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彭麗媛外交的政治目的,會越來越清晰

作者:

中國最著名的外交魅力攻勢為1941年的「熊貓外交」,宋美齡為感謝美國對戰爭難民的協助,向美國援華聯合會贈送一對大熊貓,在中共建政之後仍延續此一正面經驗,作為與各國建立非價值導向外交的象徵,同時也是魅力外交的重要符號。在美中關係融冰困難的現實之下,名為「寶力」和「青寶」的兩隻熊貓,將於今年11月的美國大選期間送往華盛頓,北京似乎釋出告別「戰狼」的重要信息,重新啟動外交魅力攻勢。

王毅重掌外交兵符以來,北京的外交風格似有回到習近平第一任期的彈性,早年王毅在日本外交界被評為風度翩翩,由於臨危受命回鍋被授予較大的權力,開始展現自身的經驗與特質,逐步為領導伉儷打造形象。再者,經過前幾年反貪腐時期,外交部門的中層幹部為求自保而「寧左勿右」,在政治凌駕現實的過程中已有人付出試錯的代價,像是戰狼之一的趙立堅調任邊界與海洋司副司長後,幾乎已與外長之路絕緣。

面對美國強化與盟邦之間的經濟與安全關係,無論是近在咫尺的印太經濟框架(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或是美日韓與美日菲安全對話,層層結構的複合壓力使得戰狼的道路更為難行。回顧中國外交過往的經驗,去價值化和擱置爭議,才有可能實現多極世界秩序(Multipolarity)的目標,創造議題的魅力攻勢成為北京外交工作的新趨勢。

中日韓重啟三方會談

5月28日舉行的中日韓三方會談,打破四年半之間三國高層未能對話的僵局,會談能以成立的前提是北京願意擱置安全議題的矛盾。近一年之間中日韓三國的關係主要膠著於安全議題,AUKUS與美日韓三國的多邊安全機制,以及朝鮮半島無核化的問題陷入停滯,三國之間並未在安全議題取得正面的發展。北京方面甚至尷尬的面對俄國與朝鮮之間合作的迷霧,在意識形態與地緣利益上作為盟友的三方,北京受制於經濟較差的俄朝兩國採取的「核訛詐手段」,還被朝鮮惡言相向,作為兩面都未必能討好的一方,中國仍對日韓釋出擱置安全議題的矛盾的態度,並且也在半導體供應鏈管制的議題與日韓開啟對話,所展現的韌性大於過往以強硬為主的態勢。

阿拉伯國家論壇再現中東調停者身份

5月30日舉行的第十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合作論壇第十屆部長級會議」,也是北京施展魅力攻勢的重點,埃及作為加薩走廊另一端接壤的關係者,在此時訪問北京的意義尤具分量。北京以地主國的身份斡旋多個阿拉伯國家,包括作為巴勒斯坦重要金援對象的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並且發表聯合聲明支持過往關於巴勒斯坦的聯合國文件。

北京能作為調停者的條件不只是「一帶一路」的資源採購能量,而是「全球南方」的後西方身份,可作為待重建的中東秩序各國最能接受的對話者,北京也儘可能在外交敘事上避免展現取代美國的意圖。在伊朗總統空難之後,中東氣氛的不明確性驟升,北京也是少數能維持伊朗保持現況而不冒進的關鍵,而使得各國願意相信北京的基礎,正是來自去年成功斡旋沙特阿拉伯與伊朗關系所展現的調停者身份。

「夫人外交」或與金與正相互借鑑

今年5月5日,久未有國事行程的彭麗媛隨行出訪歐洲三國後受到矚目,王毅到各媒體也紛紛讚揚「夫人外交」,即使在2018年「兩個維護」提出後,也少有媒體專門描寫,或許是受到同為威權體制的朝鮮影響。2018年4月的「文金會」,金與正成為當時的一點紅,文在寅稱她「在南邊變成明星」,當時朝鮮半島的氛圍的之好為歷來罕見。2019年2月26日,金與正也出席「川金會」,並且在她的協調下一度改善朝鮮與美國的關係,至今作為朝鮮接班一姐的傳言持續不絕,近日更對韓國執行氣球攻勢,「女子力」似乎也在兩國發光發熱。

2016年疑似擔任的專屬職務中央軍委幹部考評委員的傳聞曝光後,彭麗媛進入政治局的可能性也備受關注。以近年的案例來看,2017年十九大,蔡奇以普通黨員,直接躍升中央政治局委員,彭麗媛原先就是文職二級軍階(正軍職),即使轉身進入政治局也不算太出格。2023年晉升上將的中部戰區司令員黃銘在三年內快速晉升,原因來自於在八十一集團軍任內守衛北京,防範突發狀況有功。

如果參考朝鮮的金與正模式,魅力外交是為建構外交事務的可能性,但是啟動魅力攻勢的主要考量仍是維持政治影響力。北京以「夫人外交」為核心,對外可展現後西方形象,同樣也是以對內的政治目為主要考量。外交和軍事作為國家領導人最主要的權力,即使在制度上未能將夫人送入政治局,也必需能讓夫人執掌外交和軍事的關鍵職能,在七月的三中全會舉行之前,中國的魅力攻勢若持續以「夫人外交」為核心,則政治目的也將越為清楚。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上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607/2064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