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媒體周四(6月27號宣佈,當天中國政治局會議上決定於七月中旬召開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會議上研究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問題,並將相關意見稿提交20屆三中全會審議。中共歷屆三中全會通常專門討論廣泛的經濟指導方針,分析人士預計此次會議結束時將宣佈支持企業的措施。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周五再次強調,中國政府正在計劃「深化改革的重要措施不斷擴大制度開放,營造更加符合市場規則、法律規範、國際標準的營商環境。」「深化改革」意味着什麼?對中國經濟前景會帶來何種影響?美國華盛頓「信息與戰略研究所」經濟學者李恆青認為沒有法治化和限制權力的基礎,習近平修憲後開啟的第三個任期內的三中全會不會有任何突破性和開創性。
李恆青:表面上看,企業家、消費者和外商等各方面都對中國未來不抱任何希望,即預期很低。究其原因,法治化、限制權力等都是習近平過去兩屆任內沒有做到的事情。他現在談到「深化改革」是否又要有一個大的變化?我們現在所看到的變化,實際上就是加強共產黨的領導,而這也不是他做的變化,共產黨一直都在統治中國,所以也談不上什麼「改革開放」。改革可以往左改也可以往右改,現在就是往左,因為他的目標非常明確,就是要黨領導一切,不要法治化,因為一旦法治化了,黨也就被法治所約束,而習近平就無法修憲實現兩任後再連任。因此他不需要法治,他需要往法治反的方向走,那就是人治。現在的企業家們希望的是法治,他說要深化改革,但並沒有說要往法治和限制權力方面改,這和大家對他的期盼背道而馳。習近平他也知道要讓企業家和消費者都建立信心,確實需要制度化和法制化的建設,但是他說那條路走不通,因為一旦走的那條路就國將不國,這是習近平一直強調政治安全的原因;因為他認為有人要搶共產黨的權,實際上就是搶習的權,解決政治安全問題就成了他的頭等大事。他說的改革要把他認為「改錯的」改回來,要把黨政分開改成黨領導一切,他要指導中國老百姓和經濟領域的方方面面,要建立兩個「確立」:確立以黨中央為領導核心,確立以習近平為領導核心。改革是一個詞,是一個帽子,戴在誰的腦袋上就是換了一個人,這也叫「改革」?原來在朱鎔基當總理的時候是黨政分開,現在他的改革要改回去。所以二十屆三中全會一定是圍繞加強黨的領導頂層設計這樣去做,沒有人替習近平出謀劃策,大家都是兩面人,都躺平了,都不去想進行創新,等他「定於一尊」。現在看,在過去的十二年中定於一尊往往都是錯的,那麼最後誰來承擔責任?中國的事都是定於一尊,所以承擔責任的也是「一尊」,都是他,中國這麼大的國家方方面面都要聽命於他一個人,不好是正常的,好絕對不正常。
法廣:按中共慣例,三中全會是要討論廣泛的經濟指導方針,這樣的情況下,您如何預測這次會議對中國經濟發展帶來的影響?
李恆青:現在黨領導一切往左轉,全部轉回計劃經濟,1978年文革結束之前的狀態,大家都要在黨的統領之下,有計劃的發展中國經濟,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這就是後續的一個基本調子。如果老百姓和全國共產黨官員都接受了,那麼這種黑暗的狀態就會長期延續,如果不接受就是另外一回事……從經濟本身來說,計劃經濟是過去從來沒有走通過的路,蘇聯及其前加盟共和國、中國、東歐國家沒有一個走通過社會主義計劃經濟之路,因為計劃經濟不符合市場規律,不以市場為決定要素,所以最後就出現了很多浪費和貪腐等因素都結合在一起的局面。1978年,鄧小平講中國的經濟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就是因為中共在推行計劃經濟黨領導一切,毛領導一切。現在習近平要走回這條道路上去,要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但做法是錯誤的。
法廣:法新社評論稱,自2022年底放棄「清零政策」以來,中國一直在努力恢復經濟增長。但正受到房地產行業危機、消費支出持續低迷和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的困擾,總體看,您對中國目前的經濟狀況如何看?
李恆青: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畢竟現在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他有過去改革開放40年中建立起來的完整製造業體系,雖然現在西方去風險化,要把工業化和產業鏈大規模移出,但中國依然還是有其優勢,但優勢能夠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少,主要是因為地緣政治,世界不相信中國,歐洲也不相信中國,尤其是中國在俄烏戰爭上的立場讓世界看到北京真實的想法,所以在大家不信任中國的情況下,怎麼會把中國作為盟國,戰略夥伴關係就更不要想。
非常感謝李恆青先生接受法廣專訪,感謝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