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新聞 > 正文

大國明確表態:美中惡鬥 定會選美國

今年11月美國將舉行新一屆總統大選。如果是川普再次當選美國總統,那麼他有可能會像在2018年一樣,再次觸發貿易爭端,對全球經濟造成打擊。如果美國強迫歐洲做出選擇,德國該怎麼辦?哈貝克在華盛頓回應這一問題時說:「如果你強迫我做出選擇,那麼我會說與美國的關係佔主導地位,在軍事和經濟上也是如此。」

德國聯邦經濟部長哈貝克剛剛結束對美國為期4天的訪問。德國專注中國議題的網絡媒體China Table分析指出,哈貝克訪美期間試圖讓美國官方代表理解德國在對華政策路線上做出的改變。

哈貝克在華盛頓停留期間表示:「與上一屆政府相比,我們對中國的態度發生了顯著改變。」「我們已經制定了中國戰略,並且正在更加仔細地審視投資審查。」

去年7月13日,德國聯邦政府首次公佈全面的中國戰略,將中國同時視為夥伴、競爭者和制度性對手。在這份戰略中,德國政府強調,同中國的合作現在和將來都很重要。但是,鑑於從俄羅斯違反國際法入侵烏克蘭的戰爭中吸取的教訓,德國和歐洲不得不減少關鍵領域的經濟依賴,增強自身韌性。戰略中特別強調,「這並不意味着同中國脫鈎」。

美國人希望德國與中國明確保持距離

德國政府正在努力平衡不同的利益。上周,彭博社報道稱,美國政府正敦促德國、荷蘭、韓國和日本進一步收緊對中國獲得半導體技術的限制。

德國的卡爾·蔡司公司(Carl Zeiss AG)是一個關鍵企業,這家專業光學儀器製造商為荷蘭光刻機製造商ASML提供先進晶片生產所需的光學元件。知情人士對彭博社說,美國希望德國能讓蔡司公司停止向中國提供此類元件。知情人士也稱,荷蘭官員同樣希望德國加入出口管制小組,拜登政府正在推動在6月G7峰會之前達成一項協議。

知情人士還表示,柏林去年曾考慮是否限制向中國出口晶片化學品,但定於4月訪華的德國總理肖爾茨尚未就此問題表態。

China Table分析指出,德國化工企業在中國的大幅投資以及德國汽車工業對中國市場的高度依賴都是令美國不可接受的「眼中釘」。

哈貝克訪美期間試圖讓美國官方代表理解德國在對華政策路線上做出的改變。

報道指出,僅大眾一家公司40%的銷售都是在中國市場實現,公司一半的盈利都來自中國。大眾還在安徽合肥設立了大眾汽車(中國)科技有限公司,是大眾除德國總部以外最大的研發中心,涵蓋整車開發、零部件開發及採購職能。去年,大眾與中國汽車製造商小鵬達成協議,雙方面向中國中型車市場,共同開發兩款大眾汽車品牌的電動車型。作為這一合作的一部分,大眾汽車集團向小鵬汽車投資7億美元,並獲得其4.99%的股權。

今年1月,德國化工巨頭巴斯夫(BASF)在廣東湛江的一體化基地熱塑性聚氨酯(TPU)裝置落成投產。巴斯夫湛江一體化基地是中國國化工行業首個外商獨資項目,也是巴斯夫迄今為止最大的投資項目,總投資達到100億歐元。

這兩家在中國加大投資的德國企業卻都在德國國內裁員。

此外,根據德國央行的數據分析顯示,2023年德國對中國的直接投資同比增長4.3%,總額達119億歐元,創下歷史新高。同時,德國去年對華投資佔德國對外投資總額的比例擴大至10.3%,為2014年以來的最高水平。而德國在亞洲其他地區的直接投資則停留在8%左右。

「去風險」、「多元化」為何執行不暢?

包括德國在內,歐盟以「去風險」為主基調統合對華關係框架的總體思路已基本確定,相關政策已在逐步落實。歐盟內部強調增強經濟韌性需要「去風險」和實現多元化,減少關鍵供應鏈過度依賴。但是在實踐操作中這一過程並不順利。

China Table引述德國經濟研究所(IW)的經濟學家馬特斯(Jürgen Matthes)的看法分析認為,政界和企業界對於「去風險」一詞的理解不同。「政治人物們理解這意味着真正減少與中國的業務以及在中國的業務,以減少依賴。但企業希望通過加強本地生產來降低貿易風險,以便在緊急情況下能夠繼續為中國市場生產。『去風險』在企業看來意味着『本地化』。」

「如果你強迫我做出選擇,那麼我會說與美國的關係佔主導地位,在軍事和經濟上也是如此。」

但是美國人希望德國與中國明確保持距離。美國本身就希望切斷中國與重要半導體等高科技的聯繫。然而,中國仍然是德國不可或缺的經濟合作夥伴——尤其是在德國經濟已經陷入疲軟的階段。

如果被迫選邊德國選美國

據德國媒體ntv的報道,哈貝克向白宮官員們解釋說:「我想努力確保中國仍然是雙贏局面的一部分。就國家而言,與其他國家、其他經濟領域為敵總是比與其他國家合作的風險更大。」

今年11月美國將舉行新一屆總統大選。如果是川普再次當選美國總統,那麼他有可能會像在2018年一樣,再次觸發貿易爭端,對全球經濟造成打擊。如果美國強迫歐洲做出選擇,德國該怎麼辦?哈貝克在華盛頓回應這一問題時說:「如果你強迫我做出選擇,那麼我會說與美國的關係佔主導地位,在軍事和經濟上也是如此。」他補充說:「但你不應該片面地做出解釋。每個人都希望中國能成為解決方案的一部分。」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德國之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312/2028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