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一地亂攤子 習近平為何還不肯罷手

整肅貪腐已成為中共領導人習近平統治的一大支柱,數百萬人在反腐運動中受罰。有歷史學家認為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毛澤東「繼續革命論」的啟發,但做法不同。習近平正越來越多地將自身權威繫於從這種手段變化而來的新方式:永不停息的清洗。另一方面,持續的清洗讓中共面臨陷入癱瘓的風險。

與毛澤東的「繼續革命論」遙相呼應,習近平發動了持續十多年的中國現代史上規模最大的反腐運動,讓共產黨內部人人自危。眼下中國共產黨正試圖帶領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走出幾十年來最具不確定性的一段時期,而上述運動令中共的行動能力面臨風險。

自2012年習近平上台以來,中共執法人員已經對大約500萬人實施了懲罰,罪名輕重不一,嚴重的罪名包括濫用職權,輕一些的罪名包括大搞官僚作風。

僅在2023年,這場持續不斷的運動就席捲了金融、食品、醫療健康、半導體等行業和體育界,數十名高級官員、銀行家、醫院院長甚至足球領域主管人員落馬。今年夏天,中國時任外交部部長和國防部長先是從公共視野中消失,之後又被突然免職,這讓人懷疑他們也遭到了清洗。北京方面最近從人大和政協撤下了十餘名高級軍事和國防工業官員,加劇了人們對中國軍事機構正進行更廣泛調整的猜測。

這場運動目前還看不到結束的跡象。習近平最近概述了他關於未來幾年如何開展這場運動的計劃,甚至就連負責執行這項任務的機構本身也成了目標。

批評習近平的人說,這場運動之所以延續到第二個十年,是因為他拒絕接受更廉潔的治理所必需的結構性變革和更高的透明度。

《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對習近平的言論、黨內指示和官方數據進行的分析顯示,這位中共領導人將責任歸咎於個人的道德失范,同時加強其集權和不透明的治理。他認為,只有不斷清洗才能確保共產黨保持強大和純潔。

「反腐敗是最徹底的自我革命,」習近平在2022年10月開始他的第三個總書記任期前幾天說。「只要存在腐敗問題產生的土壤和條件,反腐敗鬥爭就一刻不能停。」

這樣的論斷為習近平掃清了道路,使他可以無限期地利用紀律整肅這一手段,通過令人生畏來強化對他本人和他的願景的忠誠。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政治學教授洪源遠(Yuen Yuen Ang)表示,在中國,此類運動通常是以激烈但短暫的方式執行;習近平發明了一種截然不同的政策工具:永久式運動。

雖然永不停息的清洗鞏固了習近平的權威,但這也在黨內造成了一種持續的不安情緒,使黨員們不願在挑戰日益增多之際果斷行動。目前中國經濟正在竭力擺脫新冠疫情的影響。青年失業率出現飆升,房地產市場低迷,消費者信心低落。與此同時,債務堆積如山,外國投資者也越來越不看好中國市場。

從某些指標來看,習近平執政期間腐敗現象確實有所減少。不過,其他跡象表明,習近平更多地將腐敗推向了更深的陰影之中,而不是遏制了腐敗。官方數據顯示,近年來涉及更明顯腐敗形式的調查有所減少。2022年因公款吃喝而受處分的人數從2018年的1.36萬人降至約9,300人,同期因大操大辦婚喪喜慶、奢靡浪費而受處分的人數從7,000人降至3,000人以下。與此同時,因不當送禮和收受禮物這種更隱蔽受賄形式而受到紀律處分的人數穩步攀升,2022年從2015年的約6,800人增至23,000人。

黨內最高監督機構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已對「期權腐敗」日益增多的趨勢提出警告。期權一詞來自一種金融合約,期權腐敗指的是幹部在職時為利益方謀取利益,在退休後才收受賄賂,以此掩蓋其不當行為。

儘管習近平致力於反腐,措施包括減少政府審批和簡化手續,以防官員濫用這些環節來索賄受賄,但他並沒有進行更深層次的結構性改革,比如財產公開,而廉政專家認為,要從根本上打擊腐敗,就必須進行財產公開。

一些分析人士表示,習近平似乎在某種程度上接受貪腐是維持一黨執政不可避免的後果,因此要通過永遠保持警惕來抑制腐敗,而不是根除腐敗。

弗萊堡大學(University of Freiburg)研究中國歷史的教授Daniel Leese認為,對習近平來說,這完全是態度和秉性的問題,而非制度制衡。

Leese和其他歷史學家說,習近平持續不斷的清洗行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毛澤東「繼續革命論」思想的啟發,繼續革命論旨在避免共產黨內和整個社會中的意識形態衰退。

然而毛澤東的做法是激勵普通群眾清除階級敵人,並從外部抨擊他認為出現腐化的共產黨,習近平則是從內部開刀,讓黨員幹部在恐懼之下端正行為。在2月份發起的一場「刀刃向內、自剜腐肉」的整風運動中,連中共的紀檢監察人員也成了整頓的對象。

Leese認為,關鍵在於保持持續的壓力。他說,在這種模式下,根本不可能有最終停止的時候。

「以懼治人」的模式幫助習近平積聚了毛澤東之後無人能及的權力。

圖片來源:JADE GAO/AGENCE FRANCE-PRESSE/GETTY IMAGES

雖然習近平藉助這種模式積聚了極大的權力,在毛澤東之後無人能與他相比,但黨內人士表示,在中國需要更果決的領導層來應對長期挑戰之際,習近平「以懼治人」的方式扼殺了政策辯論,且致使基層官員難以果斷做出決定。研究人員說,這種恐懼導致官僚們行事畏首畏尾,這可能會對中國經濟產生重大影響。

中國經濟的持續放緩加大了中國共產黨面臨的風險和挑戰。東方資本(Orient Capital Research)駐香港的董事總經理Andrew Collier說,習近平的大權獨攬讓下級官員難以做出決策,因為他們擔心會因此遇到麻煩,尤其是在政策要求相互衝突的情況下;官員們在以財政支持社會保障、刺激經濟發展和降低債務水平之間難以做出抉擇,無法找到平衡。

習近平沒有表示出退卻。中共最高反腐機構在最近的一篇評論文章中表示,反腐敗鬥爭一刻不能停,必須永遠吹衝鋒號。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華爾街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103/1999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