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巴倫周刊:聯準會一直想在今年降息 但看來機會不大

聯準會主席鮑爾和他的團隊曾希望在2024年降息。但是,持續的通膨、強勁的經濟以及日曆上的怪異現象,讓他們的計劃落空。

《巴倫周刊》分析指出,聯準會不太可能在2024年降息。難消的通膨率、韌性十足的經濟以及依然強勁的勞動市場,都代表沒有放鬆貨幣政策的必要,尤其是在這些條件預計將持續到年底。

升息的可能性也不大。雖然年初出現通膨恐慌,物價成長率仍在緩慢地朝着聯準會2%的目標邁進。這意味着聯準會可以暫時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維持在5.25%至5.5%之間,而且股市可能也不會介意。

聯準會的政策立場比幾乎所有人預期的都要高,因為美國經濟比幾乎所有人想像的都要強勁。

早在1月時,根據利率期貨市場的定價,投資人預計未來12個月內至少降息6次,總計降1.5個百分點;聯準會在2022年3月至2023年7月期間將利率上調5.25個百分點,以抑制通膨飆升。

但是,在鮑爾領導下,聯準會是一個公開宣稱數據導向的聯邦機構,而數據並不符合這兩種預測。具體而言,通膨率仍然令人不安地停留在近3%,高於聯準會的年度目標。上周公佈的4月個人消費支出(PCE)物價指數證實了聯準會的難題:在3月上漲2.7%、1月和2月均上漲2.5%之後,4月 PCE物價指數全年上漲2.7%。

考慮到 PCE通膨率已從2022年夏季7.1%的高點回落,大致的橫向波動並非壞消息。但這也不是好消息。包括鮑爾在內的聯準會官員在最近的演講中強調,在考慮降息之前,需要有更大的信心,相信通膨率正以可持續的趨勢向2%邁進。

富蘭克林鄧普頓投資方案公司投資長托萊特(Wylie Tollette)說:「聯準會願意保持耐心,直到確信通膨良好且已經死亡。」「但很明顯,他們一直在關注1970年代發生的事情,當時聯準會過早踩下剎車,結果通膨又咆哮著回來了。」

由於經濟狀況良好,實質國內生產毛額(GDP)在過去4季成長了2.9%,而聯準會有足夠的時間等待更好的通膨數據。紐約梅隆銀行投資長格拉內特(Jason Granet)說:「理論上講,限制性利率和量化緊縮政策的結合應該會在一段時間內軟化經濟。」但令大多數經濟學家和市場參與者感到意外的是,這種情況發生的速度非常緩慢。

在新冠疫情之後,經濟仍能維持韌性的原因有很多,其中許多與消費者的持久力有關。雖然密歇根大學消費者信心調查的最新數據已接近數十年來低點,但零售銷售額過去一年中成長3%。由於疫情紓困支票、工資成長以及股市和房市的榮景,所有收入水平的家庭財富在過去幾年中都有了顯著成長。

失業率目前為3.9%,2年多來一直維持在4%以下,這是半個多世紀以來持續時長久的一次。未填補職缺已從2022年初高峰大幅下降,但仍遠高於疫情前水平。

FS投資公司首席美國經濟學家拉梅(Lara Rhame)表示:「所有關於勞動市場放緩的擔憂都為時過早。人們傾向於將正常化誤認為疲軟,而事實上勞動市場仍然相當強勁。」

換句話說,聯準會不需要透過降低利率來實現充分就業,這是其雙重使命的一部分,同時也是促進價格穩定的一部分。

可以肯定的是,並非所有經濟學家都否定今年降息。PGIM Fixed Income首席美國經濟學家波切利指出,經濟周期性較強的部門招聘步伐放緩,今年臨時服務崗位減少,調查顯示有意增加就業崗位的企業比例降低。這三個因素都顯示勞動市場正在失去動力。

他說,聯準會都知道,「我認為他們的想法是,如果能削減一些開支,就能幫助延長周。」「我很同情這種想法。」

波切利認為鮑爾和其他聯準會官員傾向於降息,只是在等待機會。他預計到2024年底至少會降息25個基點,如果不是降息2次。

然而,時間並不站在聯準會這邊。由於2024年至今通膨缺乏進展,人們普遍認為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6月和7月會議降息行動將被取消。9月會議將是最可能的時機;但同樣地,由於經濟的持續強勁和技術因素,數據不太可能配合。

基數效應就是一個例子。2023年5月 PCE物價指數上漲0.1%,去年6月上漲0.2%,7月上漲0.1%。如果今年相同月份的通膨率以更快速度上升,那麼通膨率將同比上升,從而使聯準會官員難以獲得期望中通膨率向2%降溫的信心。2024年以來,PCE物價指數每月漲幅都不低於0.3%。

11月會議將於11月6日開始,也就是總統大選日的第二天,除非數據顯示需要改變利率,否則考慮到時間因素,FOMC委員可能不想興風作浪。

這使得12月成為2024年降息的最後機會,但聯準會有充分理由維持現狀不變。

首先,過去2年緊縮的貨幣政策已經被寬鬆的財政政策所抵消,而且沒有什麼理由期待聯邦政府在選舉年或者是2025年會減少慷慨解囊。經濟學家佛里德曼(Milton Friedman)有一句名言:「沒有什麼比臨時性的政府計劃更永久的了」。

在9月30日結束的本財政年度,美國聯邦預算赤字將達到1.5兆美元,相當於美國 GDP的6%左右。這將有力地促進經濟成長,並將持續到今年年底。

同時,貨幣政策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可能不如過去的利率周期那麼強烈,部分原因是2009年至2022年期間的超低利率餘波蕩漾問題。在此期間,數百萬房主的30年期固定房貸利率低於4%。同樣,企業也利用這一機會以歷史最低利率進行再融資,並擴大了借貸規模,而許多美國最大的公司都是淨利息收益者。

此外,雖然銀行貸款標準可能已經收緊,但企業如今還有其他籌集現金的選擇,包括私人債務和私募股權基金。而衡量美國經濟金融狀況的廣泛指標也處於寬鬆狀態。芝加哥 Fed的全國金融狀況指數與2022年1月聯準會開始升息前兩個月時一樣寬鬆。股價上漲和信貸利差收窄是金融狀況指數的輸入因素。

21世紀轉向更多以軟件為基礎、輕資本的企業轉變,進一步使經濟活動不受利率變化的影響,而這還是在人工智能真正起飛之前。

結果是,利率急劇上升限制經濟活動所需的時間比平常更長,這也是聯準會可能認為在較長時期內維持利率穩定是合理的另一個原因。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鉅亨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604/2062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