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美國人憂經濟 改變消費習慣 富人也逛折扣店

數據表明,無論收入水平如何,美國人都在改變購物習慣,希望自己的薪水能花得更值。(Robert Galbraith/Reuters)

經過多年的高通脹、地緣政治混亂和歐洲經濟衰退,美國經濟仍然保持着韌性。主要原因是美國消費者支出約佔國內生產總值的70%。但最近的數據顯示,美國人支出比以前減少,令經濟學家擔憂美國未來前景。

上周四,美國銀行行政總裁布萊恩·莫伊尼漢(Brian Moynihan)表示,銀行客戶正在放慢購買速度。他說,以信用卡、支票和ATM取款為衡量標準的消費者支付自去年以來增長3.5%,比前一年10%的增幅有所下降。

「與美國經濟運行息息相關的兩個客戶群都在說,『你知道嗎?我很小心,放慢(支出)速度。』」莫伊尼漢在紐約一個金融會議上談到消費者和企業時說道。

會計師事務所畢馬威(KPMG)最近的一項調查發現了類似情況。他們發現,儘管人們對自己的財務狀況仍然大多持樂觀態度,但他們擔心美國經濟走向。此外,65%的受訪者(包括近60%收入為20萬美元或以上的人)表示,他們預計今年會買更多的打折商品,而14%的人計劃使用先買後付服務。

這些數據表明,無論收入水平如何,美國人都在改變購物習慣,希望自己的薪水能花得更值。

CNN新聞6月3日報導,畢馬威審計業務的銀行和資本市場負責人彼得·托倫特(Peter Torrente)表示,美國人是透過通脹視角來看待經濟增長前景,這種影響在他們日常生活中得到體現。因此,儘管勞動力市場強勁、失業率低,但購買力的下降使得人們更難確定未來一年的情況。這影響了消費前景。

他表示,雖然在調查中看到,消費者對自己的財務狀況更為樂觀,但和針對CEO的調查相比,消費者對未來一年美國經濟整體增長前景不太樂觀。

「你可以看到,這體現在有關購物模式和習慣的一些統計數據中。無論收入水平如何,儘管勞動力市場和家庭資產負債表強勁,但消費者仍希望在未來一年進行更多折扣購物。」他說。

根據數據公司Numerator的數據,2023年3月至2024年2月的一年期間,美國消費者平均從20.7家不同的店家購買雜貨,前往的不同商店比2019年至2020年同期增長23%。分析師表示,除了逛更多店,購物者還會到更便宜的地區去購物,並積極參加各種促銷活動。

最近幾周,許多零售商開始宣佈降價,目標是吸引更多人消費。宜家(IKEA)已經大幅削減了數百種產品的價格。今年4月,宜家的18件餐具從49.99美元降至29.99美元,玻璃門書櫃的價格從229美元降到189美元,附帶收納和床頭板的床架價格從549美元降至499美元。這些商品都不是必需品。

托倫特說,這次調查讓人感到驚訝的是,75%的受訪者不相信美聯儲降息會改善他們的個人財務狀況。投資者非常關注美聯儲,但消費者似乎並不那麼感興趣。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605/2063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