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台媒指新華社記者「坐鎮」台灣媒體論壇 分析:中國急於直接掌控台媒

台媒指稱,台灣某電視台制播的政論節目均有中國新華社駐台記者涉入主題和腳本,且在錄影棚盯梢確認節目內容符合國台辦要求。經常受邀被指涉節目的時評人雖表示不可能受他人控制言論,但觀察人士則透露中媒直接介入,凸顯北京政權不耐通過中介慢慢滲透,急於出手控制產業最上游。

資料照:台北一名女子走過旺旺中時媒體集團總部大廈。(非當事媒體)(2012年7月26日)

台媒《自由時報》6月25日引述資深媒體人爆料,一家台灣電視台允諾以「在中國商業利益」為交換與國台辦合作,在一檔今年新制播節目中置入批判民進黨政府等特定主題,且中國新華社駐台記者趙博皆會出席選題會議相關討論。

該報道引發台灣社會高度關注,有網民在社群平台Threads上具體指涉新華社所插手的節目名稱。被指涉的電視台在第一時間澄清。美國之音致電被影射的節目主持人,但對方未接電話。

台灣陸委會副主委梁文杰星期四(6月27日)在例行記者會表示,此事牽涉司法和行政機關,目前還沒有調查結果。至於被點名的中國記者於2月到5月來台,符合中國駐台記者一次來台灣三個月的規範;梁文杰也強調陸委會沒有限制中媒言論自由,僅要求所有來台的中國人士不得發表傷害台灣自主地位的言論。

中國恐伸手台灣「第四權」掀風波

在台北的資深媒體人康仁俊屬於被指涉的政論節目固定班底,他就節目制播實務經驗表示,正常節目錄製時,不會有製作單位人員在攝影棚內,也沒有發生過「陌生人盯哨」情況。

康仁俊告訴美國之音:「如果有一個很特定的人在那裏(盯哨),(來賓)會覺得很彆扭,更不要講說在錄影的過程當中去打斷、甚至是要求你去做某些的言論。也有很多比如在議題上面,可能不符合來賓的想法,就拒絕參加這個錄影,會直接遇到來賓可能會反彈。(如果有),台灣的環境也很難不被傳出去。」

康仁俊指出,通常節目製作單位會先跟來賓溝通議題,了解對特定議題的態度,不會要求來賓呈現與自身政治立場不同的說法。

他表示,台灣媒體大多有政治傾向,若來賓政治立場與需求單位完全不同,會在選擇邀請名單時先排除。雖然台灣很多媒體內容都有業配置入,媒體經營者與置入商之間的合作方向跟內容不會直接影響來賓。

康仁俊認為此事掀起極大風波,源自於台灣民眾沒辦法接受媒體「第四權」被干涉,大家擔憂中國近年對台灣動作頻頻,從文攻武嚇到信息戰,如果透過議題引導跟設定可能對閱聽眾產生影響。

康仁俊認為,媒體自律是最好的自清方式;另一方面,由於兩岸駐點記者機制行之有年且有必要,然外界所質疑的中國駐台記者肩負特定任務實在難以查證。

據台灣文化部統計,目前中國駐台共有6家媒體、7名記者,包含新華社2名及人民日報社、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央視、中新社、湖南廣播電視台等各1名。

對於新華社駐台記者「盯哨」一事,台灣陸委會主委邱垂正星期二在台灣立法院備詢時證實確有此事,並表示該中國記者已經輪調返中,陸委會將與文化部進行行政調查。

中國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星期三則在例行記者會上對此予以否認,稱消息是「假新聞,純屬造謠」,反控民進黨當局利用媒體惡意抹黑攻擊中國。

中共急於縮短流程 全面掌握台灣媒體

台灣民進黨立法委員沈伯洋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兩個月前已耳聞中媒涉入台灣政論節目一事,但因「中國做這件事情很常見」,當時僅通報相關單位注意後續。

他直言,中國記者駐台一定會產生國安風險,只是現在新聞風口浪尖上,原先的政治任務應會暫緩。

至於消息走漏的原因,沈伯洋解釋,中國此次手法過於粗糙,畢竟直接由中國官媒記者「盯哨」的手法不太符合中國的「常態」,可能是「真地很急」着掌握台灣情況,不願意合作的電視台人員因此釋放消息。

沈伯洋指出,中國過往滲透台灣媒體的手法不勝枚舉,通常會「轉一手」,像是以台灣公司或記者做為中間人參與媒體製作;收購或投資台灣媒體;借台灣攝影棚並邀請台灣名嘴;製作拍攝中國的政論節目。另外,有部分中國記者身兼台灣資本媒體的特約記者,會采寫與中共官方觀點相似的報導。

沈伯洋對美國之音說:「可能是每次透過別人(操縱節目)之後效果可能也沒那麼好,中間的人搞不好還揩一些油水,他們(中國)現在可能覺得,那我還不如自己做,可能會比較快。在法律上不能夠參與我們節目直接製作,因為簽證的目的不是這一個,他就算是有違反相關的法律,那問題是你很難被發現的,不可能移民署或者說文化部的人每天就跟着這些記者,執法量能根本不足的狀況之下,這才是台灣面臨的困境。」

賴中強:台灣媒體屈服中國商業利益有前例

在台北的「經濟民主連合」智庫召集人賴中強分析,台灣各電視台在商言商,過去為了發展中國的商業利益,確實存在接受中國的條件的案例,且中國影響台灣電視台言論方向確實發生。但這次不再使用幽微手法,介入做法既粗糙也誇張,才引起側目與憤怒。

賴中強以先前參與政論節目的經驗告訴美國之音:「期待新華社派來台灣的記者不負有政治任務,而是一個純粹的新聞媒體工作者,這個想法太天真了吧?真正影響內容的方式應該是在那個腳本的製作準備,還有跟主持人的事先溝通、影響主持人帶討論的方式,而不是說有一個提詞機或有個指揮家可以叫來賓講什麼話。」

賴中強指出,以前中國的做法是利用媒體炒作評論員親中的觀點,再通過談話性節目的其他評論員做出回應,引導「真人對假新聞做出評論,最後變成真新聞」的循環。

賴中強也提及中國目前有利用第三地媒體來包裝中國觀點的統戰節目,像是在新西蘭有中資的華人電台,制播固定帶狀節目,邀請台灣評論員幫為中國政策擦脂抹粉,再剪成短影音在社群媒體散播。雖包裝成國際媒體,卻是道地中國製造,是中國大外宣更細緻的手法。

賴中強也表示台灣政府對此事「後知後覺」,資訊情報的掌握上還有很大加強空間,不只應強化反滲透法或民主防衛機制,也該檢討如何避免派駐到台灣的中國媒體成為對台滲透管道。

他補充,事實上源自馬英九政府時期對中國「大開門戶」的措施,很多法規漏洞至今沒有處理,政府應檢視有明顯涉及情報任務或介入統戰工作的人士,依法處理。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628/2072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