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背痛?其實是你大腦的疼痛

一項新研究證實,絕大多數慢性背部和頸部疼痛主要來自大腦,而非物理原因。

作為一名慢性疼痛患者,當我告訴人們我的疼痛沒有物理原因時,有時會讓他們感到驚訝。我說,這是一種身心的問題,與壓力和情緒有關。對很多人來說,這聽起來就像承認自己有一點兒瘋瘋癲癲。當我升級我的說法,暗示他們可能也曾有過這種疼痛時,有些人甚至會生氣,誤解我說的意思是他們的疼痛「全在他們的頭腦里」。

這使得《疼痛雜誌》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變得非常重要。這項研究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證明絕大多數慢性背部和頸部疼痛案例——也就是最常見的慢性疼痛抱怨——都是源於大腦,儘管大多數診斷都歸因於物理原因,如椎間盤突出或骨刺。

在這項新研究中,醫生們評估了路易斯安那州一家骨科診所連續疼痛的222名患者——只要他們能完成一份問卷,幾乎每個進門的人都被評估了。結果顯示,只有12%的人展現了他們的疼痛根源是結構性問題。另一方面,88%的人患有研究者所說的「原發性疼痛」,這指的是由大腦中的神經迴路產生的症狀,而不是由身體的「結構性」損傷產生的。

基於這個和之前的研究,作者認為大腦中的一個過程啟動了非結構性疼痛。這種感覺可能是由身體傷口治癒後的殘留疼痛,但沒有通知大腦。或者大腦可能在沒有任何傷害的情況下產生了疼痛,可能是為了通過佔據患者的注意力,用身體的感覺來保護患者免受情緒傷害。

大腦和情緒在產生疼痛中的作用已經被長時間知道,而且已經通過神經影像技術得到驗證,這種技術顯示大腦在同一區域處理物理疼痛和情緒痛苦。觀察性研究顯示,當人們被負面情緒刺激時,會感到更多的疼痛。並且額外的研究表明,幫助患者理解和重新解讀他們的疼痛的治療干預可以顯著減少症狀。這個理論是,疼痛是一種危險信號,所以當我們感到更安全、更少的威脅時,我們的神經系統會從戰鬥或逃跑模式中轉變出來,並停止發生疼痛信號。

因此,科學家現在相信所有的疼痛本質上都是大腦疼痛。這個觀點是,就如同大腦產生視覺和聽覺這樣的感官經驗,它也通過我們的記憶、期望和情緒,以及我們的神經可能感知的任何物理輸入,產生疼痛,當它判斷我們處於威脅之下時。而我們的神經檢測到的感覺,是大腦決定我們是否會體驗到疼痛。

這對醫療保健的影響深遠。慢性疼痛是人們尋求醫療保健的主要原因之一。全球有超過15億人患有慢性疼痛,包括5000萬到1億美國人。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患者花費了數十億美元追求物理治療。如果原因是非物理的,那麼這筆錢就浪費了,而且痛苦只會增加。

我們不僅無法緩解疼痛,還創造了危險的副作用,包括阿片類藥物危機以及可能沒有必要的手術,這可能會使患者的狀況變得更糟。

當然,有時候慢性疼痛確實有物理原因,有時候又沒有,這是非常關鍵的。為了解決這個關鍵挑戰,路易斯安那診所的研究人員設計了一個排除/確定的診斷方法,這個方法應該被廣泛採用。

這個過程從徹底的患者檢查和掃描複查開始,排除疼痛的物理原因。有一種細微之處:只因為異常——比如你背部的椎間盤被擠壓——在掃描結果中出現,並不一定就是疼痛的原因。正如這項研究所解釋的,研究反反覆覆地顯示,沒有疼痛的大多數人的掃描結果也會出現類似的異常。換句話說,診斷慢性疼痛的醫生需要知道可怕的掃描結果和疼痛之間的關係不強。

規定的過程進一步澄清一個患者是結構性疼痛還是身心疼痛。這包括獲取患者關於疼痛和生活的詳細史。醫生需要知道,應該已經解決結構性原因的早期治療是否失敗;與安慰劑反應相關的治療是否帶來了緩解;患者的歷史中是否有重大的壓力或逆境;他們是否有其他與身心原因相關的疾病(頭痛、腸胃和膀胱疾病、纖維肌痛、慢性疲勞、肌腱炎等可能有這種關聯)。他們還需要知道疼痛是否不一致——它是否在身體內移動或來來去去;它是否被比如天氣、氣味或聲音這樣的生物學上不相關的刺激引發?這些變量與結構性原因的跟蹤情況並不一致。

這個過程可能聽起來有點主觀,確實是這樣。但它並不比任何其他診斷方法更主觀。醫學不是一門精確的科學,醫生必須在不完全的信息上行動。路易斯安那研究的首席調查員、密歇根州立大學人類醫學院的臨床教授霍華德·舒賓納博士說:「我們處理的是概率。」使用這項研究為此開發的細緻標準為行動提供了和任何其他東西同樣強有力的依據:「當使用這些標準有強有力的證據時,醫生可以確信他們看到的是身心問題。」

現行的醫學模式假定大多數慢性疼痛是由物理原因引起的。而路易斯安那研究中的發現表明,這常常是錯誤的。

幸運的是,我的疼痛在經過多年的疼痛教育和良好療法幫助我的大腦將神經系統調整到更低的水平後,有了很大的改善。每個人都應該有機會接觸這個新的疼痛模式。這需要結束仍然存在的關於認為身心症狀的污名,並將其理解為一種普遍的人類病症,而不是一些少數瘋狗的命運。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煎蛋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206/2014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