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是沉默的器官,許多患者在感到身體不適時已經進入肝癌中晚期。根據衛福部最新公佈的2023年國人十大癌症死因,肝癌已經連續44年位居第二名。而據估計,國內目前肝臟仍有近千人等候移植中。有民眾苦等不到大愛,詢問赴中國換肝是否合適?醫生表示,因涉及器官買賣等倫理問題,醫生均不鼓勵民眾至中國換肝。
為提升全民健康知識,長庚醫院今(20)日在政大公企中心舉辦肝癌衛教講座,請到林口長庚副院長李威震、高雄長庚院長王植熙、林口長庚器官移植中心主任詹昆明、肝臟暨移植外科助理教授級醫生洪豪謙等醫生,談肝臟移植治療臨床應用、肝癌外科手術治療等議題,王院長也分享高雄長庚在肝癌的多元高端治療。
李威震表示,台灣慢性肝病及肝硬化名列國人十大死因之一,肝癌也同時高居國人癌症死因第二位,可說肝病是台灣國病。雖治療方式已日新月異,但肝炎急性發作所致之肝衰竭,或慢性肝炎所生之肝硬化或肝癌,仍有部分病患得透過肝臟移植手術,才能有效治療。
而根據器捐中心113年度等候/捐贈移植統計,全台有效等候接受器官移植病人有11345人,以腎臟8699人等候中為最,其次為眼角膜1220人等候中,肝臟則已954人等候中排第三、86人已移植。
詹昆明說,肝臟移植適用於肝癌合併肝硬化,且無法接受治癒性療法患者,且考量復發風險,無遠端轉移或大血管侵犯者,才可接受移植手術。
現場民眾提問,許多肝癌民眾等不到大愛移植,又無合適親屬可捐贈,若去中國換肝是否適宜?以及脂肪肝應如何控制?詹昆明說,因涉及器官買賣等倫理問題、無法得知器官來源,換肝後恐有風險,醫生均不鼓勵民眾至中國換肝。器官捐贈在器捐中心有排序資料,且優先順序不斷更新;國人幾乎八成都有脂肪肝,但必須發炎至一定程度才有機率演變為肝癌,民眾不必過度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