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北方龍舟笑暈南方人 「全省決賽走不直」

是他們,力挽狂瀾於水火水之間,拯救每一個落水的比賽船員。

不過說句公道話,我相信北方龍舟劃得沒南方利索應該主要還是地域不同帶來的習慣差異,不是什麼身體素質上的差異。

南方水域天然比北方多,千百年來自然更利於龍舟文化的傳承沿襲、氛圍更濃一些。

龍舟其實可以粗略分為傳統龍舟與現代龍舟兩大概念。

南方許多地域還保留着本土的、形態與比賽形式各異的傳統龍舟文化。

比如湖南沅陵的龍舟比賽中有個特殊習俗,是指把船頭裝飾性的龍頭卸下,由一位頭號劃手擔任「活龍頭」。

普通劃手動作範圍有限,頭號劃手們則可以利用位置優勢、動用全身力量幫助隊伍衝刺,這對劃手的核心力量與爆發力要求極高。

「活龍頭」劃手們衝刺起來,整條船都會肉眼可見地抖三抖,這也成了當地龍舟的一大看點與比拼點。

廣東疊滘的龍舟漂移技術,其實也算得上很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景觀。

當地河道狹窄、賽道不可避免地出現不少急轉彎,這才成就了龍舟漂移奇觀。

但在北方,這種具有本地特色的傳統龍舟文化相對沒有南方多。

許多北方龍舟隊劃的是現代龍舟,是早已被固定為標準化體育運動中的一種,龍舟外型、選手數量、比賽場地與規則等都有明確的規定。

許多北方隊員划龍舟是作為鍛煉與愛好,身邊沒有很強的競技氛圍。

像這次南北龍舟差異上熱搜,很多人疑惑北方龍舟隊怎麼都穿這麼厚實的救生衣啊,多影響動作與發揮,是怕翻船嗎。

南方朋友練習似乎都只是穿個背心運動服,或者乾脆光膀子上陣。

via@曾德林

又或者為了安全哪怕穿救生衣,也會穿個更適合運動的貼身救生衣。

影響救生衣選擇的直接原因,我想很可能是訓練場地不同。

南方水系多,龍舟隊在家門口、小區前的普通小河道里就能練,再加上普遍會水,安全係數稍高。

但北方的龍舟隊需要特意去公園大湖,或者所在城市裏唯一或唯二的大江大河才有合適的訓練場地,不穿救生衣不行。

其次,南方濃厚的龍舟文化往往還疊加了宗族文化buff,大家經常是代表村子出戰。

這一是決定了選手們榮譽感、勝負心更強,願意在龍舟上付出更多的時間成本,晝夜訓練。

via@謝拉特

二是決定了大家願意為此投入的物質成本更多。

願意為了龍舟購置更輕便的救生衣、更優質的船槳,甚至引入更科學的訓練手段,競技水準也就越來越高。

說到底,龍舟文化是傳統節日慶祝中的一部分,大傢伙玩得熱鬧開心就好。

不論劃得好或壞,盡力揮灑汗水、玩得快樂是第一位。

遼寧的朋友們心態就很好,水上龍舟比賽不行,那咱們搞冰上龍舟玩嘛。

額,雖然冰上龍舟也沒能成功走直線就是了。‍‍

最近遼寧龍舟隊被大家調侃開玩笑,隊員們一點也沒生氣,還配合網友們玩梗。

一會說今年要特訓「橫掃千軍」的技能,給大家展示日常訓練師隊伍是怎麼打轉的。

一會開玩笑說採納網友們「鐵鎖連舟」的建議,向曹操學習,把船並排連起來就不怕翻了,反正賽場上不會有諸葛亮放火。

還認真聽廣東方日報友們提的改進建議。

不過據我觀察,儘管表面上雲淡風輕、快樂第一,中國人骨子裏永不服輸的習慣還在促使遼寧朋友們暗自操心較勁。

比如在瀋陽龍舟隊員們帶着孩子們划龍舟的視頻底下,他們正在盤算把龍舟隊下一代送去廣東規培的可能性。

畢竟南方的龍舟文化傳承,已經做到了從幼兒園娃娃開始。

 

責任編輯: 趙麗  來源:Vista看天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610/2065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