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德媒批:習是無能總裁 沒有比投資這家企業更為糟糕的了

—假如中國是一家私營企業 習是無能總裁

《資本》雜誌將中國比作一家私營股份制企業,習近平則被比作只會政治掛帥的無能總裁,建議投資者最好遠離這家公司的股票。《經濟周刊》則注意到歐盟正醞釀針對中國廉價電商的新規,並批評歐洲人的行動太過遲緩。

《資本》雜誌將中國比作一家私營股份制企業,習近平則被比作只會政治掛帥的無能總裁,建議投資者最好遠離這家公司的股票。《經濟周刊》則注意到歐盟正醞釀針對中國廉價電商的新規,並批評歐洲人的行動太過遲緩。

柏林出版的《資本》雜誌以「『中國股份有限公司』無可阻擋地衰敗」為題,將專制中國比作一家私有股份制企業,習近平則被比作是企業總裁。作者認為,由於老總習近平糟糕的經濟政策,這家企業正面臨持續的業績下滑,對於投資者而言,沒有比投資這家企業更為糟糕的決策。

「如果習近平是私有股份制企業的總裁,股東們可能早就把他發配去馬勒戈壁(Wüste Gobi)了。MSCI中國指數自2021年1月1日以來已經下挫了40%,和印度的對比更為嚴峻:後者的指數在同期上漲了70%多。絕大多數的其他新興國家以及傳統工業國在這段時間內的表現也遠遠好於中國。但由於中共領導人習近平用專制方式統治全國,始終將政治置於經濟之上,他的『中國股份有限公司』持續走下坡路。」

文章接着指出,只要房地產業繼續萎靡不振,中國的消費內需就難以提升,因為許多消費者的資金此前都投入了房地產市場,現在都被套牢。「近期,習近平試圖指示地方政府用國有資本來收購住宅。但問題是地方政府本身也負債纍纍,要想貫徹習近平的指令就只能向國資銀行申請貸款;然而,國資銀行則被要求拒絕向不可靠的項目投入資金,這同樣是習近平的明確指令。」

「當前中國的經濟政策,可以被比作一個司機同時猛踩剎車和油門。在這種情形下,只要輕輕一動方向盤,車輛就會劇烈打滑。企業面對如此混亂的局面,不再相信中國消費內需會有提振的機會,因此不惜一切代價將他們的商品出口海外。許多企業的出口業務根本就沒什麼利潤,但也別無選擇。本來,中國的許多產業都應該去除過剩產能。但是裁員、破產同樣出於政治原因而成為了禁忌。」

「在習近平統治下,一切經濟決策都趨於政治化,日益取代了以往中共領導人的實用主義。所以,我們應該儘可能地遠離中國的股票。畢竟,沒有什麼能比國家干預私營或者半國有企業造成的後果更難以預測。」

杜塞爾多夫出版的德國《經濟周刊》以「歐盟終於對Temu和Shein採取行動,但是依然太慢」為題,刊發評論讚揚歐盟委員會計劃對中國廉價電商平台加稅,同時也擔心2028年才會生效的新規為時太晚。

「來自亞洲電商的包裹正如洪水一般向歐洲湧來。他們尤其受益於歐盟的一項規定:價值低於150歐元的包裹目前無需繳納進口關稅。Temu和Shein這樣的低成本電商很少銷售高於此售價的商品,因此從這一規定中受益匪淺。與此同時,歐洲各國卻錯失了數以百萬計的稅款,本土的零售業也因為中國電商無可比擬的價格優勢而叫苦不迭。」

「現在,歐盟有意出手干預,取消目前的150歐元免稅額。根據德國零售商協會(HDE)的說法,德國政府準備支持歐盟調整進口關稅規定。德國財政部顯然支持取消免稅額。」

「只是新規要到2028年才會生效。其實,早在2023年,相應的改革方案就已經提上了日程。如果歐盟想要與來自遠東的迅捷、低成本電商進行較量,就切忌反應遲緩。歐盟還必須杜絕廉價電商通過新伎倆來規避新的法律框架。」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德國之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605/2063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