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再好的教育,比不上有趣的父母

不久前,山東青島家長會上一位「學渣爸爸」的發言火遍全網。

「我的兒子是學渣,但是我依然相信,他完全有可能成為國之棟樑。我的兒子心理特別強大,他學習成績這麼差,仍然能吃能喝能玩能睡,連我都很佩服他……」

這位爸爸的發言聽上去就讓人忍俊不禁。

他沒有批評兒子的成績差,而是坦然接受了事實,還高興地指出孩子其他方面的優點,這樣有趣的發言既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又給予了孩子信心。

從這位爸爸身上,不難看出成為有趣父母的重要性。

哲學家周國平曾說:家長對孩子,僅有愛還不夠,還必須有趣。

深以為然,身為父母,也許我們給不了孩子美麗的皮囊,但卻可以培養孩子有趣的靈魂。

無趣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負債」

知乎上有人問:無趣的父母是什麼體驗?

一個高贊回覆說出了無數孩子的心聲:無能為力,你說風景真漂亮,他們說這門票怎麼這麼貴,還不如待在家裏。只求他們不要帶偏我。

這個「孩子」如此無奈,多半與父母的無趣有關。

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師,在生活中,一言一行、一顰一笑都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父母若無趣,孩子也會被傳染。

網友@思絳分享過自己和無趣媽媽相處的日常:

跟媽媽說長痘了,很嚴重,只換來媽媽一個「哦」的回覆;

給媽媽認真推薦今年流行的穿搭,媽媽直接跳過她的話題;

勸媽媽別總看手機,主動提出陪她看一場好電影,結果電影還沒開場,媽媽就睡着了;

答應一起打羽毛球健身,然後就沒了然後;

說好了一起去大學所在地旅行,最終大學畢業了也沒有行動…...

這位網友還說,家裏幹什麼都沒有儀式感,就是過年桌子上也很少出現四五個菜,一家人一年到頭也沒一起出去看過電影。

然而,她的媽媽也不過是姥姥姥爺乏味生活的犧牲品。媽媽從小生活在缺少趣味的環境下,也難免不知趣。

連網友也沒能倖免這樣的影響。她在初中就漸漸意識到自己的無趣,不會玩、不會講話、不會調動氣氛。

想想網友的經歷,真讓人心疼。

刻板無趣的父母,很難養出活潑有趣的孩子。

孩子希望出去旅行見世面,父母卻嫌她亂花錢;孩子挑戰潮服顯個性,父母卻指責她另類前衛太張揚……

孩子的好奇心、探索欲,天馬行空的構想,就這樣一次次被父母的無趣給扼殺掉了。

父母墨守成規,孩子便缺乏創新;父母看不到孩子的需求,甚至無情打壓,孩子很可能對人生感到無趣、無力,便很難求得幸福。

用新鮮好玩的方式,激發孩子對事物的興趣,讓他感受到生活美好,最終創造美好人生,才是為人父母的明智之舉。

有趣和無趣父母養大的孩子,差別有多大

前段時間有2個畫風截然不同的視頻引發網友熱議:

第一個視頻是:一個14歲的女孩特意給媽媽做了豐盛的午餐,還貼心地準備了蛋炒飯和水果,卻被媽媽指責浪費。

被「差評」的女兒好似做錯事的孩子,茫然不知所措。

看完視頻就替女孩委屈。

有網友扎心評論:這種母親只會害了孩子,可能把孩子推到「不作為」的境地。

第二個視頻是:一個女孩分享了自己與父母相處的日常,家庭條件雖然不好,但一家人卻活得格外融洽。

「化了奇怪的妝,也不會被說教;帶父母出去吃飯,也不會被說浪費,很開心……」

看得出來,視頻里的女孩生活得很快樂。

一條高贊的評論:你在精神上的富足超越了很多人。

同樣為人父母,前一個媽媽毫不領情地指責,絲毫不顧及女兒的感受;後一對父母十分配合女兒,給予了女兒最大的精神支持。

掃興的父母經常批評孩子,孩子會自我懷疑,無論他們做了什麼,都很難滿足父母的期待,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變得消極被動,好運氣也會繞道走。

美國著名的心理治療師蘇珊·福沃德博士在《原生家庭》中提到:父母在我們心裏種下了精神和情感的種子,它們會隨我們一同成長。

在有些家庭里,父母種下的是愛、尊重和獨立;而在另一些家庭里,則是恐懼、責任或負罪感。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父母在孩子那裏種下了什麼,孩子未來就會收穫什麼。

《孩子最好的起跑線,是父母的遠見》一書中,兩個女孩的故事就是很好的證明。

兩個女孩用樹葉和石子做了好吃的「飯」,同時興奮地請各自的媽媽吃。

一個女孩的媽媽驚喜地接過來:「哇,看起來好好吃,謝謝寶貝!」她假裝吃得很香;

另一個女孩的媽媽揮手打翻了「飯」,不屑地說:「吃什麼吃,這麼髒!」

兩個媽媽截然不同的反應,決定了孩子天差地別的人生。

此後,第一位女孩幹什麼事情都充滿信心,活得陽光明媚;第二位女孩變得謹慎自卑,和媽媽關係一直不太好,總覺得自己的想法是不被接受的。

當父母嫌棄孩子不夠自信大方或者責怪孩子未有所成時,不妨先檢查下自己的言行。

父母有趣,孩子耳濡目染,更易對世間萬物充滿興趣,修得飽滿的靈魂,無懼人生風浪;

父母無趣,孩子也會無意間習得,對宇宙眾生喪失興趣,變得行屍走肉,迎來一潭死水。

有趣和無趣父母養大的孩子,實在是天壤之別。

有趣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資產」

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說過:「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

有趣的父母,給予孩子溫暖陪伴,帶給孩子幸福童年;父母的有趣,也會讓孩子終身受益,成為孩子一生的資產。

怎樣才能成為有趣的父母呢?不妨看看以下3點。

1、充滿童「趣」的父母,養出樂觀自信的孩子

錢鍾書的女兒阿瑗寫過一篇《爸爸逗我玩兒》的文章,裏面寫了很多錢鍾書的有趣故事。

錢鍾書拿她的臉和肚皮當畫紙,偷偷用墨筆畫鬍子、畫鬼臉,還起各種綽號「戲弄」她。

每天睡覺前,她都要「排雷」,有時是玩具,有時是鏡子,甚至毛筆、硯台等不明物體,一旦聽到她的叫聲,錢鍾書便會因「陰謀」得逞而大笑。

這樣一個童心未泯的父親,給阿瑗的生活帶來了很多樂趣,即便那時條件艱苦,錢瑗依然成為了一個積極開朗的孩子。

剛去國外進修的時候,錢瑗怎麼也看不懂老師指定的詩歌作品。但她並沒有消極放棄,而是堅信一定能夠弄明白。

她找來同時期其他詩歌作品,反覆研讀,最終在考試時取得了所學專業少有的高分,並得到老師的表揚。

即便被查出肺癌晚期,錢瑗也依然笑對生活。她在給父母的信中開玩笑說:

「最近在身上隨便打洞,真殘酷呀哈哈」......說完還畫上笑臉;躺在病床上,她反而開心地說:「終於有時間集中精神,多讀書了。」

正是錢鍾書和楊絳這對父母給了錢瑗有趣的生活,讓錢瑗在逆境中仍能找到生命的樂趣。

心理諮詢師張德芬在《不要用愛傷害我》一書中寫道:有趣的父母,更能培養出樂觀的孩子。

父母保持童心,不失童趣,才能更好融入孩子的世界,讓他感受到生活的可愛;教他用恰當的方式化解困難,他便有了對抗不確定的勇氣,變得愈加樂觀堅強。

2、富有情「趣」的父母,育出精神富足的孩子

高曉松曾這樣寫他的母親:「媽媽總是充滿樂趣地寫寫畫畫,如她樂觀的性格一樣情趣盎然。」

母親張克群從小教給他琴棋書畫,領着年幼的他和妹妹,在頤和園長廊講每幅畫的意義……

母親告訴他:「這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與遠方。

正是母親的情趣,讓高曉松變成了一個幽默十足、精神富足的人。

他在大三那年毅然退學,放棄清華大學高材生的身份,勇敢追逐自己的音樂夢想。

漸漸地,他有了自己的專輯,舉辦個人音樂會,在音樂圈佔據一席之地;

並非科班出身的他大膽嘗試拍攝電影;他還為別人填詞,去選秀節目當評委,在熱播綜藝《奇葩說》上擔任導師,創辦《曉說》……

他的人生豐富多彩,活成了很多人心中的樣子。

這樣的他,自然離不開父母的情趣。

富有情趣的父母,能讓孩子從一片葉中嗅出花香,從一朵雲中感受浪漫,從一首詩中領略千年文化的精深……

父母的內在豐盈有情調,孩子的精神世界便能繁花似錦。

3、不失興「趣」的父母,才有幸福快樂的孩子

電影《美麗人生》當中的父親圭多讓人印象深刻。

圭多和兒子約書亞被送往集中營的路上,兒子困惑地問:「爸爸,我們是去哪兒?」

圭多故作輕鬆地告訴兒子:「你不是一直想去旅行嗎?爸爸正給你一個驚喜呢!」

納粹集中營里,即便隨時面臨死亡,圭多也沒有失掉對生活的樂趣。

他告訴兒子,這是一場遊戲,只要遵守規則就能積分,率先積攢到1000分的人,就能獲得獎品。

臨死前,他還在對兒子做鬼臉,讓兒子以為他仍在做遊戲。兒子從始至終都不知道自己身處危險之中,直到成功獲救。

圭多從未在兒子面前顯露出害怕和痛苦,給兒子帶來的是平和、寧靜,兒子因此能快樂地成長。

正如電影的名字《美麗人生》一樣,圭多不僅沒有失去對生活的興趣,而且想辦法創造出一個有趣的世界,為兒子創造出幸福快樂的美麗人生。

不失興「趣」的父母,無論處在什麼樣的環境中,都不會失去對生活的熱情,也會想盡一切辦法在孩子心中灑下興趣的種子,最終養出幸福快樂的孩子。

作家賈平凹說:人可以無知,但不可以無趣。

面對孩子的天真,父母大可以變身「老頑童」,陪孩子一起玩耍;

面對孩子的好奇,父母不妨也抱着學習的心態,參與其中;

面對孩子的「問題」,父母可試着換一種角度去看,發現原因,幫助孩子變得更好……

父母戒掉評判指責,努力活得有趣,孩子才能多攬幾分福氣。

願你眼中有光,心中有趣,成為趣味十足的父母。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富書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127/2009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