次,李晟呼喊「救命啊,殺人了」。

一位參與搶救的醫護人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李晟身上被捅傷多處,主要是頭部、頸部和腹部。搶救時,由於李晟失血過多,醫院內部發起獻血行動。「他是 AB型的血,我們醫院就動員整個醫院 AB型血的同事,鼓勵大家去獻血。」

李晟的多位同事和患者講述,李晟是溫州樂清人,年齡約五十歲,於1996年本科畢業,入職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如今是入職的第28個年頭。李晟的職稱為心血管內科主治醫生,並任溫醫一院心內科治療組組長、溫州醫學會心血管專業委員會介入學組成員。

溫醫一院是三甲醫院,官網顯示,心血管內科的臨床、教學、科研綜合水平居省內領先、國內先進地位,是浙南閩北最大的心臟醫學中心。

「李晟實際操作能力很強。醫院評職稱都要論文和課題報告,他臨床操作多了,搞科研論文的機會就減少了。」李晟的一位同事解釋李晟至今為主治醫生的原因。還有熟悉李晟的人稱,李晟是本科學歷,在醫院晉升受限。但論醫術,「雖是主治醫生,比主任醫生還難約。」

安然作為李晟曾經的患者家屬,向南方周末記者補充,李晟的醫術好,在科室內獲得公認。2024年4月,安然帶心臟瓣膜膨出的父親到溫醫一院掛心內科,一位已經掛好號的醫生卻推薦她去找李晟做手術。「那位醫生說,他(李晟)是這邊做得最好的醫生。」

手術很成功,二十多分鐘就結束了。安然說,父親第一次做手術,本是害怕得不得了,「但他出來說,這個醫生全程在安慰他,跟他有說有笑的,緩解他的緊張情緒。」5月,安然的父親去複查時,還特意做了一面錦旗送給李晟。

「他做心臟介入做得非常好,我們平時自己的熟人都介紹給他。」南方周末記者聯繫了四位溫醫一院的職工,其中三位稱,曾介紹過自己的親戚朋友找李晟做心臟搭橋、搭支架手術。一位年輕的醫生也稱,「聽老醫生們講,他是一個非常稱職的醫生。」

時間久了,同事們跟李晟開玩笑,李晟可不能生病,要是李晟生病了,整個心內科的手術量、業務量都有影響。「確實他生病了之後,很多病人就堆這裏處理不了了。」該院醫生孫濤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自己與李晟有交集,還源於親戚曾是李晟的患者。

孫濤沒有想到,李晟出事的消息傳開以後,自己所在小區業主群裏面冒出好幾個李晟的患者。還有一個鄰居的孩子已經跟李晟預約好了8月的一台手術。他的高中同學也打來電話,托他買束花,祭奠李晟。

「他(李晟)從早上開始一直給病人看病到中午,都還沒有吃一口熱的午飯,就走了。」孫濤產生了一種職業挫敗感,並向南方周末記者感嘆:「李晟醫治了這麼多患者,最終以這樣的結局離開。」

2

「只要他坐鎮,就有安全感」

「我真希望李晟醫生能挺過來,就算他以後不能上手術台也沒事。只要有他坐鎮,我們就很有安全感。」許銘的三位家人都曾是李晟的患者,他在7月19日下午1點多就收到李晟被傷的消息。直至晚上9點多,得知李晟沒能搶救過來,許銘徹夜難眠。

許銘的父親最早在意大利因為胸痛做了兩次手術,右冠狀動脈置入支架。回國幾年後,老人胸痛復發,當地醫院診斷出右冠狀動脈萎縮,建議另找醫院治療。

經四處打聽,2023年年底,許銘將父親帶到李晟跟前。李晟的門診時間只有周二上午和周五上午,「掛他號的人特別多,號十分難排」。

李晟接過許銘父親的病歷,指着上面的醫生名字說:「這個醫生他以前跟我學過。」這句話令許銘心安,這意味着,她找到醫生的老師了。據李晟分析,老人並非右冠狀動脈萎縮,而是右冠狀動脈堵塞。

手術當天,李晟從早上8點開始做手術到晚上9點,才輪到許銘的父親。李晟替老人進行血管堵塞清理,幾十分鐘後,全手術室的醫護人員都看見影像上出現了一條黑色細線——血管被疏通了,醫護人員歡呼起來。

李晟笑着給許銘父女交代完手術結果和術後注意事項,又扶着腰,踩着洞洞鞋回了手術室,腰上那條半舊的米色腰托在綠色手術服上格外顯眼。不一會兒,許銘看見李晟負責的223病區顯示器又亮起了四個字,「正在手術」。

許銘至今還記得,出醫院後,父親吃了一大碗餛飩,邊吃邊滔滔不絕,「感覺血管像乾枯的沙漠湧進了甘泉。」

之後,許銘的爺爺和外婆也被帶到李晟的診室治療,病情均有明顯改觀。「他真的給我們家點燃了希望。」

李英回憶李晟,用了三個「很」來形容:很有耐心、很溫和、很負責任。

她母親曾在溫醫一院做過心臟搭橋手術,自2016年到2018年,李英每個月都會陪同母親複查,基本上每次都會掛李晟的號。「科室是輪班制,有時候是他,有時候不是他,但接觸了李醫生之後,就一直認他了。」

在她的印象中,那時的李晟看着年輕,卻已經有了白頭髮。平時穿衣樸素,白大褂里穿件淺色衣服,辦公桌面也乾淨,只有電腦、保溫杯和病曆本。

據李英說,李晟給患者加號是常態。有時候她帶母親去醫院沒有號,李晟都會給母親加號,直到看完當天所有患者為止,時常到中午12點半還在診室,中途也不休息。「他不記下班時間,早上的號就是要給你看完。」

即使複查只有十幾分鐘,李晟也會細心詢問病情並認真叮囑。李英注意到,李晟問母親病情時,確保老年患者能聽懂,用的是方言,和李英交談則用普通話。在她的印象中,李晟面對提問「囉唆」的老年人,也會一一耐心解答。

「病患找醫生複查,要的其實是一個心理安慰,李醫生這方面真的做得很好。」後來,李英經常給熟人推薦李晟。看到李晟遇害的新聞時,她不敢相信。「我看名字就認出來了,雖然我媽過世那麼多年了,但那個名字實在太熟悉了。」

3

「心內男神」

李晟離世後,4位同事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溫醫一院規定早晨8點上班,他們卻經常看到李晟7點多就到了門診部,提前開始叫號看診,一直到中午一兩點。一位平時常加班的同事說,時常在門診下班路上以及食堂碰到李晟。

李晟帶的規培生也記得,李晟每次門診都給病人加號,經常忙到中飯都沒吃,上午加號的病人看到下午上班都沒看完。有同事回憶,李晟曾經對學生說過:病人過來看病都不容易,要對病人有更多耐心。

在醫學知識分享論壇丁香園上,不少認識李晟的醫生自發悼念,回憶起與他交往的點滴。

一位2016年參加規培的消化內科醫生稱,李晟是「心內男神」,其他科室需要心內科會診,都首先想到李晟。每次會診,不管是面對病人,還是面對缺乏經驗的規培生,他都會很耐心指導。

一名骨科醫生形容,他印象中的李晟是一位永遠不知道拒絕病人的醫生,總是用滿腔的熱血在對待工作,辦公室和手術台就是他的戰場。

該骨科醫生寫下悼文:「他性格溫和,樂於助人,當然主要是我這邊處理不了的病人,求助到他時,他經常不說二話地收治處理,給我擦了不少麻煩事。說句羞愧的話,相交數年,每次都是我有求於他……談及是否有空請他吃個便飯,他總是在說爭取下次一起,故而至今留下遺憾。老兄,我欠了你一頓永遠還不上的便飯。」

一位李晟此前的實習生也向南方周末記者回憶:「他的車還在那個車位,他還是最後一個下門診,他的手最精準,他永遠笑笑的,他還有點八卦,他和我說等到退休他就躺在床上什麼事情都不做,看着天花板。可是他的生命結束在五十歲。」

(作者:南方周末記者鄭丹)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南方周末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722/2082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