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移民留學 > 正文

從澳洲銀行跳槽到澳洲政府—我在澳洲乘風破浪

Hello 大家好。我叫Jennifer,來自澳大利亞墨爾本。今天很開心在這裏和大家分享我的故事。先簡單介紹一下我自己,我大學的時候來澳洲留學,在研究生畢業前拿到了PR,之後做過好幾種職業,包括在澳洲四大銀行中的一間工作過,後來我找到了自己的理想職業,進入政府工作。

今天的分享我想分成4個部分。首先跟大家介紹一下我在澳洲留學移民的經歷,接下來是我如何兜兜轉轉進入政府工作的,然後是在澳洲政府工作是個什麼樣的體驗,有什麼樣的福利和待遇,最後我想分享一下我在澳洲生活了十多年的體驗,尤其是新移民比較關心的如何融入社會和擁有歸屬感。

那我們從留學開始說起。我大學本科上的是莫納什大學,我學的商科,會計和經濟專業。我知道很多人來澳洲學商科尤其是會計專業是為了移民。

我當時對移民沒什麼想法,就是學的我想學的專業。大學畢業以後我去了墨爾本大學讀了金融碩士。當時我非常嚮往墨爾本大學,因為墨爾本大學是澳洲最好的大學,墨大商學院是澳洲最好的商學院。而且讀商科不學金融總覺得少了點什麼。因為我有澳洲的本科學歷,申請研究生非常容易,只要上傳一張成績單和個人文書就可以了,幾天就下offer。

研究生我讀的也蠻順利的,本來是2年的學位,因為有些課我本科上過了,學校可以幫我免掉,所以一年半我就研究生畢業了。我覺得在澳洲讀書只要一步步按照老師和學校的要求,好好看要求的書,認真寫作業,準備考試,應該就沒什麼問題。辛苦肯定辛苦,但不至於很難,當然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專業非常重要。

從澳洲銀行跳槽到澳洲政府—我在澳洲乘風破浪

我研究生畢業的之前那一天,收到了澳洲PR下籤的通知。我拿到PR的過程是緣分和運氣吧。我本科畢業的時候,有一些同學是選擇不讀研究生,直接辦PR找工作的。受到他們的啟發,我想我也可以把PR辦好。

那時候的想法就是PR讀研究生就可以按照當地人的學費,可以省點錢,我對移民是一竅不通的。於是我就去移民局官網研究我要怎麼做才能符合移民條件。剛好因為我讀過移民專業,可以走獨立技術移民。我研究下來,要符合移民條件要做兩件事,一個是考雅思,一個是考NAATI一個澳洲的翻譯證。NAATI 不是每個人都要考的。因為我當時不滿25歲,會缺少25歲以上才有的5分移民分,考NAATI是最簡單拿到這5分的辦法。我先考的雅思。我以前英語挺好的,而且只需要考4個7,所以我也沒有複習沒有準備就去考了。那次考了都是8分,聽力9分,就還挺順利的。

考NAATI就沒有那麼順利了,因為我給自己的目標是在研究生畢業前拿到PR,往回推算我就只有一次考NAATI的機會。他一年只能考4次,考試位置很少而且出成績周期很長。我報了一個培訓班了解了一下這個考試是怎麼回事。考試的時候,是有一個工作人員幫你把你翻譯的對話錄下來。我考完了以後,那個工作人員對我說我覺得你考的很好。我說你為什麼這麼說?他說因為你用的詞彙很豐富。因為我是最後幾個考的,我想他都聽了那麼多人考試了,他覺得我考得好應該就沒問題了。

出成績是有信寄到家裏的。大信封是通過,小信封是不通過。我收到大信封就肯定是過了。不過我的成績,100分里要70分及格,我就考了70.5分。其中2個大題也是有及格分數的要求,就是不能一題答差一點,另一題特別好,那兩題我的分數都是超過要求一分半分的樣子。通過就是運氣很好。

從澳洲銀行跳槽到澳洲政府—我在澳洲乘風破浪

我NAATI成績出來以後就開始申請PR。要先把自己的符合條件情況輸入到移民局的系統里,每個月移民局會發邀請,收到邀請就可以開始正式申請,交錢和上傳資料了。我當時把自己的移民分輸入以後的下面一輪邀請就邀請到了我。在那之前很早我就把所有資料PDF好放在一個文件夾里。因為可以猜到哪一輪會拿到邀請,我那之前一天就等晚上12點一下邀請就秒上傳我的資料。後來一個月不到,PR就下來了。總的來說還是挺順利的。

我畢業以後,拿到PR以後就開始正式找工作。那時候我不知道市面上有什麼工作,也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

不過我找工作的時候也是有簡單的工作的。我讀研究生的時候開始在一家做政府環保項目的公司做辦公室文員,就是拉拉表格,寫寫報告,發發郵件,給客戶打打電話。那個工作給的錢挺少的,15刀一小時,就是當時,十年前的最低工資。因為我辦PR的時候考了NAATI,我可以去做正式的翻譯工作。所以我同時也做了不少口譯工作,接待很多公務團,參觀團,旅行團,去過學校,幼兒園,國會,各種旅遊景點等等。

因為我有PR,可以去做一些政府部門的翻譯,我就找了幾個和政府有關的翻譯公司。他們有活就問我有沒有空,我有空就去,基本都是和醫院有關的工作。我翻譯過各種看醫生,身體檢查,小朋友打預防針,孕婦產檢還有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諮詢。這個工作給的錢到不少。翻譯公司預訂我的時間都是一個半小時起,一個半小時的薪水那時候是65刀。超過時間會再加。不過看醫生一般只有15分鐘,結束了我就可以回家了,所以我15分鐘就可以賺65刀。

這個工作的問題就是每個星期可能也就一兩個翻譯工作,總體也賺不了多少錢。不過這個工作給我帶來挺多有意思的經歷,也去了很多平常不會有機會去的地方。我找到正式工作之後,這兩個工作就沒有再做過了。

從澳洲銀行跳槽到澳洲政府—我在澳洲乘風破浪

有一次我去一個招聘展覽會,剛好我自己用的那家澳洲四大銀行有一個攤位。我就去和那裏的工作人員聊一下,是一個超能說的女生。她拉着我跟我說了很多這個銀行的工作有多好。她自己是從在麥當勞打工去銀行工作一年半就從櫃員升到經理。我以前也是覺得銀行工作美美的,回家以後我就去網上投了簡歷,後來經過幾個面試就錄取了。從這個工作開始,我的薪水算比較合理了。

我工作三年不到的時候,就把我在澳洲讀兩個學位的所有費用賺回來了。在銀行做櫃員,當我可以獨立完成分內的任務之後,我就意識到這不是我想做的工作了。這個工作有銷售業績的任務,這個我本來就知道。我做了以後才意識到我是特別隨性的人,我對金錢沒什麼渴望。買東西要就要不要就算了,我不喜歡跟別人糾纏。我看我做的好的同事都是在日常聊天中時時刻刻都在探測別人的需求,找機會安利點銀行產品給別人。這不是我想成為的樣子。而且銀行的產品,我不覺得它們適合所有人。

最簡單的,我不認同每個人都該擁有信用卡。總的來說,要把自己的價值觀放在追求利益之後,我就沒有動力把這件事做好。此外我也不喜歡當時工作的氛圍。同事之間經常搶客戶,搞小團體,大家感興趣的事情就是買名牌,討論戴什麼表,開什麼車。有一次我休息的日子,老闆打電話給我勸我去頂替生病的同事多上一天班,對我的激勵就是你難道沒有一個目標名牌包你想多賺點錢去買嗎?我沒有這樣的目標,所以我就開始找其他工作。

我在銀行里認識一個女生,她是通過管理培訓生項目進銀行的。她跟我描述她去了很多城市培訓,學了很多東西,而且明顯她的起點就比我好很多。我想我學歷也比她好,學校也比她好,幹嘛不自己去試試走管培生這條路。管培生項目是澳洲大企業都有的培養未來領導人的項目,有點像國內的應屆生校招。只不過澳洲的管培生不完全要求應屆生,很多都是畢業之後三年內,有些就乾脆沒有這種年限要求。 

從澳洲銀行跳槽到澳洲政府—我在澳洲乘風破浪

我大學的時候,和同學討論管培生項目都是很渴望的態度,而且那時候沒有PR就很難。這次我就覺得去試一試。我找到了一個匯總所有大公司管培生項目申請連結的網站,其中的第一行就是澳洲維多利亞州政府的管培生連結。完成一個這樣的申請挺複雜的,不僅要填寫信息,上傳資料,還要回答不少問題。所以我申請完了一個覺得太累了,就沒有再申請更多。

在接下來的六個月里,我又通過了好幾輪面試,有的是網上考試,有的是電話面試,面對面面試,還有團面,辯論,和筆試考驗寫作能力等等。從開始申請到我最後拿到offer花了半年。那管培生項目只是進入政府工作的一種方式。這裏並沒有國內的統一公務員考試,所有的招聘廣告都在政府官網。你看中了哪個職位,上傳簡歷和資料去申請就可以了,和普通的工作一樣。

下面來說說在澳洲政府工作的體驗。

先是我在管培生項目的這一年,是過的很快樂的。這一年是30%像上學,70%像工作。我和其他70多個管培生一起,經常有集中的培訓,包括一些專業知識,比如我的方向就有經濟政策和會計準則,也有一些軟技巧,比如項目管理,寫作技巧,溝通技巧和領導力等等。這一年我們每人都可以去3個不同的崗位輪崗,非常有意思,可以體驗不同部門不同組的工作內容和方式。

我們每四個人一組,會收到一個政府面臨的難題。我們的任務是花一年的時間去研究這個課題,最後寫一個報告和做一次演講。這一年結束之後我們都會得到一個長期合同,而且會自動升一級。我還爭取到了一次機會,跟當時的環境部長工作一天。他帶我去開了一整天各種會議,電視裏才出現的部長們我都見到了真人。

如果有機會的話, 我鼓勵在澳洲留學的同學都去試試大企業的管培生項目。非常好的體驗,而且以前的,同年的,以後的管培生都會成為你的人脈,在以後職業發展來說有很大的幫助。比如我最近換工作,是僱主認識我邀請我去申請的,他不僅發申請連結給我,還打電話提醒我好幾次,截止日期是哪天,不要錯過了。這就是認識人多的好處。

 alt=

 alt=

不管是當管培生的時候還是之後進入正常的工作,我覺得在政府工作最大的感受就是同事都很好相處。大多數人都非常樸實善良,樂於助人,有澳洲人的幽默感。我遇到過好多很好的經理和上司。他們對我個人發展的重視,可以誇張到,我想跳槽去更高一級的工作,我經理幫我修改簡歷,幫我模擬面試。一開始我很難理解這種行為。後來才知道因為每個組預算都是有限的,經理無法內部提供上升機會,就會鼓勵下屬去別的部門試試看。

之後我也是這麼鼓勵我下屬的,我會把他們推薦給我需要招聘的其他朋友。我剛進政府的時候,同事知道我是一個人住的小女孩,經常關心我晚餐吃得健不健康,有沒有去健身房,周末都做了什麼。一般大家會覺得澳洲人都是注重家庭,下班了就回家了,不會和同事相處。我的體會是這也要看人。

大多數尤其是有家庭的比較少會在私人時間聯繫。但是也容易遇到志同道合的,我們也是經常會約出去吃晚飯去酒吧。像最近墨爾本一直封城,解封,循環。每次一解封,我同事就趕緊約午飯約晚飯,有時約不過來我們還會約早飯。就很歡樂的。我們感興趣的話題都是和經濟有關,我們各自部門的政策的效果啦,新聞里報出來的新現象啦等等。

在政府工作還有一個體驗就是我可以按照自己的節奏選擇職業上升道路。政府的職位都是有級別的,所以上升道路是比較清晰的。我從進入政府到現在起碼每年跳槽一次。沒有人質疑過我每一個工作時間短。我今年4月份剛換了一個工作,5月份的時候我以前的老闆就給我轉發了一個招聘廣告說我覺得這個很適合你。我說這會不會換太快了?她說只要是每次移動都是往上升就沒關係。

有些人因為各種原因的考慮, 對上升沒有興趣,或者就想呆在舒適圈,在一個職位一個級別呆很多年,這也是可以的。政府裏面有很多不同崗位,你不需要一直從事同一個。每個部門都有人力資源,程式設計師,採購,財務,項目管理,還有很多可能都沒聽說過的工種。我們可以通過內部借調的方式去其他崗位試一下學習一下,想轉行也不是不可以的。像現在有個跟我對接的做土著人相關政策的女生就是財務背景。

從澳洲銀行跳槽到澳洲政府—我在澳洲乘風破浪

我喜歡這份工作的另一點是有很大的成就感。我參與過好幾個幾百億澳元的項目,經常在最主流媒體頭版頭條能看到。我老闆反對,但是我支持的政策,被我把老闆說服,最後得到財長的批准。這是影響到我們州每一個人的政策。在其他地方工作就很難類似的成就感。

我們的福利其實沒有想像的多。我們是不可以花公家的錢在自己身上的。所以每次出去聚餐活動,都是要每人平攤費用。我們的薪水每年有3次增長,基本跟通脹同步。然後你完成目標的話,又會有額外的增長。如果得到升職,或者跳槽的話,很容易5位數漲幅,第1位還不一定是1。像我簽的長期合同,就是挺保險的。除非政府裁員,重組,這種小概率事件,大部分時間就很穩定,不擔心會失業。我們沒有比其他澳洲人多假期,都是20天年假加大概10天公共假期,這每個州都不同。

有一個比較好的是在澳洲在同一個公司工作每10年就可以得到一個3個月的長假期。我們在政府裏面跳槽,和別的州的政府部門相互跳槽都可以假期餘額帶着走。你可以在很多個政府和部門工作過,只要加起來滿10年就可以得到這3個月的假期。還有一些家庭友好和女性友好的地方。很多部門可以彈性工作。

我很多同事選擇早上7點開始上班,下午3點回家。我們這裏不論男女都有4個月的產假,外加每個澳洲人可以從聯邦政府得到4個半月帶薪產假,一共就是8個半月。我大多數同事會選擇休一年產假,後面幾個月沒有薪水但是職位會保留,也有人休兩三年的。休完產假以後大多數人會選擇一周工作3天或者4天,等孩子到了讀書的年齡他們可以要求把時間變回一周5天。這些都是有政策保護的。

最後聊一下我在澳洲生活十多年的感想吧。我從剛成年就一個人出來。在此之前沒有什麼機會思考人生,了解自己和規劃生活。出國以後也沒有人告訴我我應該做什麼,我能做到什麼,所以人生重要決定,讀書移民工作轉行結婚,都是我自己拿主意,而且都是挺順利的。所以在澳洲生活我有很大的安全感,我證明給自己看很多次,我的聰明和努力都是會得到回報的。

從澳洲銀行跳槽到澳洲政府—我在澳洲乘風破浪

我去政府管培生項目一次團體面試的時候,要求每個人帶護照。全場只有我一個人拿出來的不是澳洲護照。但這都不影響最終我被錄取了,不影響之後我每年都可以跳槽。這個社會的包容和接納給我很大的歸屬感。當然這個跟我的工作有挺大的關係。

在我的工作中,我的價值是被認可的,我得到尊重的需求也是得到很大滿足的。我知道很多新移民剛來會覺得難融入,覺得這是別人的國家,自己沒有話語權。我覺得首先我們要知道25%的澳洲人都不出生在澳洲,剩餘很多往上兩三代也都是移民。我們來得晚,這沒什麼特別的,不是優勢也不是劣勢。我們完全可以去社會中體現自己的價值,把這個國家變得更精彩。難融入這個問題我覺得是分兩部分。

一方面,華人也是整個澳洲社區的一部分,如果你就喜歡只和華人相處,那也不能算融不入。很多華人喜歡用有多少個白人朋友來作為是不是融入澳洲的標準。這是直接否認了澳洲是個多元文化國家的事實。

另一方面就是要打開接收信息的通道。在國內很多事情有標準答案,一種思維模式,共同的理想追求,但是在澳洲是有無限可能的。我覺得融不入的感覺是太過看重自己和當地人的不同但無法讓不同消失。接收各種不同的信息越多,就越能體會到每個人都有不同,那自己的不同也就不會成為心理負擔。比如說我的僱主提供一種假期叫變性假。這代表我不變性就很奇怪嗎?當然不是。

我不變性,我也不能體會有這個需求的人的心理壓力,但是我會記住原來有這樣一種我沒聽說過的情況,以後在生活中遇到這類人群我會用尊重他們選擇的方式和他們交流。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美移移民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1220/1993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