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他們越走越近,北京收到罕見信號

台灣罕見爭取到從波蘭引渡台籍嫌犯返台,似乎預示着台灣與中東歐國家的關係更往前一步了。

台灣外交部星期三(2月7日)發新聞稿說,這起案件為台灣「首件請求外國政府協助引渡人犯回台的成功案例」,也是台灣與波蘭簽署「刑事司法合作協定」後,雙方深化司法合作的具體展現。

被引渡的劉姓男子涉嫌在西班牙參與一起大型網絡詐騙案,遭到國際刑警組織發佈紅色通緝,2017年在波蘭被捕。由於詐騙案的受害者大多來自中國大陸,劉姓男子被捕後,北京就要求波蘭將嫌犯引渡至大陸受審,但劉姓男子以在大陸受審可能有「酷刑或不人道對待」為由提出上訴。

歐洲人權法院同意劉姓男子的上訴請求後,台灣法務部去年2月向波蘭正式提出引渡請求,並在同年11月獲波蘭法院同意。今年1月15日,劉姓男子已被引渡至台灣歸案。

台灣詐騙案嫌犯在海外落網,台海兩岸總會「搶人」,因為實力懸殊,往往是大陸搶到人,北京也藉此體現「一個中國」成國際社會普遍共識。

波蘭與中國大陸有邦交關係,同意台灣引渡台籍嫌犯返台,引發外界關注此舉是否踩到一中紅線並引發北京抗議?中共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星期四(8日)在回復法新社記者提問時沒有正面回答,他重申「一個中國」立場,並提醒波蘭要恪守「一個中國原則」,慎重妥善處理涉台問題。

中東歐國家與台灣越走越近?

波蘭與台灣簽署的刑事司法合作協定在2021年生效,內容包含被告或犯罪嫌疑人的引渡、證據取得、受刑人移交等合作事項。

這一年,中東歐國家也開始在外交上集體往台灣靠攏。

立陶宛2021年宣佈要在台灣設立貿易代表處,更允許台灣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設立以「台灣」為名的代表處,後續還引發立陶宛與北京之間的貿易糾紛。

台灣駐立陶宛代表處2021年11月正式掛牌成立。首任台灣駐立陶宛代表黃鈞耀(右三)出席掛牌儀式。(台灣外交部官網)

2021年5月,立陶宛率先退出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共同設立的「17+1」合作機制,並呼籲其他成員退出,團結一致應對中國挑戰。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也在隔年退出這一合作機制。

冠病疫情期間,立陶宛、斯洛伐克、捷克等國共向台灣捐贈數十萬劑冠病疫苗,協助台灣抗疫。斯洛伐克國會外交委員會2021年4月還表決通過支持台灣參與世界衛生大會(WHA)的議案。

這些行動的實質意義不大,但足以讓民進黨政府在當地宣揚「民主自由外交」理念的成效。

台灣淡江大學國際關係學系助理教授唐裕安(Gregory Coutaz)2022年向美國之音直言:「如果你在兩年前告訴我會有這種事,我會說,那是不可能的。」

普遍分析認為,歐盟主張在對華戰略上去風險、美國川普拜登政府對北京日趨強硬的圍堵政策,或多或少影響了中東歐國家制定對華戰略時的考量。

羅馬尼亞亞太研究所副總裁布林扎(Andreea Brinza)2021年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認為,中國沒有兌現經濟承諾,也使這些國家對中國「出現了幻滅感」。

數據顯示,從2000年至2019年,在中國對歐洲的1290億美元(約1734億新元)投資中,只有不到100億美元流入中東歐國家。相比之下,德國、日本、韓國和美國才是中東歐地區最大的投資者。

唐裕安2022年2月在《外交家》(The Diplomat)雜誌撰文寫道,中國大陸未能實現對中東歐國家投資的承諾,賦予了台灣在中東歐地區擴大影響力的機會。

不過,進一步拉大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隔閡的,是俄羅斯2022年2月對烏克蘭發動的侵略戰爭。

中東歐國家重新考慮安全策略

俄烏戰爭爆發給歐洲安全局勢帶來的劇烈動盪,讓地理上更接近戰爭前線的中東歐國家產生強烈的不安全感,促使這些國家重新思考外交和安全政策方向。

在俄烏戰爭中,絕大多數中東歐國家都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表示強烈譴責,在積極加入美歐制裁行列同時,也向烏克蘭提供軍事和人道援助。

儘管北京政府否認在俄烏戰爭中持親俄立場,但中國對俄烏戰爭模稜兩可的表態,包括拒絕譴責俄羅斯、堅稱維護主權完整的同時又強調要照顧各國合理安全關切、與俄羅斯「無上限」的合作關係,都令許多中東歐國家深感不安,促使它們在外交和安全領域上往歐盟和美國靠攏。

中東歐事務專家布林扎說,中東歐國家不僅對北京沒有譴責俄羅斯的入侵倍感失望,「這些國家對美國通過北約提供的安全保證更感興趣,而不是中國作出的空洞經濟承諾」。

大西洋理事會歐洲中心訪問學者圖馬(Petr Tuma)去年6月撰文說,鑑於前蘇聯的歷史,中東歐國家對來自威權政權的威脅更為敏感。

他稱,北京在俄烏戰爭中對俄羅斯「明顯的援助」,讓中東歐國家愈來愈將北京視為一個「新的俄羅斯」,「一個危及自由民主世界秩序的修正主義大國」。

去年4月,波蘭時任總理莫拉維茨基(Mateusz Morawiecki)在大西洋理事會的一次活動上發表講話時,警告歐洲加深與中國大陸經濟聯繫的危險。

莫拉維茨基去年4月曾稱,如果想讓台灣保持現狀,就必須支持烏克蘭。(路透社

莫拉維茨基將烏克蘭和台灣類比稱:「如果你想讓台灣保持現狀,你就需要支持烏克蘭。如果烏克蘭被佔領,第二天,中國就可以攻打台灣。」

美國智庫國際共和研究所去年1月對13個中東歐國家的民眾進行民意調查。調查結果顯示,61%的受訪者對中國持負面看法,34%的受訪者在過去12個月內對中國的看法更加惡化。在這34%的受訪者中,有66%認為,中俄之間的夥伴關係是他們對中國看法惡化的最大原因。

調查還顯示,四成受訪者認為,中國支持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聯合早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210/2016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