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短評 > 正文

倪刃:國籍跟愛國到底有沒有關係?

中國很多人,總是以國籍來判斷一個人是否愛國。

此前我在寫文章涉及到國籍的時候,很多人在後台發消息和我爭論,說國籍就是體現是否愛國的一個重要標誌,連國籍都沒有,有什麼資格談論愛國?

這種現象,究其原因主要有兩點。

一個是他們的國家觀、國籍觀並沒有現代化。

很多中國人的思想,不僅沒有現代化,甚至連古代一些時候都不如。比如在唐代,什麼國籍、民族之類的,都被淡化了,社會就是一個大熔爐。反而到了現代,他們處處都要劃分:你是哪個國籍、哪個民族的,甚至你是哪裏戶口、你是城市裏哪個區的……

他們要先看你的背景,再決定是否尊重你,或者怎樣看待你。這完全就是一種觀念上的小農意識倒退。

他們有的人看到海外華人還要細分:如果你在國外拿着綠卡還能勉強算你中國人,如果入籍國外的,你就等於被開除出了這個文化圈子。

現代意義上的國家或者國籍,只是一個現實問題。比如說你的國籍在哪裏,就要接受哪裏的稅收、福利和法律管轄,它其中摻雜的民族主義情緒其實非常少,微乎其微。

所以在中國之外,人們討論換國籍通常都只是一個現實問題。在歐洲,有無數個人換國籍,從南美換到歐洲的,歐洲的換到美國的,也有美國的換到歐洲的……愛不愛國根本就沒在考慮範圍內,大家換國籍都是考慮在哪邊長期生活更方便而已。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國家都允許雙國籍——國籍本身就是個不需要加以過多限制的東西。

另外一點原因就是雙標,以及狹隘民族主義。

那些以國籍論愛國的人,通常只談批評者的國籍,不談愛國者的國籍。

比如我在國外批評中國的問題,他們就覺得我是「殖人」,甚至罵我漢奸。後台真的有很多人問我,國籍是哪裏——幸虧我還沒改國籍,要是改了,那就更坐實了「境外勢力」。

但如果是「離岸愛國」,他們那種自戀情緒就被激發出來了,就開始說「海外華人也是同胞」、「出國反而更愛國」等等,又覺得海外中國人也是自家人。

所以八十年代的春晚,一曲《我的中國心》就滿足了人們這種情緒。

那位谷姓體育明星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了。在為國爭光的光環下,不僅不允許雙國籍的規定可以公開違反,民眾這時候也不在意什麼國籍了,他們說「特殊貢獻就應該特殊對待」,或者讚嘆「身在美國心在中國」。

敢情身在外國批評中國就是漢奸,而身在外國讚美中國就還是中國人?

一不小心,我因為批評都被開除出了「同胞」的行列。

一些在海外的人很懂得如何收割這種「情緒流量」,我看到有很多自媒體,都是人早已在國外生活許久了,甚至入籍了,還在發視頻說國外這不好那不好,對比之下中國多好,這種往往都會得到極高的流量。其實,那些人在背後則是一邊數錢繼續享受國外的生活,一邊感嘆傻子真多。

但我這樣身在國外卻繼續關心國內的發展,真心希望祖國進步的人,只是提醒了一些應有的危機感,卻被冠以「漢奸」或者「境外勢力」的名號,自媒體流量也不咋地。

說到底,他們看待問題的標準並不是「你是否對中國真正有關心」,而是「你是否能滿足我的民族自戀、自大情緒」。

在普遍的人道主義方面,他們看待問題的標準也不是人類的普遍憐憫心,而是狹隘的情緒。比如有中國人在國外不幸去世,他們會說「那又不是中國人,關我屁事」。這種建立於國籍之上的自私冷漠,令人震驚。

其實最諷刺的是,一些愛國電影背後的投資者和演員、受益者,其中相當一部人都是外國國籍或者生活在國外。如果這個真相被他們知道,脆弱的心又要受到打擊了。

我們的社會,依然是一個巨大的閉環,在這個閉環中堅持着一些與現代世界脫離的保守價值觀。

這就是為什麼那位谷姓明星能獲取如此之大的利益,因為在這種閉環之下,最適合「兩頭收割」。

可悲,可嘆。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倪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619/2069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