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假期剛過,中共外匯管理局帶來喪氣信息

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2月18日公佈的2023年國際收支數據顯示,外資企業的直接投資降至30年來最低水平。由於經濟低迷,新建工廠等新增投資減少,還出現了中國業務的縮小或撤出。受間諜查處引發的擔憂和美國的對華管制影響,外資遠離中國的事態在繼續。

中國在改革開放路線下,一直從海外吸引投資、人才和技術。鄧小平1992年在「南巡講話」中主張堅持改革開放路線。2023年對華直接投資的水平創出自那以來的新低。中國經濟的增長模式正處於十字路口。

2023年對華直接投資淨流入330億美元。雖然新增投資仍超過業務縮小等資本撤出,但比上年減少8成。連續2年減少,降至達到峰值的2021年(3440億美元)的近1成。

2023年10~12月淨流入175億美元。7~9月首次出現淨流出,但10~12月又重回淨流入。

中國查處間諜等更加重視國家安全。有報道稱加強對從事市場分析等的調查公司的查處,外資企業員工被拘留。

歐美企業在投資前會廣泛調查商業環境。再加上受2023年7月施行的新修訂的《反間諜法》影響,多家調查公司的業務陷入停滯。呈現企業新增投資所需的調查無法完成的局面。

半導體領域受到美國對華管制嚴格化的影響,明顯遠離中國。美國調查公司榮鼎諮詢(Rhodium Group)的數據顯示,從該領域的直接投資對象來看,2018年中國佔48%的份額,但2022年降至1%。

美國在同一期間從0%上升到37%。印度、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合計份額也從10%上升至38%。

中國媒體報道稱,用於半導體製造的測試設備巨頭美國泰瑞達(Teradyne)已將主要生產基地從江蘇轉移至馬來西亞。還有消息稱,涉足人工智能(AI)晶片開發的英國Graphcore也解僱了中國業務的大部分員工。

在汽車產業等方面,隨着中國企業的競爭力提高,外資不得不調整業務。三菱汽車2023年10月宣佈停止在中國生產汽車。豐田和本田也將削減中國合資企業的人員。

上海(資料圖,Reuters)

正在出現純電動汽車(EV)和監控攝像頭等中國在技術實力上領先世界的領域。但在尖端半導體等需要外資幫助的領域也很多。隨着適齡勞動人口的減少,有可能拉低中長期的增長力。

中國也產生危機感。2024年1月放寬了《反壟斷法》規定的合併審查對象企業的營業收入標準。希望通過促進包括外資在內的國內併購(M&A),提高中國市場的吸引力。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日經中文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220/2019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