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共重提改革開放:經濟嚴峻 習近平的權宜之計

中國經濟形勢嚴峻,所謂「改革開放維持不變」只是習近平的權宜之計。

圖為上海市容。(Hector RETAMAL/ AFP)

中共領導人習近平11月28日和29日一連兩天在上海考察,這是習近平自2021年後首次考察上海。中共官媒在報道中強調,習近平要求上海「當好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加上今年4月,習近平在廣東考察時強調,中國改革開放將長久不變,使外界對這項政策的前景重新燃起希望。

有觀察人士則相信,中國經濟形勢嚴峻,所謂「改革開放維持不變」只是習近平的權宜之計。

習近平在上海逗留期間先後考察上海期貨交易所、上海科技創新成果展,了解上海增強國際金融中心競爭力、推進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等情況。

據中共官方新華社報道,習近平自中共18大以來已六次到上海視察調研。他此行針對深入研究金融、科技和民生工作,釋放出幾個訊號:一是金融要更好服務實體經濟;二是中國式現代化關鍵在科技現代化;三是城市建設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上海乃中國改革開放橋頭堡

在澳大利亞的中國金融學者司令對美國之音表示,習近平踏足上海具有重要象徵意義。司令說:「上海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個橋頭堡,也是中國的經濟中心。外資在這個城市也一直發揮關鍵性的作用,所以說,習近平這次考察上海,它的象徵意義明顯大於實際意義,想要向外界宣示,中國政府利用外資也好,或者給外資真正創造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也好,真正兌現的程度以及效果能持續多少年,外界都在觀察。」

今年是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成立10周年,上海也在11月初舉辦第六屆進博會,分析相信在中國疫後經濟緩慢復甦背景下,習近平要着重強調改革開放和民營經濟的重要,提振公眾對改革開放和中國經濟前景的信心。

新華社的報道也強調,「繼續當好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是習近平對上海一以貫之的要求。

在習近平到訪上海之前,中共中央再度出招救民企。11月27日,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等八部門聯合提出支持民營經濟的25條具體舉措,包括加大信貸資源投入,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制定民營企業年度服務目標,還提出,「合理提高民營企業不良貸款容忍度」。

金融學者司令表示,這顯然與中國經濟不振有很大關係。司令說:「利用外資發展中國自己的民營經濟,對於中國建設小康社會,發展所謂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作用,中國政府的高層看來是有爭論的。很明顯,習近平現在是又傾向於實用主義的一派,讓中國經濟不至於陷入深度衰退,不至於出現威脅到中國共產黨統治政權穩定性的社會動盪和嚴重的倒退和貧困。這才是現在改革開放又被重新抬到一個戰略位置的重要的原因。」

習近平新年賀詞隻字不提改革開放

鄧小平主導的改革開放深刻改變了中國的經濟面貌,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中國的政治生態。可是,2022年和2023年,習近平連續兩年在新年賀詞中打破慣例,隻字不提改革開放。當時有觀察人士認為,改革開放與習近平理念不合,隨着他逐步加強個人對全黨以及黨對國家的控制,改革開放業已名存實亡。

司令說:「我認為習近平這個人天然就是一個保守派,很明顯的這種建制派,以各種反壟斷為名,把整個中國的民營經濟打得七零八落,外資企業也都被他嚇跑了。他和經濟活力的創新性活動與高新技術發展和當今世界自由市場經濟是背道而馳的。」

正當外界確信改革開放已走到盡頭之際,今年4月,習近平視察廣東時卻又強調,「中國改革開放將長久不變,永遠不會自己關上開放的大門」。

習近平真心擁護改革開放?

在美國的財經評論人蔡慎坤接受美國之音專訪時表示,即使中國能延續改革開放,也並不表示習近平真心擁護這項政策。蔡慎坤說:「胡錦濤都是高舉改革開放的大旗,而到了習近平這一代,他對鄧的改革開放心裏是有牴觸的,情緒上不願意接受再扛起鄧小平改革開放的大旗,也不願意對改革開放作出公正、正確的評價。這是非常重要的,即使他要再回到改革開放的路子上,他不願意把自己的定位定在接過了鄧小平這一棒。」

近年中共當局以反壟斷為名,對科技和互聯網巨頭實施整頓。疫情期間,習近平要求中國不惜代價堅持清零。蔡慎坤說,有理由相信,習近平是迫於形勢才表態支持改革開放。

蔡慎坤說:「去年的清零、封城,在我們看起來是非常嚴厲的,沒有任何人、任何官員敢反對、敢質疑。你反對、質疑會當即給你拿下來。那就是不執行他的命令。但是我們看到一場白紙運動就終結了當時他絕對不認錯的這樣一場運動。」

蔡慎坤說,無論口號喊得多響亮,若不採取針對性措施,將難以恢復民眾對經濟及未來的信心。蔡慎坤說:「再一次重申私人財產神聖不可侵犯,而且把這一條寫進憲法,寫進黨章是很有必要的。今年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實際上都是對經濟有很大危害的,包括反間諜法,包括在香港實施的《國安法》,都是對政治、經濟有極大的危害和影響,也會動搖人們對未來的信心。若他在政治上還延續過去的極權、一言堂模式,還繼續把蛋糕向利益集團傾斜的模式,這種改革開放對老百姓來說根本沒有什麼價值。習現在首要是解決國進民退的問題,讓所有國有企業退出競爭性的行業,退出服務性領域。」

金融學者司令則推測,改革開放維持不變是習近平的「權宜之計」。司令說:「這個權宜之計有可能延續到中期,比如說中國會在『十四五』、『十五五』,也就是在五年、六年的時間內延續開放。中共當局會觀察,這個開放能否讓中國經濟徹底立穩回升,回到胡溫那個時候,依然有非常強勁的發展動力,GDP增速仍然達到兩位數以上,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解決現在中國最為頭疼的燃眉之急,也就是經濟下行問題。這個問題解決不了,中國政府的統治危機都會懸在最高統治者頭上。」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1202/1985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