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兩幕場景意味深長...普京的落寞之旅

1

6月20日深夜,俄羅斯總統普京結束了其第五個總統任期的第二次亞洲行,從河內機場乘專機回國。

在不到兩天的時間裏,他對朝鮮和越南進行了旋風式訪問。

在平壤,他受到了空前極致的歡迎。

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罕見獨自在機場等候長達五個小時,迎接他的來訪。

在訪問全程,朝鮮以極高的規格和周全的禮數對其予以頂格接待。

此時此刻,朝鮮和俄羅斯堪稱難兄難弟,它們都受到了最高等級的全面國際制裁,外交孤立局面不相伯仲,影響遍及各自國內的方方面面。

同病相憐或惺惺相惜,尤其是處於空前國家危機中的俄羅斯領導人為此次訪問帶來的「大禮」——簽署《俄朝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條約》、默認雙邊關係升級為盟友,促使金正恩以最高禮節歡迎普京的來訪。

說實話,早已遍嘗人間冷暖的俄羅斯總統在面對朝鮮人的歡迎時是五味雜陳的,其表情和動作顯然遠不及金正恩應對自如,甚至略顯僵硬。

不過,金正恩的「禮數」背後滿含着他對人情世故的諳熟,對普京處境的洞悉。他是一個聰明人,懂得在一個落難者面前表現得彬彬有禮。他越是謙恭,就越顯得普京的落魄;他越是以溢美之詞吹捧、誇張的禮儀接待,就越顯得普京的孤立。金元帥是那樣善於燒冷灶,善於捕捉機遇、推進自身利益最大化。

 

他長久以來擔憂於對西邊夥伴的過度依賴,普京的「禮物」不僅給了他更大的安全感,而且使其在外交上實現了更多的平衡。

他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而普京卻沒有改變世人對他及其此行的印象:在俄羅斯陷入前所未有的戰略困境之際乞援。

他甚至難以平衡主要夥伴之間的關係,他已由於對烏克蘭的戰爭陷入進退失據的境地,沒有可選擇的餘地,只能按照平壤的願望來達到自己求援的目的。儘管他的決定在東北亞製造了更大的不穩定,並可能損害夥伴的利益。

在戰略觀察家看來,俄朝軍事結盟——我們已多次預測了這一趨勢——的目的並不單純。通過締結這一關係,他在主要大國那裏多了一些可以使用的「牌」,無論是西方還是東方的。

2

在河內,他沒有享受到在平壤受到的禮遇,也未達成想在平壤達成的外交目標。

他受到了越南政權的謹慎和克制的歡迎。在機場,副總理級別的官員迎接了他。他與河內四大班子的首長分別進行了會見。雙方重申了「傳統友誼」,發佈了關於深化「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

用河內的話說,他與所有的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均建立了這一關係,包括在九個月前與華盛頓建立了同等關係。

越南領導層的外交平衡藝術越來越顯得成熟靈活。

它頂住了華盛頓和布魯塞爾的壓力,來推進與俄羅斯的外交,但它謹守中立底線——稍微偏向克里姆林宮那麼五十米。

這五十米,在河內領導層看來至關重要。它關乎其領土、海洋和地緣政治利益,它要防止其北方夥伴與莫斯科的關係碾壓了自身的戰略利益。它的軍隊的多數武器仍然來自莫斯科,即便未來不會繼續依賴它,但它要確保現有的武器得到有效維護和繼續保障,以確保戰鬥力。

同時,作為一個與西方政治異質的國家,它仍然在維持外交分寸感,與西方接近,但仍然保持距離,維持自身的政治紅線。這與越南國內近期的政治變化是一致的。

但與美歐、與西方關係的改善是其堅定不移的方針,它在領土、海洋和地緣政治領域的安全感建立在與華盛頓愈益密切的關係上。如果說克里姆林宮代表了它的過去,那麼,華盛頓意味着河內的未來。

在外交孤立加深的背景下,普京的外交存在感和「戰爭經濟」都迫切需要採取靈活性政策的越南,他總得有外國可以去,總得使其能源出口有目的地,假如這些都無法做到,他將徹底陷入孤立。

他在河內的一個富有象徵性的畫面是,在與越共中央總書記阮富仲會談前,他躬下身、斜倚着身軀、頭顱前傾與後者搭話。而阮富仲則是始終背靠在椅子上,頭微揚,一副居高臨下的模樣。

它是目前俄越關係、俄羅斯外交地位的縮影。華盛頓和北約常宣稱基於實力地位的外交接觸,越南則是以自己的行動詮釋了其國際通行性。

兩幕場景意味深長...普京的落寞之旅

可能年齡比普京更長,所以阮富仲沒有像他在平壤的同行那樣謙恭有禮。

這不是普京第一次在外交場合遇到此類場景,就在5月下旬,當他將新任期的第二次外訪目的地確定為白俄羅斯,與盧卡申科會面時,他也被迫與斜靠在椅子上的白俄羅斯總統進行交談,而在不久前——兩年前,他和盧卡申科的地位剛好相反。

克里姆林宮比任何時候都需要俄白邦聯框架下雙方的同盟合作,作為最親近的盟友,莫斯科無法面對失去白俄羅斯的後果,普京必須確保盧卡申科始終站在他的陣營,並且在外交、軍事和經濟上加深與莫斯科的融合。

連任總統以來的四次出訪——可能是他目前能夠實現的為數不多的對外訪問中的最關鍵的四次,普京度過了其擔任俄羅斯總統以來最落寞的一輪訪問之旅。就在對烏克蘭的戰爭之前,它們都是不可想像的。

然而外交目的決定了一切,他必須屈尊來實現它們——在不同的國家實現不同的目標——維持戰爭能力、擴大戰爭經濟、增強外交存在等等。

近一個半月前,前克格勃特工弗拉基米爾·弗拉基米羅維奇·普京第五次宣誓就任俄羅斯總統職務。

事實上,他在俄羅斯最高領導人的崗位上已經工作了幾乎25年(包括其代理總統和擔任總理職務的時期),超過了沙俄滅亡後的歷屆俄羅斯(蘇聯)最高領導人的任職時間。

他本來可以卓越的執政記錄隨時坦然退休。然而一切都隨着他在兩年四個月前的一個決定而改變了。

他簽署命令,對烏克蘭發動了「特別軍事行動」。

按照預想,俄羅斯軍隊從數個方向長驅直入烏克蘭首都,佔領基輔的戰略要地,控制其中樞機構及其領導人,由親俄勢力取而代之、掌控烏克蘭政權,然後實現其在烏克蘭「非軍事化」、「去納粹化」及永久凍結加入北約的目標,遠景目標是複製克里米亞模式,正式將其納入俄羅斯版圖。

這一閃電戰構想由於幾個其所未料到的「意外」而夭折:

克里姆林宮未料到演員出身的澤連斯基不是軟骨頭,在大軍壓境之下,並未嚇得屁滾尿流,一如很多人所做的那樣,逃亡海外,苟全性命。相反,它在兩年四個月里親眼目睹了一個勇士、戰略家、宣傳鼓動家的崛起。

克里姆林宮未料到烏克蘭境內的親俄勢力在眾志成城、抵禦外侮的強大決心面前不堪一擊,在隨後的兩年多時間裏,其被徹底壓制,烏克蘭愛國力量取得了絕對優勢,由此斷送了莫斯科在烏克蘭國內的支撐力量,同時烏克蘭朝野、軍民不分黨派、身份空前團結起來,保家衛國意志堅不可摧,構築了反抗侵略的鋼鐵長城。

克里姆林宮未料到烏克蘭的支持者如此堅定不移,持之以恆、源源不斷地向烏克蘭提供軍事、財政和人道主義援助,同時給予了它史無前例的制裁、限制和孤立,雙方強弱對比顯著縮小,不得不陷入戰略相持局面。戰爭如何結束,愈加依賴外援,愈加依賴各自的韌性,愈加依賴各自國內經濟和政治的穩定。

克里姆林宮還有一個關鍵的「未料到」:基輔獲得了公開、強大和持久的國際支持,而其自身卻無法得到這些,由此在戰爭的第一年導致雙方的力量消長出現逆轉,烏克蘭軍隊一度氣勢如虹。但由於烏克蘭國力遠遠弱於俄羅斯及其盟友的支持和制裁行動始終顧忌莫斯科的致命反彈而自設紅線,戰爭進入第二年後,俄烏雙方在戰場上陷入了僵局,彼此都無法取得對對方戰線的全面突破。

與此形勢密切相關的是,克里姆林宮面對的兵敗如山倒及外交空前孤立得到緩和,外部支持得到加強,俄羅斯取得了抵禦烏克蘭全面反攻的初步成功,使雙方在前線形成了僵持局面。

在其國內,普京解決了前御用廚師普里戈任的叛亂事件,通過內部不斷調整,穩定了政治局勢。

在此背景下,普京參加了俄羅斯獨立以後的第八屆總統選舉,並以公開數據壓倒性的優勢獲得第五次連任總統的資格。

接下來的六年任期對他既是煎熬,也是考驗,對烏克蘭的戰爭短期內不會結束,如何維持戰爭並使其按照對其最不壞的結果終結,最終使其戰爭政策「軟着陸」,使自身體面退出戰爭,直到完成其政治生涯,將是普京最大也是最困難的挑戰。

可以說,俄羅斯今天面對的戰爭和外交局面都是他自找的。沒有誰能夠命令這位昔日的強人——現在越來越受質疑——對一個鄰國發動戰爭,雖然俄羅斯國內的輿論都在有意識地向這個方向引導,推責於人。

以刀劍而起者必亡於刀劍之下。普京可能不得不面對自身的宿命。不過,對這個世界的其他國家而言,普京之路最令人警醒的是,要慎用手中強大的權力,準確看待和研判世界局勢,作出有利於自身和本國的戰略選擇,避免走上一條不歸絕路。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亞歐視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624/2070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