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網聞 > 正文

心碎:「第一次在嬰兒眼裏看到絕望」,衝上熱搜

有人生在羅馬,有人生在絆桶。

這兩天,一個令人難受的話題衝上熱搜:

一個6個月大的嬰兒,躺在一個破舊的絆桶里,目光呆滯的看着眼前。

僅僅6個月大、連牙牙學語都不會的她,到底經歷了什麼,才會露出這種絕望眼神?

不哭嚷,不鬧騰,但也不笑。

悲涼中透露着絕望。

這是一個很沉重的故事。

在博主「一罐甜兒」的鏡頭下,我了解了關於這個嬰兒的事跡。

看完後,內心無比難受。

博主是四川達州人,這個嬰兒的家,就在距離她家不遠的地方。

聽聞這家條件艱苦,於是博主帶着尿不濕等嬰兒用品前往探望。

進門第一眼,就被眼前的一幕鎮住了:

滿屋子沒有一件像樣的家具,昏暗的光線、潮濕的地面,散落一地的衣服...

博主將目光掃遍全屋,想找尋嬰兒的身影。

可是沒想到,孩子居然直挺挺地躺在破舊的絆桶中,上身穿着一件單衣,下身空無一物。

6個月大的孩子,眼神透露着絕望和麻木。

博主趕緊把孩子抱起來,結果又被嚇了一跳。

嬰兒渾身冰涼冰涼的,沒有一點溫度。

心疼之下,趕緊給孩子穿上了帶來的尿不濕和嬰兒褲。

可孩子還是目光呆滯的看向遠方,面如死灰...

孩子的父親朴老漢,今年70歲。

家在四川達州,和博主同地。

這個嬰兒是個女孩,朴老漢為其取名為朴國航。

十多年前,朴老漢經人介紹認識了一個患有癲癇的女子,兩人結為夫妻。

夫妻年齡相差30歲。

妻子發病時,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

嚴重時,一天發作三四次。

儘管如此,這10年間他們還是不停生孩子。

小國航是第4胎,上面有3個哥哥,大哥也不過7歲。

而小國航出生時,父親已經70歲,母親39歲。

70多歲的老人,基本喪失了勞動能力,沒有任何正式單位敢聘用他。

他只能外出打零工,維持生計。

但還是杯水車薪。

博主問朴老漢孩子為什麼身上這麼涼,朴老漢說是因為她生下來就用涼水洗澡,從月子裏就洗冷水澡。

「冷比熱着好,不容易生病,可以節省開支。」

博主又問為什麼不給孩子穿褲子,朴老漢說孩子愛小便,不穿褲子就不會尿濕衣服。

當被問到孩子平時是否哭鬧時,朴老漢說:

「她不哭,從來不哭...」

博主抱着孩子走到院子裏時,看到四處掛着很多用過的尿不濕。

朴老漢說家裏條件差,這些都是用過的,曬乾後可以繼續給孩子用...

當被問到小國航之後,還生不生孩子時,朴老漢摸着下巴說了一句:

「嗯。」

「但不曉得還能不能生下來。」

朴老漢自有一套獨特的認知邏輯:

「小孩子越多越好,孩子越多越輕鬆。」

「你孩子少了,衣食無法自理,要管家、要打工,就管不好了。」

這番言論,讓人心碎。

回過頭來再看看小國航。

整個視頻中,她都是一個表情,不哭不鬧也不笑。

從她的眼睛裏,看不到一絲這個花花世界的精彩和美麗。

只有絕望。

還有一個鏡頭,小國航緊緊抓住博主的衣服。

小孩子有抓握的動作很正常,但整個視頻看下來,感覺她像是在求助,讓人鼻頭一酸。

無數網友在視頻下方留下評論:

無意截圖,但這就是絕望。

也有人說,在一個嬰兒的眼睛裏看到了成年人的眼神。

還有很多當了媽的人,隔着屏幕都要碎掉了。

有寶媽曬出了自己的孩子,說對比之下,真的好心疼這個寶寶。

對於寶寶這種不哭不鬧的情況,有網友說;

「這種現象是典型的嬰兒人神分離,用科學解釋就是孩子從小沒得到過撫摸、擁抱、哄、愛,從而墜入一種無人回應的感情里。」

看到這裏,終於懂得了那句話:

承擔不起基本生活,不隨便生孩子就是最大的責任。

如果孩子的出生,是為了繼承自己的勞碌、恐慌、貧困,那生孩子的意義又在哪裏?

70歲的爸,40歲癲癇的媽,一貧如洗的家。

膝下四個孩子還要繼續生下去,他們的未來,我不敢深想。

當下這個社會,養大一個孩子究竟有多不容易?

如果你是抱着只要他能吃飽長大的想法,那也不難。

但如果你要本着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對孩子負責任、把孩子養好,這很不容易。

養活和養好,中間相隔着十萬八千里。

不說別人,說說我自己養孩子這些年的經歷吧。

我家有兩個孩子,老大再過幾個月就10歲,暑假過後就是小學四年級了。

老二不到四歲,上幼兒園。

對孩子的培養上,我總結了三點:安全、心理、教育。

心理方面,作為情感博主,我和孩子們的溝通自然也做的很好,能做到傾聽、理解、尊重、支持。

從小到大基本沒在任何事上失言過,我們關係很好,即是父子/女,亦是朋友。

安全方面,3歲不離手、5歲不離眼、10歲不離心,用俗話說就是帶孩子的時候,屁股上都得長眼睛。

每天新聞上各種各樣的孩子傷亡事件,很多人覺得離自己很遙遠,概率很低。

但哪怕只有萬分之一的概率,落在自己頭上就是百分之百,沒有後悔的餘地。

教育方面,老二幼兒園,就不說了。

之前給老大嘗試報過各種各樣的輔導班,但都被篩選掉了,後來留下了英語和奧數。

孩子喜歡看書,我給買了超級多的兒童故事書,還有歷史書,他喜歡跟我討論,我就陪着他讀。

可就在前段時間,發現他近視了,雙眼都高達200多度。

配了眼鏡後,我和他媽又開啟了每天堅持最低一小時的戶外活動,暑假期間的目標是三小時。

騎車、羽毛球、乒乓球、放風箏、飛盤、跑步等戶外玩具輪流來,並且我準備長期堅持下去。

我不怕他近視,但我怕他成年後發展成高度近視,到時後悔也來不及了...

就這還沒說兩個孩子隔三差五生病、住院、補課、接送等生活上的基礎問題。

而做到這些,還是得建立在經濟基礎穩定的情況下。

你說,養孩子容易嗎?

現在不是三十年前,餵米湯,夾尿布,不讀書,打豬草的時代了。

以前養孩子不用讓他們各種卷,只要給口吃的,養大就行。

多養一個孩子也就隨便有什麼餵什麼,有紅薯吃紅薯,有玉米吃玉米,不用考慮營養搭配。

而且父母也不怎麼管,放假就和小夥伴流着鼻涕進入散養模式。

可如今時代不同了,一切都變了。

這不再是個靠體力人數取勝的時代。

這個時代需要的是質量,質量就意味着高成本投入。

從產檢胎教開始,幼兒園,特長班,學區房,接送上下學,家教輔導,一直供到大學畢業甚至研究生。

然後是買房,買車,帶孫子,又一個循環。

這裏面不僅僅是財力人力的付出,還有父母操碎的心。

等好不容易把孩子養大成才了,他的勞動力又被資本家拿走了,收入也只夠維持基本生存。

所以,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都不生孩子了?

想想就明白了。

可即便是現在,越是貧窮的地方,多生超生的行為越嚴重,家家戶戶還是一群孩子。

這其中多數家庭生孩子,並不是有多愛孩子,而是覺得生孩子是一門穩賺不賠的買賣。

他們依然堅信,只要能把孩子養活,裏面有一個天資聰穎的,家裏好日子就會到來。

如果孩子沒能健康活着長大,他們也會把這歸結為命運,認為一切都上天的安排。

這種想法,對孩子公平嗎?

孩子沒有發言權。

因為投胎落地後,命運就由不得他們主宰了。

我特別想替那些明明貧困無比且超生家庭的孩子感慨一下:

從出生時,命運之門就被關上,只留下了一扇小小的窗。

能不能鯉魚躍龍門,只能靠個人造化。

可能躍過龍門的鯉魚,又有幾個呢?

明明是人為的造孽,怎麼能說是上天的安排呢...

最後,我想把羅翔老師說過的一句話送給大家:

「原生家庭不好的人,慢半拍慢幾拍已經是很優秀了。

別責怪自己,因為別人在成長的時候,你還陷在原生家庭的內耗里;

別人在搞事業的時候,你還在搞自己,走出內耗。

對的,別人爬上山頂很厲害,但是你從山谷一直爬到地面,一樣也很厲害。」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知否大叔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719/2081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