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太空大國俄羅斯漸入黃昏 中印搶佔市場

 全球太空市場的勢力版圖正在被改寫。大國俄羅斯因進攻烏克蘭而被歐洲等疏遠,為其他國家發射的衛星減少了9成。昔日的競爭對手美國佔據絕對優勢,印度和中國等新興國家也在競相搶佔替代需求。日本近年來在商業衛星的發射方面一直依賴海外,持續停滯不前。期待以成功發射核心火箭H3為契機捲土重來。

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以北約一千公里的北極圈小鎮埃斯蘭奇(Esrang),歐洲首個衛星發射場2023年建成。預計2025年進行第一次發射。瑞典航天公司(Swedish Space Corporation)的副總裁Philip Påhlsson表示,「從國防角度來看,靈活的太空運輸的優先級有所提高」。

此前歐洲各國一直依賴作為俄羅斯太空開發象徵的前蘇聯時代的「聯盟號」火箭。由於烏克蘭危機,各國轉變態度,與俄羅斯拉開了距離。

美國研究人員的統計顯示,俄羅斯2021年發射了35顆英國等其他國家的衛星。開始進攻烏克蘭的2022年銳減至伊朗等的2顆,2023年也僅為3顆。

反映出俄羅斯大國黃昏的事例不在少數。2022年以後,國際空間站(ISS)的宇宙飛船和補給船接連發生冷卻劑泄漏事件。2023年,時隔半個世紀的月球探測計劃因無人探測器墜毀而宣告失敗。

還面臨中長期的資金困難。國營企業俄羅斯國家航天公司(Roscosmos)的營業收入2018年為323億盧布,2021年減少至105億盧布。發射衛星曾是賺取外匯的寶貴手段,而在俄烏衝突之後,情況被認為更加嚴峻。

俄羅斯錯過的需求被其他國家所爭奪。印度2023年發射量增至2021年的3倍,達到46顆。普華永道諮詢公司的下鬥米一明認為,「印度的優勢在於成本低」。目前,很多年份都達不到10顆的中國也提出「宇宙強國」的目標,希望加入競爭。

在安全保障以外的領域,太空的利用價值也在提高。處於一強狀態的美國由在通信衛星領域獨佔鰲頭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發揮主導作用。

 調查公司Euroconsult預測稱,除載人航天飛行之外,全球2023年為122億美元的市場規模到2032年將擴大至158億美元。競爭非常激烈,「未來10年火箭短缺將加劇」。

不依賴特定國家、確保自主發射基地的動向不僅出現在歐洲。全世界的相關構想約達100處。

日本起步較晚。日本國內的發射場只有鹿兒島縣的種子島和內之浦兩處。發射政府衛星就已忙得不可開交。要說發射實用階段的商業衛星,現在的34顆全部依賴海外。與夥伴國的協調很麻煩,而需要排隊等候等,有很多不便之處。

日本整體仍然保持着一定的技術。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2月17日成功發射了新的國產主力火箭H3。民間涉足小型火箭開發的SpaceOne 計劃3月在和歌山縣的自有「商業太空港」發射第一顆火箭。

日本政府2月6日提出目標稱,到2030年代初期,確保政府和民間的全年火箭發射能力達到30次左右。這一數字相較於2023年的2次大幅提高,並非易事。東京大學的教授中須賀真一呼籲稱,「必須構建持續制定小型、具有挑戰性的政府任務等支援體制,使民間事業走上正軌」。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日經中文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307/2027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