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單騎救主趙雲義重如山

作者:

《三國志像》之「趙子龍盤河大戰」、「長板坡趙雲救主」、「趙子龍智取桂陽」(公有領域)

漢末風雲出三國,平治天下舍其誰?少年策馬逢明主,血染征袍生死隨。

初平元年(190年),因董卓專權亂政,天怒人怨,關東諸侯組織討董盟軍,揭竿而起。於是,各方勢力相繼登場,各路英雄紛紛出山,善計謀的運籌帷幄,精武藝的縱橫沙場,懷大略的招賢納士、開疆拓土。

當時的北方,是軍閥公孫瓚和袁紹爭霸的天下。《三國志》中說,在冀州境內的常山真定,出了一位名叫趙雲的年少才俊,他經本郡人士推舉,成為當地的義兵首領。四方割據、民不聊生的時刻,趙雲沒有投奔自己的州牧、出身四世三公的袁紹,而是率眾一路北上幽州,走進「白馬將軍」公孫瓚的大營。公孫瓚見他身長八尺,姿顏雄偉,真如玉樹臨風,英武不凡,內心暗贊不已。公孫瓚原本擔心,冀州人心向袁紹,難以順利統一北方,此人卻在這關鍵節點主動歸順,豈不是證明人心所向?

公孫瓚決定把他帶在身邊重用,不過還是忍不住笑問:「聽說冀州人都想依附袁紹,為何獨君改變心意,迷途知返呢?」趙雲答:「天下大亂,不知明主何在。我們常山人商討後,決定追隨能夠施行仁政的地方,並不是要疏遠袁紹而偏向將軍您。」

輔明主、行仁政,解百姓倒懸、平天下大亂,就是這位義兵首領最樸素也最宏偉的誓願。趙雲也將在人生未來的幾十年,不斷接近這個誓願,最終成為蜀漢開國功臣以及忠義護主的化身。

初遇劉備君臣相契

趙雲,字子龍。一個灑脫飄逸的名字,為他那俊偉姿貌注入更多靈秀飛揚的氣質。趙雲就是這樣一個人,既有武人的陽剛雄毅,也有文士儒雅細膩的一面。幾乎就在同一時間,一位賢者也前來投奔公孫將軍。他與公孫瓚是髮小兼同窗,情如兄弟,因而公孫瓚非常重視這位故交,不僅推舉他做別部司馬,還把得力的趙雲派給他,助他在外征戰沙場,在內協理軍隊。

這位賢者,就是他日蜀漢的開國之主劉備。這就是劉備和趙雲這對蜀漢君臣在亂世中初遇的情形。那時的劉備,自鎮壓黃巾起義而起兵,一路殺敵立功,卻只能輾轉各地,做一些縣丞、縣令、縣尉這樣的小官。他投奔公孫瓚時,正是在盜賊攻破縣城走投無路之時。趙雲或許還想像不到,白手起家的劉備,在將來會有怎樣的大作為,他卻由衷感受到,劉備身上有種令人爭相歸附的強大吸引力。

或許是因為他垂手過膝、顧自見耳的神異形貌,或許是他淳厚寡言、不露喜怒的淡泊心性,又或許是他樂善好施、宅心仁厚的處世態度?趙雲一邊輔佐,一邊默默觀察劉備的為人,發現他雖然實力薄弱,但忠心追隨他的,是關羽、張飛這樣的虎臣國士;他雖然寡言少語,但他傾心結交的,都是當世豪俠;他雖然貴為漢皇后裔,卻毫無貴族架子,即使是無官爵、無功名的普通百姓,都能和他一同入座就餐。

他看着劉備步步為營,積累戰功,做到平原相,逐漸在群雄紛爭的亂局中有了一點立足之地。又看他對外禦敵,對內屯糧賑濟百姓,廣施仁政,愛民如子。

更傳奇的是,郡中有個人向來看不起劉備,不服從他的治理,竟然收買刺客去暗殺他。劉備不知情,見到刺客,仍然是禮數周到、關懷備至。刺客大為感動,隨即放下屠刀、坦露實情而離去。在這小小的平原郡,趙雲仿佛遇見了一位仁義聖明的君主,不正是他尋尋覓覓、渴望輔佐的主公嗎?

劉備也定然是看重趙雲的。一個懷抱救世理想又身負絕頂功夫的年輕將領,哪個君主不願招致麾下,與他並肩作戰呢?君臣之間的情義,在平日的交往中慢慢積澱、醞釀。然而此時,趙雲的兄長突然過世,趙雲必須回家治喪,便向公孫瓚請辭歸鄉。劉備言語不多,卻明了趙雲的心意。公孫瓚留不住那樣的人才,趙雲必是一去不復返。或許還有很多戰事想帶着趙雲去打、還有很多規劃想和趙雲去商討,劉備剛得一員大將,又要送他遠行,心中自然是萬分難捨。

趙雲出發時,劉備親自送行,握着他的手不忍放開。趙雲忍着失去至親的傷痛,向劉備鄭重承諾:「我終生不會背棄您的恩德。」趙雲大概想的是,自己還是公孫瓚的手下,無法名正言順追隨劉備;不如藉此機會徹底離開公孫瓚,再圖和劉備相會,就能正式為他盡忠效力。到時候君臣重逢,攜手聚義,再將胸中鴻圖一一實現,豈不快哉?

鄴城重逢當陽救主

時光流轉,來到建安五年(200年),劉備又在徐州戰敗。這位真龍天子仍在接受命運的砥礪,等待一飛沖天的時機。半生顛沛的他,妻兒離散,兄弟關羽被擒,身邊也無兵卒可用,只得再次北上尋找庇身之處。這一年,劉備投奔了北方的霸主袁紹。

就在這徬徨無助、孤立無援的境地,一道曙光照亮了前路。在鄴城,劉備和趙雲不期而遇。這幾年,不知趙雲去了哪裏、經歷過什麼。在兵荒馬亂、音書不通的年代,要想得到一個人的確切消息,並不是容易的事。在分開的幾年中,劉備尚在徐州、豫州、青州各地征戰、逃亡,漂泊無定,更不必說趙雲一個無名小將了。曾嘆何時歸期無定準,如今落拓時節又逢君,劉備看着趙雲風塵僕僕卻無比堅毅的神情,仿佛聽到他說,他將用一生來兌現幾年前的那句誓言。

劉備視趙云為關係最親厚的部將,幾乎和關、張那樣的金蘭之情無異。趙雲也不負所望,秘密招募了幾百士兵,組成一支只聽命於劉備的私家精兵。不久,劉備轉而依附荊州劉表,趙雲和這支部隊一同追隨而去。建安六年(201年)至建安十五年(210年),是劉備逐步坐擁荊州、大業漸成的階段。這期間,趙雲大部分時間跟隨劉備征戰。在建安十三年,曹操揮師南下荊州,劉表次子即新任的荊州牧劉琮束手投降。駐守樊城的劉備無力對抗曹軍,倉促間只得棄城,向南面的江陵撤退。

他們路過襄陽時,城中十萬百姓因敬愛劉備,自願隨劉備逃往江陵。攜民渡江的善舉,是劉備仁義為懷、深得民心的體現,卻也嚴重影響了行軍速度。「今天下英雄,為使君與操耳」,曹操那邊怎會放過劉備,特派五千精騎,僅用一天一夜,就在當陽長板附近追擊而至。這大概是劉備一生中最危急的時刻,他甚至顧不得安置妻兒,只帶着張飛、諸葛亮、趙雲等幾十人一路奔逃。逃亡途中,忽然不見了趙雲身影。有士卒報告:趙雲往北投奔曹操去了。劉備聽了,直接擲手戟喝止:「子龍絕不會棄我而逃!」

他們是真正的患難之交,趙雲的心志,豈是單憑表面就能妄加揣度的?一直陪伴劉備左右的趙雲,忽然一騎絕塵,向反方向飛馳,只因為他比別人想得更多。劉備尚有心腹扈從,而幼主阿鬥和主母甘夫人則身陷敵陣中,可有人在意他們的安危?為了爭取更多的救人時間,趙雲甚至來不及向劉備稟報,就衝進敵陣尋找小主人的下落。

焦灼的等待中,剎那也如幾年那麼漫長,劉備從不懷疑趙雲的忠義,只是擔憂他的安全。忽然,一陣急促的馬蹄聲,讓懸着的心安定下來。劉備遠遠望見,一位高大的將軍策馬而來,懷裏抱着一個嬰兒,同時護送一名婦人。那將軍,不是趙雲又是誰?他懷裏的小兒,正是阿鬥;那婦人,正是甘夫人。這時劉備的眼中,或許只有趙雲血染征袍、一身疲憊的樣子。他並非不愛護妻兒,只是令他更為感動的,是趙雲單騎救主的赤膽忠心。不知他經過多少次九死一生的廝殺,才從那虎狼之師中救下這對母子?

「古來沖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於是,一千多年後的小說《三國演義》,為我們再現了當時驚心動魄的過程。趙雲在亂軍肆虐、殺聲震天的戰場四方尋覓,打聽消息,得知劉備兩位夫人抱着阿鬥,混在百姓中逃難。他登上長板坡,先救下甘夫人;又在一處燒壞的土牆下,找到抱着阿鬥啼哭的麋夫人。敵軍將至,趙雲將馬讓與麋夫人,決定自己步行死戰,保夫人和幼主衝出重圍。但是麋夫人重傷之下,不願拖累旁人,縱身投入枯井而死。

出入敵陣義貫金石

趙雲此時的唯一使命,就是救出幼主。他將胸前的鎧甲、護心鏡解下,一手抱護阿鬥在懷,一手綽槍,翻身上馬迎來一場硬仗。一批曹軍殺來,趙雲不到三回合就把主將刺倒,殺散眾軍,沖開一條生路。

接着,他又遇一員猛將,挺槍大戰十幾回合,難分勝負。他不敢戀戰,找到機會便加鞭奪路而逃。沒留意前方有一土坑,趙雲連人帶馬都墜了進去,曹將趁機舉槍來刺。幸而幼主有神明護持,一道紅光從坑中閃現,戰馬突然大顯神威,憑空一躍跳出坑外。

趙雲繼續縱馬疾行,又遭遇前後圍攻的四名曹將以及一擁而上的曹軍。他拔出新得的青釭寶劍,左揮右砍。劍光一起一落間,敵軍衣甲隨之裂開,血涌如泉。他已經沒有退路,只有死戰到底。

曹操正在遠處觀戰,見趙雲這般威不可擋,亦為之神搖心折。他連忙吩咐眾將士不可放冷箭,務必將他生擒。這一戰,趙雲抱着幼主,單騎禦敵,不僅殺出重圍,還砍倒曹軍兩面大旗,奪槊三條,斬殺曹營名將五十多人。

當阿鬥平安送到劉備手上時,趙雲已是人困馬乏,幾乎用盡最後的力氣。但見趙雲下馬泣拜,劉備亦是泣下沾襟。如果不是阿鬥的厚福和曹操的惜才之心,劉備在戰亂過後等來的,恐怕只是一代飛將殉主的訊息。這一次大家努力躲過曹軍的追殺,再次會面,當真恍如隔世!

言歸正史。在追隨劉備經營荊州的那幾年,趙雲立下救主的大功,卻不自矜自伐,始終保持謹言慎行、奉公守法的美德。比如《三國志》所引的《雲別傳》記載,趙雲不會為了私交而自作主張任用來自故鄉的俘虜;也不會為了美色而動搖心志,接受降將送來的婦人。再到後來,孫劉聯姻,劉備迎娶孫權之妹孫夫人。但是孫夫人帶來的東吳侍衛和官兵,多有不法行為。為約束後宮,劉備知道趙雲是最妥當的,便將掌管內事的大權交給他。

當孫家來接孫夫人回東吳時,孫夫人趁機帶阿鬥同行。究竟是早有預謀,還是臨時起意,我們已不得而知,但是可以確定的是,蜀漢繼承人流落吳地,一定引發非常嚴重的後果。幸虧趙雲和張飛及時趕到,上演「截江救阿鬥」的傳奇,這才避免了未來可能發生的一切麻煩。趙雲不是保鏢,卻兩次扮演了金牌保鏢的角色,保護年幼的阿鬥平安渡過一次次難關。

參與國策完美輔臣

劉備身邊著名的謀臣名將中,趙雲扮演的角色是非常特殊的。他上馬可衝鋒陷陣,下馬可掌管內廷,武能救主守城,文能議政諫言。趙雲仿佛是全能的輔臣,只要蜀漢有需要,他便可以切換任意身份,為國為君盡忠分憂。哪怕是和劉備最親厚的關羽、張飛,都沒有在歷史上留下什麼參議朝政的記錄,而在《雲別傳》中,多次提到趙雲對劉備在施政上的進諫,擁有類似言官、近侍那樣直接和君主對話的機會。

比如,劉備平定益州後,有人勸劉備將城中房舍和城外的園地、桑田賞賜給將士。趙雲出面反駁,引用西漢大將霍去病的名言「匈奴未滅,無用家為」說道:「現在的國賊不只有匈奴一個,軍士還沒到可以安定的時候。一定要等到天下亂賊都被平定了,才能讓眾人返回家鄉、種桑耕田,這才是正道。」

他又為益州百姓請命。這是益州人第一次遭遇戰爭,不如將田宅房產還之於民。百姓們安居樂業,才能願意為蜀漢服兵役、繳錢糧,民心才會真正地歸附。劉備從善如流,隨即聽從趙雲的建議。

還有一次,是在劉備稱帝後,為報關羽殞命、荊州失守之仇,準備起兵伐吳。還是趙雲極力勸阻,他認為蜀漢最大的敵人是曹魏而非孫權。只要滅了魏國,吳國自然會臣服。如果僅僅為了私仇和吳國反目,一旦開戰就難以停止了。趙雲還提出征討曹魏的具體策略:首先是曹丕篡漢稱帝,引起天下公憤,蜀漢出兵,是正義之師;路線上則是先攻佔關中,再佔據黃河、渭水上游,作為討伐曹軍的陣地。到那時,關東義士必會帶着糧草、馬匹襄助蜀軍,裏應外合共同對抗曹軍。

古語說:「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劉備懷着慷慨悲痛的盛怒即將出征,趙雲卻能夠無懼天子之怒,幫助劉備理性分析作戰的正確思路。這是趙雲作為身經百戰的大將所具有的軍事眼光,也是作為一個參與國策的元老所肩負的進諫使命。

進攻退守用兵如神

三國之中,劉備的蜀漢政權領地少、兵力小,趙雲沒有什麼機會作為鎮守一方或者領兵打仗的主帥,也難以發揮他在騎射、用兵方面的軍事才能。史書中,趙雲的戰功並不像其他三國名將那樣顯赫,但是在有限的史料中,我們依然能夠感受到趙雲身上的衝鋒陷陣的武勇和指揮若定的智慧。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在劉備發起的漢中之戰中,老將黃忠準備奪取曹軍糧餉,但是過了約定時間仍未返回。一同出征的趙雲料到黃忠必然中了埋伏,帶上幾十騎兵就去查探情況。剛出發不久,趙雲就遇到曹軍主力,遭其先鋒部隊猛烈攻擊。雙方剛剛交手,浩浩蕩蕩的曹軍已經追擊到面前。趙雲武藝高強,從容指揮部下一次次突擊曹軍的陣列,且戰且退。

曹軍雖被衝散,卻憑藉數量優勢,一次次將趙雲等人圍住。趙雲慢慢退回蜀營的圍柵,卻發現一名部將受傷掉隊,孤身陷入曹軍包圍中。他毫不遲疑,調轉馬頭,再次突擊曹軍包圍圈,冒着刀光劍影將那部將救回圍柵內。這時,曹軍已經殺到圍柵外。防守圍柵的蜀將準備閉門拒守,趙雲卻攔住他,下令大開柵門,全軍偃旗息鼓。今天這趙將軍怎麼了,難道讓大夥束手待斃,等着曹軍長驅直入、肆意燒殺嗎?守將滿懷疑問,只得依趙雲之令行事。

原來,曹軍多疑,他們看到蜀營內一片寂靜,毫無備戰跡象,就擔心趙雲在附近設有伏兵,引他們入營後便出兵圍剿。就在曹軍六神無主時,暗中觀察的趙雲又下令讓士卒敲響戰鼓、弓弩手發射飛箭,做出大軍來襲的樣子。霎時間,鼓聲震天,箭雨密佈,曹軍驚駭不已,以為蜀軍主力果真埋伏在此,立刻倉皇失措地奪路而逃。因曹軍數量眾多,大家潰逃的時候不免自相蹂踐,以至於不慎墜入漢水中,淹死者甚多。

這一則「空營計」,與《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空城計」有異曲同工之妙,而且這是記錄在史書中的真實戰例。趙雲在極度劣勢的情況下,將兵法中虛實相生的謀戰心法運用得無比高妙。難怪在第二天,劉備親自察看戰鬥之處,忍不住讚嘆說:「子龍一身都是膽也!」

又到了建興六年(228年),諸葛亮已實施北伐大計,趙雲和鄧芝將軍奉命牽制曹軍,固守箕谷這個地方。會戰時,敵軍人多勢眾,趙雲二人失利,仍然聚攏敗軍,守住重要隘口,讓曹軍無暇追擊諸葛亮的大軍。後來,蜀軍主力在街亭意外大敗,箕谷的曹軍全力出擊,猛攻趙雲等人。趙雲一面指揮蜀軍有序撤退,一面親自斷後,同時燒毀棧道阻遏曹軍。因而蜀軍雖敗,人員傷亡和軍需損失卻降到了最低。

這次撤軍井然有序,諸葛亮都為之驚嘆:「街亭退兵時,我軍編制皆混亂成一團;而箕谷退兵,編制整齊一如出軍之時!」這句評贊,也是對趙雲帶兵能力的最佳註解。

建興七年(229年),天上一顆將星忽然失去了耀眼的光芒,趙雲永遠地離開了他一生守護的蜀漢。幾十年後,他被追諡「順平侯」。在蜀漢,只有勞苦功高如諸葛亮以及關、張、馬、黃等上將才能擁有這樣的哀榮。諡法中說,柔賢慈惠曰順,執事有班曰平,克定禍亂曰平。順平二字,為趙雲一生成就和才幹品行做出了精煉準確的概括。

趙雲的兩個兒子,皆繼承父志,一個擔任虎賁中郎,全力護衛蜀主安全;一個擔任牙門將軍,隨軍出征,最終戰死沙場。兩位小將軍,就像當年追隨先主、扶助後主的趙雲,也像衝鋒陷陣、無懼生死的趙雲。斯人已歿,忠義無悔的英靈卻從未遠去。在蜀漢的天空下,趙雲無論生前身後,都在默默為這個國家效力,兌現了少年時那句義重如山的承諾。

參考資料:

《三國志‧蜀書六》之「趙雲傳」

《三國演義》第四十一回

2021-06-17

責任編輯: 吳量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405/2039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