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暑期一到,新疆又變得熱鬧起來。
不同的是,這次有了熱播劇《我的阿勒泰》的加持,新疆有望成為下一個「網紅城市」。
然而,伴隨着客流量的增加,事情的發展漸漸通往了一個意想不到的方向,圍繞新疆,社交平台出現了一條小眾的賽道——「廁評」。
由於新疆景點與景點之間距離太過遙遠,遊玩的大半時間都在趕路,景區內和景區外公廁的衛生情況可以說是天差地別,為了避免被路途中的公廁背刺,人們紛紛搜起廁所攻略。
其實早在新疆之前,西藏、川西、青海等西部景區的「廁評」就已經成為出行必不可少的一環。
當大家還在查找景區攻略的時候,聰明的人已經開始搜索起廁所攻略了。
因為一旦不慎開到「驚嚇」盲盒,那種直抵內心深處的傷害將要用一生去治癒,當時遭受的暴擊,並不會輕易隨着時間的延長而減弱,那將是一輩子的噩夢。
(溫馨提醒:文章自帶氣味和畫面感,儘量不要在吃東西的時候看。)
被遠方公廁硬控的噩夢
巍峨雪山、青青草原、蜿蜒河流、清澈開闊的湖泊,新疆、西藏、川西等大西部景區的美景隨便拍拍,就能在社交平台上輕鬆收穫上萬點讚。
都在說自由,都在談遠方的詩意,都在高喊「青春沒有售價,硬座直達拉薩」,卻沒人言明遠方自由的代價。
很多人去之前做了充足的攻略,防紫外線,防蚊蟲,防高反,防冰雹,防暈車,唯獨忽略了防公廁,結果玩了一趟回來後,最難忘的反而不是美景,而是公廁。「廁評」在這時凸顯出了它的重要性。
縱觀一系列「廁評」,好評簡單總結為四個字:「可舒適拉」。差評可分為四個級別,字越少事越大:
一級,憋着進去,吐着出來。
二級,別去,會變得不幸。
三級,「恐怖」兩個字,足以形容。
最高級別,「無」,請當做沒看見吧。
做「廁評」,對作者本人也是一種打擊,呈現在我們眼前的短短几個字,背後卻是作者本人噩夢的再次重演,因此,尊稱他們一聲「廁所俠」毫不為過。
在「欣賞」大家對公廁環境的評價時,我甚至從中品出了一種藝術感,我願稱之為人類想像力大展,這無疑是AI無法替代人類的最好證明。
是什麼讓人類墜入萬劫不復之境?
是什麼讓人類勇猛出拳?
是什麼讓人類的靈魂得到升華?
人類幼崽總能在這時迸發出生動的奇思妙想:
這些痛擊人們心靈的公廁有些共同點——
一是簡陋。
圍上一圈鐵皮,裏面挖個大坑,鋪上幾塊木板,外面寫上wc,配上遼闊的山野,外表看起來還怪好看的。
新疆獨庫公路沿途公廁,幾塊鐵皮蓋起來,掀開一塊直通大坑,臭味直衝天靈蓋。
遇到沒頂的廁所,一旦碰上無人機,和上野廁沒什麼區別。
齊腰高的廁所,站在遠處小山坡甚至可以看見上半身,至於私隱性,全靠外面的人自覺。
二是原生態。
上廁所過程中,你可能會偶遇山羊、氂牛。
「瓊庫什台去特克斯縣城的路上,借用了一戶居民的廁所,建在小山坡馬路邊,獨棟四面牆,門口掛了一面紗,水泥地面中間一條縫,距離排泄物大概兩米高,本來眼睛一閉,一憋氣就好了,結果中途突然鑽進來一隻羊,直接給我整破功。」
西藏公廁還有自己的特色。很多公廁建在懸崖邊上,對恐高的人不太友好。
噶陀寺的廁所,堪稱萬丈深淵。
孜珠寺的公廁,海拔近五千米的「天空之廁」,背靠懸崖,大風呼呼吹,尷尬的是,碰上迴旋風能刮一身。
西藏公廁還自帶歷史厚重感,不上也值得打卡一下(不是)。
其中最出名的要屬西藏色季拉山口的廁所。
恐怖到什麼程度呢?連本地司機都不敢進去的程度。
有人實在憋不住進去了,秒退出來,輕嘆一口氣,算了,憋一下吧。
好奇心強的網友不顧勸阻去搜了視頻,「我將用一生去治癒我的眼睛」。
「這可不興好奇啊。」
川西地區,紅海子廁所榮升避雷區榜首。
有人在門口排隊,不斷看到有人吐着進去,吐着出來。
怎麼說呢?旺季時,10米外就已經發出信號,外面被蒼蠅大兵包圍,裏面沒有下腳的地方。
有人說,去川西,高反都不怕,就怕冒尖尖,比見鬼還可怕。
遇到氣味難頂的,鼻炎都不好使,味道哐哐往鼻子裏鑽。
有那麼一瞬間你會覺得,真的,你寧願尿褲子。
不要問當地人廁所在哪,他們只會大手一揮,告訴你,大自然。
有時候你不得不向現實低頭,什麼尊嚴全都拋到腦後,整個回歸到野人狀態。
遊玩途中,你只需告訴領隊:「我下去唱個歌」,他們就明白了,碰到善良的領隊,還會給你把風。
有直腸子的人一路遊玩過去,遍地都是痕跡。
但也會有意外。
當你以為大家都在上野廁的時候,這時就會出現事故。
講究的人會帶把小鐵鍬,一鏟子下去,一個不小心,把別人剛埋好的地雷挖了出來,事後大崩潰,控制不住地一遍又一遍哀嘆:「是我低估了大家的素質。」
這也應了那句老話,你是什麼樣的人就會遇到什麼樣的地雷。
當然,上野廁最重要的還是在於心態,從最開始的羞恥到坦然,你會發現人生都升華了,尤其是配上大西北的天然美景,會產生一種別樣的感覺。
雖然身體在地獄,但起碼眼睛在天堂啊。
2
再美的風景,也治癒不了公廁帶來的陰影。
風景再美,也抵不過一個公廁帶來的暴擊。
很多曾經將去西部旅行視為多年夢想的網友,在看到「廁評」的一瞬間後,立刻喪失了想去的欲望。
有想去川西、西藏的人,因為擔心受不了廁所,猶猶豫豫兩年沒敢去。
有人遊玩西藏一趟回來,發朋友圈感慨:風景雖好,但不足以抵消沿途公廁留下的陰影。
有帶娃出去玩的家長說,自家孩子評價景區好不好玩的標準就是廁所干不乾淨。
甚至有人直言,在公廁環境改善之前,此生不想再去第二次。
事實上,西部景區公廁設施落後,自然原因要佔很大比重,地廣人稀,熱門景點之間100公里打底,坐車四五個小時起步,路途中間的無人區公廁,找人定期維護也是個大問題,更不用說,西部地區本就水資源匱乏。
不過,隨着國內旅遊熱潮高漲,西部景區迎來的遊客會越來越多,未來公廁問題勢必會成為無法迴避的問題,這次新疆「廁評」的火出圈就是個信號。因為,總不能大家都去上野廁吧,長年累月,那場面也是難以想像......
既然是「廁評」,說明有好有壞。事實上,新疆景區不乏建設得好的公廁。
新疆賽里木湖景區的小木屋廁所,裝修豪華,裏面還設有熱水器,24小時提供熱水,專人時刻打掃衛生,進去的每個人都要夸上兩句。
喀納斯景區的「蘑菇雪包」公廁美得像童話一樣,「上廁所上出白雪公主的感覺」,被遊客稱為五星級豪華廁所。
川西地區也是,九寨溝、四姑娘山景區的公廁已經成為當地的標杆。
九寨溝的廁所更是成為打卡地,去九寨溝不去一趟衛生間的人生是不完整的。衛生間依山傍水,裏面設有薰香,高科技馬桶可以智能更換環保袋和墊紙,體驗感極佳,最令人震驚的是,早在20年前,九寨溝的公廁就已經是這樣的了。
原因之一就是這些景區發展成熟,歷經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發展和完善。早在八九十年代,九寨溝、四姑娘山景區就被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92年12月,九寨溝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揚名海內外。
這也證明了文旅事業的發展需要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