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中國學術造假系統化 假論文生產線有市有價

中國大陸的學術研究造假產業鏈系統,發展的闊度或許超乎不少人的想像。學生和老師固然可以在「有需要」的時候,就花錢找人做他們想要的論文,甚至找到途徑刊登,以達到獲取好成績畢業甚至升遷的目的。就算學生和老師沒有動歪念,也有可能被產業鏈系統的人士主動出手引誘,從而跳進學術造假的產業鏈當中。

資料照: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門

香港—「只要你有錢,他們就可以滿足你的要求,不管是一萬字,還是十幾萬字的論文都可以﹗而且他們會根據你的要求,對你提出的收費也不一樣﹗」曾經是山東省煙臺魯東大學歷史系研究生的孫富貴,對於中國大陸的學術造假,不單是完全不覺得驚訝,而且淡然向美國之音談及,在中國學術界只要有錢就是萬能的現實。

接近四十歲的孫富貴,對中國歷史從事過研究的多年,然而在2022年3月,他卻因為反對校方的防疫政策,在校內舉牌抗議,而被開除了學籍,並被當局監禁半年後獲釋。雖然人身重獲自由,但他的學術研究工作生涯已經無法繼續下去。雖然他在接受美國之音記者訪問時強調,他的研究工作多半是一個人在做,比較少跟研究所的同學交流,自己也從沒有接觸學術研究造假的事,可是他說根據自己的所見所聞,中國大陸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學術造假,已經四處泛濫,甚至成為產業鏈。

孫富貴告訴美國之音:「如果你在經濟上沒問題,就可以把研究交給其他人幫你做,不論是發論文還是找刊物,都有這樣的一條龍服務。而且不只是學生,連老師找這些代筆的情況也不意外。」他強調現在的學術造假系統,甚至可以幫你找到渠道發表論文,他繼續說:「要在中國正規的刊物發表論文是比較困難,尤其是我們歷史系統相對更加困難。所以中國大陸會有一些比較低檔的學術刊物,就是因為學生和老師都有發表學術論文的要求。這些刊物的存在意義,並不是要發表多好的言論,或是讓人看到多了不起的學術成就,它們的目的是滿足學生和老師發表論文的需求。」

中國大陸在學術研究上的造假,早已不是什麼秘密,只要在網上搜尋一下,便可以很容易找到很多案例。中國大陸學術研究造假的主要原因,是中國大陸的大學普遍以升遷及增加研究資源為誘餌,鼓勵教職員多發論文。《日經亞洲》的一項研究顯示,中國在去年發表的論文總數,佔全球發表論文的24.6%,比美國高出8.5個百分點。而在最常發表論文的一成發行商刊物中,中國出品的論文數量更佔全球總數的三成。不過另一方面,也形成中國學術研究界為了跑數量而不惜造假的風氣。根據科學權威雜誌《自然》在去年十二月發表的報告顯示,在2003至2022年間的撤回論文數量排行榜上(只計算發表超過十萬份論文或報告的國家),中國是排在全球第四位,僅次於沙特阿拉伯、巴基斯坦和俄羅斯三個國家。報告顯示中國在2003至2022年間,每一萬份論文就有超過二十三份被撤回。

資料照片:中共中央黨校

光是在2022年,中國全國就至少爆出七宗學術研究造假的醜聞,從北京、西安、廈門、蘇州,甚至中共中央黨校也有。中央黨校博士後王曉偉偽造身份,冒充莫斯科國立大學外籍教授,以及中國政法大學研究員,事件遭莫斯科國立大學踢爆,引起當時社會廣泛討論。而其他人士的造假被揭發後,最終結果是被迫辭職,甚至是遭撤銷博士及碩士學位。

湖北省武漢的華中農業大學,就在今年一月爆出有十一名學生聯合檢舉教授黃飛若涉嫌論文抄襲、篡改實驗數據及圖片等。雖然黃飛若最終遭校方停止所有職務,卻再次引起中外人士關注中國大陸學術造假的問題。

中國大陸的學術研究造假產業鏈系統,發展的闊度或許超乎不少人的想像。學生和老師固然可以在「有需要」的時候,就花錢找人做他們想要的論文,甚至找到途徑刊登,以達到獲取好成績畢業甚至升遷的目的。就算學生和老師沒有動歪念,也有可能被產業鏈系統的人士主動出手引誘,從而跳進學術造假的產業鏈當中。

在中國心理學界被譽為「記憶引擎之父」、曾任河南省鄭州大學一間研究所所長的楊寧遠教授,就坦言本來不相信中國學術研究造假,甚至覺得是「天方夜譚」,可是後來經常聽同事說需要文章的話就可以花錢買,聽多了就逐漸相信。到了後來,更不斷有陌生人打電話給他,表示只要他出錢,就可以幫他發文章,可是他知道這些報告都是抄襲而來。楊寧遠表示至少接過十多次這樣的邀請電話,接到最後他自己也麻木了,後來只要聽到這些就一口回絕。

而且楊寧遠更向美國之音分享了一個荒謬的故事:「我認識一個朋友,他親口告訴我,他一共幫了八個人寫了博士論文,一篇收兩萬元人民幣,這些博士最終都過了關,有趣的是我的朋友自己根本不是博士﹗可見中國大陸的博士,水分到底有多大﹗」所以楊寧遠慨嘆,中國學術研究界已經是全方位腐敗,所以這些事會發生是一點都不奇怪。到底有多少人還是真正去做研究呢﹖就像有多少人真的認真當官,為老百姓服務,真正做獨特文章的人非常少。

由於中國大陸學術造假泛濫,這種狀況也對大學生進行研究造成了很大困難。在北京一所大學就讀四年級的張明信,坦言本來在中國的社會和政治氛圍下,要找資料搞研究或交功課已經很困難,可是學術造假問題嚴重,令他更難以找到正確可靠和可用的資料。他告訴美國之音:「大家都知道中國的研究都是抄襲,造假也不是什麼秘密,只是這樣做會令研究做得很困難。在政府嚴控下,有很多數據是難以搜尋的,尤其是有些題目比較敏感的話,比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301/2024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