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錦州港財務造假86億被ST 9萬股東蒙了

大陸上市公司錦州港被查明連續4年財務造假,金額高達86億元(人民幣,下同)。今天(6月3日)該股停牌一天,復牌後股票被ST。突如其來的消息令近10萬股東蒙了。大陸上市公司財務造假行為屢屢發生,嚴重損害了投資者的利益。

中國股市資料圖。

5月31日晚間,錦州港公告,公司收到證監會下發的《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

根據《上交所股票上市規則》的相關規定,公司股票被實施其它風險警示。公司股票6月3日開市起停牌1天,6月4日復牌,A股股票簡稱變更為「ST錦港」,B股簡稱將變更為「ST錦港B」。

2018年至2021年,錦州港與相關公司開展貿易業務虛增營業收入、營業成本和利潤總額,導致2018年至2021年年度報告虛假記載。

2018年至2021年,錦州港與大連和境貿易有限公司等七家公司開展貿易業務虛增營業收入、營業成本和利潤總額。其中,2018、2019、2020和2021年分別虛增收入約21.2億元、39.47億元、24.8億元、0.75億元,四年合計虛增收入逾86億元,虛增利潤1.79億元。

因公司2018年至2021年年度報告存在虛假記載,被處以800萬元罰款。

股價方面,錦州港A股5月31日報收於2.28元/股,B股報收於0.169美元/股,按匯率(1:7.2418)折算,約合1.22元/股,已逼近1元退市紅線。

不過,據上交所上市規則規定,發行A股股票又發行B股股票的上市公司,其A、B股股票的收盤價要同時觸及相關規定的標準,才會觸發退市條件。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錦州港就已經被中共證監會立案調查。2023年11月,錦州港公告,收到證監會立案告知書,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公司被立案。

財聯社曾梳理過2023年以來被立案調查的上市公司、高管名單,錦州港就在其中。

從市場表現看,今年以來,錦州港股價持續震盪走低,股價累計跌幅超過20%。2018年以來,錦州港股價一直維持在3元附近橫盤震盪,今年以來股價再次走低,與上市高點相比,公司股價已經跌去78.36%。

5月31日公司最新市值縮水至45.65億元,公司最新一期股東戶數為9.64萬戶。

錦州港因連續4年財務造假86億的消息引起大陸股民熱議。有錦州港造假,變成ST錦港,9.64萬持股散戶,人在家中坐,雷從錦州起。

自媒體「清流財記」的文章表示,錦州港財務造假被ST,對A股的影響和信心帶來很大影響,嚴重損害了投資者的利益。以前以為只有民企會財務造假,如今中國2億散戶發現,國企也是一路貨色,不再值得期待。

近期,還有4家上市公司宣告被立案調查,分別是正威新材、觀典防務、ST證通、*ST巴安,這4家上市公司被立案調查的原因都是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

2023年以來,滬深兩市有102家公司涉及上市公司本身、公司高管被立案調查事項,截至目前仍未結案。其中,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立案的上市公司目前已接近60家。

「清流財記」表示,企業財務造假是主動的違法行為,擊破了信任的底線。A股市場仍有大量造假案例發生,讓人防不勝防。很多公司造假,持這些公司股票的散戶卻被蒙在鼓裏,承擔代價!

「清流財記」的文章建議,儘快建立退市賠償機制,不論什麼原因造成的退市,上市公司及實控人大股東都要首先承擔賠償責任,賠償散戶投資者的市值損失,讓無辜的投資者能得到應有補償,這才是真正的保護。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大紀元記者方曉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603/2062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