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中國在拉美數字影響力不斷增長之際,世界各國領導人討論人工智能

最初來自阿根廷的羅馬天主教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在七國集團(G7)峰會上談到了人工智能(AI)的道德倫理問題;而當前中國一直在推出自己的人工智能標準,並在包括拉丁美洲在內的發展中國家建設技術基礎設施。

2024年6月14日,教宗方濟各在意大利博爾戈埃格納齊亞舉行的七國集團峰會上就人工智能、能源和非洲-地中海地區問題發言。

本周在意大利普利亞地區舉行的七國集團工業化國家年會重點討論了包括經濟安全和人工智能在內的議題。

星期五(6月14日),方濟各成為第一位在七國集團峰會上發表講話的教宗。他談到了人工智能及其倫理影響,以及平衡技術進步與價值觀的必要性。

他說:「人工智能可以使得知識渠道民主化、科學研究指數級進步以及讓機器從事艱巨和嚴苛工作成為可能。」

但教宗方濟各也警告說,「它(人工智能)可能會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或在佔主導地位和被壓迫的社會階層之間帶來更大的不公正。」

技術和安全專家指出,人工智能正日益成為一個地緣政治問題,尤其是在美中兩國在拉丁美洲等地區競爭的情況下。

「(中國)的人工智能標準將在其他國家推廣,美國也會做同樣的事情,所以我們將對這些標準進行分離和脫鈎,」國際商業戰略公司(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rategies, Inc.)行政總裁亨德爾·瓊斯(Handel Jones)告訴美國之音(VOA)。

為了減少對中國的依賴,美國科技公司正在把目光投向墨西哥,以購買與人工智能相關的硬件,而總部在台灣的富士康(Foxconn)一直在投資數億美元在墨西哥建設製造設施,以滿足這一需求。

與此同時,中國電信巨擘華為一直在拉丁美洲建立電信和雲基礎設施。該公司最近報告稱,2023年在該地區的收入增長了10.9%。由於擔心國家安全問題,華為已受到美國的制裁。

「我認為,華為正在該地區(拉丁美洲)開發基礎設施,可以在其中部署屬於它的類型的人工智能解決方案,」美國陸軍戰爭學院(U.S. Army War College)戰略研究所拉丁美洲研究教授埃文·埃利斯(Evan Ellis)說。

「因此,例如,當它應用面部識別能力去發現某個人沒有投票支持現政權,而他現在想買一張巴士票,他們稱之為中國的社會信用體系,這種體系提供能力,可將人工智能應用於這些類型的邪惡目的或識別模式。」

瓊斯強調了中國在拉美實施人工智能對西方的潛在安全威脅。

「人工智能的負面是,你可以獲得控制權,你也可以影響,你如何控制思想過程和媒體等等。這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國政府理念的一部分,」瓊斯說。

瓊斯補充說,中國正在迅速發展其人工智能能力。

「現在他們聲稱這是防禦性的。但話又說回來,誰知道五年後會發生什麼?但如果你有能力,你會使用它嗎?你會如何使用它?當然,人工智能將成為未來任何軍事活動的關鍵部分,」他說。

今年5月,中國啟動了一項為期三年的行動計劃,旨在制定人工智能標準,並將自己定位為新興科技領域的全球領導者。

「一旦你能夠設定標準,你就會操縱遊戲,基本上是把自己的做事方式鎖定為標準,所以它變成了一個相輔相成的東西,」埃利斯說。

「在某些方面,你可以爭辯說,人工智能在不民主國家手中的進步有助於實現國家主義解決方案的明顯成功,」他補充道。「它加強了專制體系的誘惑力,剝奪了個人的保護和私隱,最終對人權和民主構成了根本威脅。」

美國之音(VOA)聯繫中國駐華盛頓大使館,要求對分析人士關於中國在拉美的數字影響力不斷增強引發安全顧慮的看法發表評論,但是中國駐美大使館沒有立即回應美國之音的置評請求。

不過,中國駐美國大使館發言人劉鵬宇此前就人工智能給美國之音的聲明稱,「習近平主席發起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提出,在人工智能發展中,我們應當堅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反對以意識形態劃線。」

劉鵬宇說,中國支持支持「在充分尊重各國政策和實踐基礎上,形成具有廣泛共識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框架和標準規範」。

安德烈斯·貝洛基金會(Andrés Bello Foundation)中國拉美研究中心創始人兼執行董事鵬程(Parsifal D'Sola)表示,華為對其如何「操縱信息以及與中國分享的信息」的做法一直是透明的。

「華為的運作方式確實對國家安全構成了一定的風險,但另一方面......它更便宜,它有很棒的服務......它為許多國家無法進入的領域提供基礎設施,」鵬程說。

專家表示,拉美國家似乎不太擔心美國和中國之間的地緣政治鬥爭,而更關心效率。

「安全是話題的一部分,但發展更為重要,」鵬程說。「經濟發展、基礎設施發展,我不能說是每個國家的關鍵優先事項,但我會說是該地區大多數的國家的。」

隨着中國和西方國家繼續討論人工智能的影響,人工智能專家、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研究員契納薩·T·奧科洛(Chinasa T. Okolo)表示,為這項新興技術制定監管指南的挑戰之一,是立法者們能否跟上技術進步的速度。

「我們不一定知道它的全部能力,所以很難預測,」奧科洛說,「所以當監管機構或政策制定者起草某種法律框架時,它可能已經過時了,所以政府必須意識到這一點,並迅速採取行動實施有效和強勁的人工智能法規。」

教宗方濟各在講話中讚揚了人工智能的快速技術進步。

「正是這種強大的技術進步使人工智能同時成為一種既令人興奮而又可怕的工具,並要求去反思,以應對它所帶來的挑戰,」他說。教宗還補充說,不言而喻,人工智能帶來的好處或危害取決於它的使用方式。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615/2067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