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如白駒過隙,一晃就到了過年。
很多人,在過去的一年時間裏,積極作為,抓住機遇,確實賺錢很多。
要是有機會,向一大群人炫耀一番,也就有了「衣錦還鄉」的幸福感。
看村口,有一台豪車來了,大家都眼睛發光,也有很多村民,熱情地圍過來,問東問西。真的是,士別一年,當刮目相看。
但是我勸你,別急着去迎合群體,理智對待過年的同學和親戚的聚會。
01
為什麼要少去參加同學、親戚聚會,原因很現實。
說一說我在去年參加聚會的感受。
年底,班長阿豪,在微信群里吼:「有多少人回老家,我們就在縣城,喝一杯。」
接着發起了接龍,有二十多位同學積極響應。
聚會定在一個不大的遊園里,旁邊就是一個小酒樓。實到的同學,有三十多個。
有人開小車來,也有人坐公交車,還有人騎摩托車。有兩個同學是打順風車來的。
飯局之前,大家聊了很久,也大概知道了情況。
不同的到來方式,工作和收入,暗示了不同的層次。因此,阿豪順勢就把有錢的安排在一起,沒有錢的,一直在老家混的同學在一起。
幾杯酒下肚,大家就聊得更起勁了。每個人都把最好一面展示出來,賺大錢的、開公司的、銷售行家,都冒出來了。
也有同學,沒有到場,打電話也不接;幾句話就掛了,忙着呢;還有同學,到了現場,但是偷偷表示,下次也不會來了。
年後,有幾個在家耕種的同學,要去深圳打工,聯繫了在深圳混得好的同學。但沒有得到幫助,連露面都沒有,放下酒杯,人情就淡薄了,或者說人家只是吹噓自己,不想讓人看到真實的一面。
再說一說親戚聚會,有類似同學聚會的地方,有錢的聲音大,沒錢的躲一邊。買單的人,不見得被大家喜歡,要是長輩的座位安排不妥當,還得聽嫌棄話。
有的長輩,走路戰戰兢兢,來參與聚會,都怕跌倒。要是有三長兩短,組織聚會的人,應該是脫不了關係,起碼會很內疚,被大家責怪。
綜合一番,就會發現,不參與同學、親戚聚會,起碼有三點原因。
第一,很久不見的人,已經變得面目全非,感情不再單純。人與人的關係,也陌生了。
「三年不上門,當親也不親」,不管是誰,時間都會把印象磨滅,還會造就新的形象。一些過去很善良的人,後來也許窮兇惡極了。
一些原本熟悉的人,後來無話可說,相處也尷尬。若是單純敘舊,說幾句之後,就完事了,大家只能默默無言。
第二,用來吹捧的聚會,顯然是沒有真情的,對自己也沒有什麼幫助。
混得好的人,成為聚會的主角。也許他買單了,你欠下人情了。
混得不好的人,只能是配角,但是讓他當聽眾,內心是不舒服的。人人都有當主角的意願。
第三,聚會的時候,內耗很多,麻煩不斷。
聚會,不能幹坐吧。無酒不成席。
喝酒多了,人的膽量就大了,亂七八糟的事情,也會冒出來。
局面也許變得不可控。尤其是喜歡斗酒的人,怎麼也勸不住。
若是有很多孩子,場面更加混亂。任何一個孩子闖禍了,大家都要承擔責任,就怕走丟。
有人「包打聽」,非得揭露你的老底。尤其是沒有結婚的人,似乎在任何聚會上,都被催婚,也抬不起頭。
02
人過中年,看透聚會的真相,安排自家的「年味」。
過了中年,我們不再年輕,但仍舊是家庭的主心骨,要知道如何撐起家業,而不是自己去混飯局,參加什麼聚會。
組織飯局,也要注意「少而精」。
真正好的關係,是三五個人,組成了「私交」的圈子。談得來,也會互相幫助。不僅僅是過年,平時也有聯繫,多關照,還能小聚。
更重要的是,過年是大事,但是時間是很緊迫的。多少外地打工的人,七天假期,在路上就耗費了兩天三天,回到家,都是急着去拜訪長輩或者重要的關係戶。
若是花一天時間,和大群人聚會,顯然不在自己的安排之內。尤其是在農村過年的人,趕到鎮上、縣城相聚,必要性不大,自己沒有車,就煩惱了。
懂得持家的人,更注重在家過日子,畢竟,一年到頭,陪伴父母、孩子的時間,太少了。
尤其是父母,為了過年,準備了幾個月,讓大家好好吃飯,休息。
若是父母很老了,走不動了,一定要記得多陪伴,端水送飯,洗澡,把被子洗乾淨。孝順父母,也是要抓緊時間的。
再說了,對於和家人長期住一起的人,就可以利用過年的時間,充實自己,休息、讀書,都可以。
從社交的角度看,人要有「悶聲發大財」的觀念,自己有錢了,還不一定告訴別人,防止人家來借錢才對。
作家王小波說:「人在年輕的時候,覺得到處都是人,別人的事就是你的事。到了中年以後,才覺得世界上除了家人,已經一無所有了。」
是的,走千萬里路,也要回家過年。本質上是家人團聚,而不是到處吆喝,找一大群人混日子。
03
在此,也告訴大家幾個委婉拒絕參加聚會的方法。
一是不到處宣傳,說自己回到老家了;二是找孝順父母的藉口,讓對方不再苛求你去聚會,比方說送父母檢查身體;三是說自己馬上要回單位上班;四是不在群里瞎扯,眼不見為淨,也保持沉默。
過了中年,我們需要社交,但真正的社交,多半在你工作的地方,即便是利益之交,但能夠給你帶來財富,改變生活。
人啊,活現實一些,捂住自己的錢包,過好小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