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北美新聞 > 正文

中國央行領頭,全球央行跟進

全球央行大舉囤積黃金,或為對沖制裁風險

即使散戶對黃金的投資需求不會提供多少支持,來自央行、尤其是中國央行的買盤也可以維持金價的漲勢。

黃金正迎來它的輝煌時刻。全球央行為對沖地緣政治風險而進行的購買操作可能會令黃金繼續表現搶眼。

金價目前處於歷史最高水平,超過每盎司2,400美元,但對於全球一些事件的普遍擔憂不能完全解釋黃金的強勁勢頭。例如,周末伊朗總統遇難後,黃金受到提振,但金價已經高歌猛進了兩年,目前較2022年底水平上漲33%。

而且金價這種漲勢是在一些典型不利因素的背景下實現的。今年以來實際利率上升,10年期美國通脹保值債券收益率年內上升了約0.37個百分點,而金價依然大幅上漲。黃金走勢通常與實際收益率相反,因為黃金為非孽息資產,實際利率上升可能降低持有黃金的吸引力。

另一方面,儘管出現了像一些美國人在開市客(Costco)搶購小金條的趨勢,但散戶對黃金的投資需求也並未提供多少支持:黃金ETF已連續三年出現資金淨流出。

那麼黃金漲勢背後的大買家是誰?答案是全球央行,尤其是新興市場央行。根據世界黃金協會(World Gold Council)的數據,自2022年第三季度以來,央行持有的黃金增加了約2,200噸,按當前價格計算持倉價值增加了近1,700億美元。目前,央行的淨購買量佔全球黃金需求的五分之一以上,這一比例約為2012年至2021年間水平的兩倍。

可能觸發金價上漲的因素有哪些?西方國家在俄羅斯2022年入侵烏克蘭後對俄實施了制裁,這可能促使一些央行尋求美元之外的儲備資產多元化。俄羅斯約3,000億美元的國際儲備被凍結,甚至有傳言說這些儲備的收入會用於幫助保衛或重建烏克蘭。黃金在俄羅斯的儲備中佔據突出位置,早在該國入侵烏克蘭之前就是如此,而入侵之後尤為顯著。黃金易於囤積,外國勢力無法觸及。

大多數央行購買黃金的信息未予公佈,但根據高盛(Goldman Sachs)的數據,自2022年年中以來,包括中國、印度和土耳其央行在內的六家央行推動了所有的黃金淨購買量。

其中中國央行增持黃金尤其明顯,該央行自2022年11月以來已連續18個月購買黃金,黃金儲備增加了16%,即1,000萬盎司。與2022年時的俄羅斯相比,中國經濟規模要大得多,對世界的重要性也更高,如果中國入侵台灣,所受制裁將更加嚴厲。與美國發生直接軍事衝突則是另一回事。

中國顯然不可能將其3.4萬億美元的儲備全部轉為黃金,但增持黃金可能會對市場產生相當大的影響。截至4月份,黃金在中國總儲備中的佔比接近5%,高於2022年的3%左右。如果中國僅將其儲備的1%多配置到黃金上,那麼按照目前價格計算,相當於去年全球總供應量的9%左右。

中國與西方之間持續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應會讓熱衷於黃金的投資者感到高興。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華爾街日報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526/2059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