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中共推進浮動核反應堆計劃 一石二鳥的雙贏策略?

美國官員對於中共正在開展的海上浮動核反應堆發出最新警告,引發外界關注。分析人士表示,這是中共一石二鳥的雙贏策略,既能透過更大的電力供給去強化其在南中共海的軍事存在與民間使用,也能將其「安全警戒區」的概念轉變成是「環境安全」的概念,擴張其勢力範疇,讓中共能夠更名正言順地從事安檢保護的執法動作,也讓中共對南中共海的實際控制變得愈來越強。

資料照:兩名工人走過上海西南方125公里處的秦山核電站。(2005年6月10日)

台北—

美國官員對於中共正在開展的海上浮動核反應堆發出最新警告,引發外界關注。分析人士表示,這是中共一石二鳥的雙贏策略,既能透過更大的電力供給去強化其在南中共海的軍事存在與民間使用,也能將其「安全警戒區」的概念轉變成是「環境安全」的概念,擴張其勢力範疇,讓中共能夠更名正言順地從事安檢保護的執法動作,也讓中共對南中共海的實際控制變得愈來越強。

華盛頓郵報報道,前美國印度太平洋司令部司令約翰·阿奎利諾海軍上將與國務院官員表示,中共正在推進浮動核反應堆的計劃,為其在南中共海具有爭議的島嶼所建造的軍事設施提供動力。他們警告稱,這種前景將損害地區的安全和穩定。

報道說,在奧巴馬政府期間,美國隱晦地表達了對中共意圖的擔憂;在特朗普政府期間,美國更加強烈地表達了對中共意圖的擔憂。今天,美國官員表示,中共正處於建造軍事用途反應堆的高級研發階段。

海上充電寶

根據中共媒體的說法,海洋核動力平台是海上移動式小型核電站,是小型核反應爐與船舶工程的有機結合,具有「招之即來、揮之即去」的特性,猶如一個海上「充電寶」。

分析人士表示,中共在南沙群島中的3大人工島美濟礁(Mischief)、渚碧礁(Subi Reef)和永暑礁(Fiery Cross)上部署了雷達、反艦和防空導彈、戰鬥機與其他軍事設施,島礁軍事化工程基本上已經完成。而島上的軍事設施,包括北斗衛星高精度定位的地基增強站、大型船舶停靠或是民用飲水洗浴的淡水,包括油氣資源開發的鑽油平台上的能源供給等各方面,海上浮動核電站都能提供更強大的電力,並且符合國際減碳潮流的趨勢。

台灣中華民國國際法學會理事宋燕輝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雖然這項計劃具有一定的功效,但勢必造成一些南中共海島礁聲索國的緊張與不樂見,因為這等於是在主權爭議上又疊加一個了一個令人不安的因子。他說,對美國那就更不用講了,美國最大的擔憂就是中共在南中共海的軍事存在或是南中共海軍事化的問題,因此,2018年美國國防部在送交美國國會有關中共軍事與安全發展的年度報告中就曾警告:「中共對島礁供電的計劃可能為(南中共海)領土爭端增加一個核子元素。」

宋燕輝強調,美國的擔憂必須放在美中對抗的大格局下來看,美中的競爭不是只有在南海,它是全面性的,也是全世界的,從外太空到水底下,包含科技、軍事、能源、環保,以及現在所謂的海上浮動核反應堆。而事實上,美國早在1970年左右就已經率先提出民用海上浮動核電站的概念,但現在美國在這方面的發展是落後中共的,自然也希望中共的發展能緩慢一點。

他說:「美國落後,他想要去牽制中共大陸,那用軍事這一塊不是更容易嗎,就大家會怕中共大陸軍事上的一些的競爭、軍事上的主導,把南海變成中共的內海,類似這樣子。」

實際控制變強

他表示,但從中共的角度來講,現在人工島的軍事安全警戒區為半徑500米,如果有其他國家的飛機船艦進入到此安全區的話,可以行使驅離,但如果有浮動核電站的話,中共就可以用保護南中共海的環境不受核輻射污染為由,在更大的範圍外就將危險船隻驅離,或採取一些防衛措施。也就是說,中共將「安全區」的概念變成是「環境安全」的概念,讓他在執法上可以更名正言順地去做這些安檢保護的動作。

宋燕輝說:「那這樣久而久之,從軍事、從環境、從漁業資源保護、環境保護、經濟開發,它整個南海實際上的控制就比較強,可以符合它的國家利益。」

宋燕輝並表示,南中共海擁有巨大「藍色經濟」的資源與利益,如果擁有島嶼主權,即可享有200海里的專屬經濟區,範圍內的漁業資源、油氣資源、礦產資源、可燃冰等都可以有主權權利的使用。目前,中共在西沙已用直線基線劃定其領海基線,未來如果在南沙群島也採用直線基線劃設領海範圍的話,其專屬經濟海域和大陸礁層的範圍將大約等同「九段線」所匡劃的海域範圍。

換句話說,當各國都還在努力聲索島礁主權時,中共在那些人工島已經建有機場跑道以及未來若建置好浮動核電站的話,等於是增加了討價還價的條件,最後讓其他國家不得不低頭妥協。

宋燕輝說:「對他來講是一石二鳥,就是win win strategy(雙贏策略),他可以強化他的軍事存在,他的民間的使用,他的主權的聲索,Why not(為何不)。」

中共急起直追

根據中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資料,美國是國際上第一個提出浮動式核電站的國家。1972年,美國西屋電氣公司提出了放置在大型駁船上的核電廠方案,為美國東部沿岸城鎮輸送電力,但後來因為投資不足而終止。

但真正將海上民用浮動核電站的設想付諸實踐的則是俄羅斯,其「羅曼諾索夫號」浮動核電站在2020年正式投入商業運營。

中共則自2016年以來即傳出海上浮動式核動力平台即將面世的消息。解放軍報在2016年1月發佈,ACPR50S海洋核動力平台科研計劃正式立項,由中共廣核集團自主研發與設計,單堆熱功率為20萬千瓦,預計2020年建成發電。

中共環境報說,中共未來將批量建造近20座海洋核動力平台,並說中共船舶重工集團第719所已完成了兩種技術方案,一種是浮動式核電站,也就是將核電站佈置於浮動式平台上;另一種為可潛式核電站,能在惡劣海況下,平台下潛至水下工作的需求。

然而,就在一切看似順利進行時,去年5月南華早報報道說中共暫停了海上浮動核電站的計劃,這也令一些分析人士對於中共打造海上核電站的前景並沒有那麼樂觀。

宣傳成分居多?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研究所副研究員黃宗鼎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雖然中共一直都有相關的新聞與傳言出現,但到目前為止都還沒有正式看到東西出爐,顯示可能有些技術瓶頸仍然無法突破。一個重要的環節是如何將陸上的核反應堆移動到海上,另一個是核反應堆裝運到船上之後,它如何能在海上產生電力,這兩個技術門檻相當高。他的判斷是,中共可能宣傳的成分居多。

黃宗鼎指出,中共核能技術的開發主要是由中共廣核集團和中共核工建設集團來負責,但比如在2022年中共核工建設的年度報告裏面,就有提到要去推動建設清潔能源的小型核反應堆模組與海上浮動核反應堆的示範工程,但到了2023的報告就只剩下先進研究堆的技術掌握,而不像前一年有專門提到海上浮動核反應堆。同樣地,中廣核電力2023年的公司報告裏面,也只有提到如何實踐陸上小型核反應堆,將其技術產業化與落地化,而沒有提到海上。所以看起來,中共目前的小型堆技術可能還只在於陸上的小型反應堆。「從中共兩個主要核集團的治理報告上,目前還看不出來有馬上落實的可能性。」黃宗鼎說。

他並表示:「當然他們也確實有這樣在軍事上面、在電力上面、在南海進一步鞏固他們戰略態勢的一個強烈的需求,但是技術上能不能克服,其實我的判斷還是相當保守。」

此外,黃宗鼎表示,從4月上旬美日菲三國領袖峰會的共同聲明里,美國跟日本決定將攜手研發「小型模組化反應器」(SMR),並協助菲律賓設置SMR的調查以及培養核能人才,可以看出目前的世界趨勢應當還是以陸地上的小型模組化核反應堆為主流,也比較有前景,而非海上核電站。

潛在風險

然而,除了技術問題之外,南中共海的自然環境也為海上核電站帶來潛在風險。台灣政治大學印度研究中心研究員陳偉華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南中共海有地震、颱風與海嘯,加上海水侵蝕的鹽度問題,甚至是生物碰撞,以及未來的核廢料處理等,都有可能令海上核電站在遭遇天然災害時有核外泄的風險,並影響到南中共海的生物多樣性。

他表示,另一方面,未來中共的浮動核電站如果建置到位後,將會大大增加中共在南中共海的軍事存在。屆時若南中共海爆發一些衝突的話,這些小型浮動核電站很可能就會成為敵人攻擊的目標。

陳偉華說:「那無論這個前者是自然災害,或者後者是因為軍事衝突,或者是人為的意外,都對於南海未來的這個海洋環境污染,可能都會造成不小的風險。」

戰略擴張

有評論稱,如果中共每座島礁搭配海洋核動力平台,就相當於是一座核動力航母,西沙永興島、南沙永暑礁就是兩座搭載作戰飛機和導彈系統的海上航母,其在軍事上的優勢遠遠大於美國遠途而來的航母艦隊。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員黃宗鼎表示,如果中共真的有朝一日完成海上核電站的建置,將會對它在南中共海的戰略擴張形成一個具體的支撐力量,大大提升其島礁軍力投射與常態巡航的能量,也會對中共在能源與工程行銷上提供強而有力的外交支持。

但他也提醒,東盟國家一直是中共對外關係的經營重點,中共十分關注東南亞無核條約的推動,在此背景之下,中共自己在南中共海建置浮動核反應堆,事實上可能也要冒着被其他東盟國家質疑的風險,最後在政治上可能會傷害到自己。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510/2052815.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