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中美雙方承諾能維繫多久?

亞太經合組織峰會之際舉行的拜習會上,美中雙方在大致四方面達成了不同程度的承諾及共識。與延續近兩年的俄烏戰爭和突如其來的以哈衝突相比,在三藩市舉行的亞太經合峰會成果,好比是一股清泉,沖刷着國際間的種種焦慮。但峰會剛一結束,就有專家們發出不樂觀分析。集中的問題是:中美雙方的承諾及共識能維繫多久?最大的考驗仍然來自台海。對於拜習會成果,旅美前大陸政治學者鄧聿文分析認為,習近平最大收穫是暫時穩定了美中關係,可能增加美國企業對中國的信心,但美中關係遠談不上改善,只是一次「技術性的停歇」。

「卡內基中國」(Carnegie China)資深研究分析人士謝爾(Nathaniel Sher)說:「對中國而言,習近平能在三藩市取得一個顯眼的舞台,並與美國商界領袖交談,本身就是一種成功。」

在最困難敏感的台灣議題上,實際上,美中雙方仍在各說各話:中央社歸納說:針對台灣議題,兩國聲明陳述截然不同。其中,中國聲明特別提及拜登於去年峇里島會晤所承諾的不支持「台灣獨立」,但白宮的聲明並未出現此立場。

中方聲明稱,習近平於會中重申台灣議題的原則,並指出「台灣問題始終是中美關係中最重要、最敏感的問題。中方重視美方在峇里島會晤中作出的有關積極表態。」因此,習近平要求美方體現對台獨的不支持,「停止武裝台灣,支持中國和平統一」。他也強調,「中國終將統一,也必然統一」。

但美方聲明顯示:針對習近平停止武裝台灣的要求,拜登並未直接回應,至於習近平的統一宣言,拜登重申反對任何一方單獨改變台海現狀。美國期望透過和平方式解決兩岸分歧,台灣海峽和平穩定關係到世界利益。」拜登也呼籲,中國克制在台海周邊的軍事行動。

U.S. President Joe Biden gives thumbs-up as he walks with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at Filoli estate on the sidelines of the 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APEC) summit, in Woodside, California, U.S., November15,2023. REUTERS/Kevin LamarqueREUTERS- KEVIN LAMARQUE

據自由亞洲報道:11月17日,在美國《外交政策》雜誌舉辦的座談會上,英國政治周刊《旁觀者》(the Spectator)助理編輯俞小丹(Cindy Yu)認為:儘管中國把夥伴關係掛在嘴邊,但其實不想採納美國把議題區分另做處理的作法:「中國有點在使用大棒加胡蘿蔔或軟硬兼施的作法。氣候變遷協商為胡蘿蔔的一部分,切斷兩軍對話則為處罰機制,看能否讓美國回到談判桌上」。中國「很聰明」,知道如何切中西方關切的領域,以達成自己的利益。

奧巴馬時代的中國政策顧問、白宮前國安會亞洲事務資深主任麥艾文(Evan Medeiros)在同一座談會上肯定說:這次美國當局以高調、象徵意義性的峰會換取中方實際的承諾」。但他同時警示:拜習會後,美中蜜月期能維持多久,可能一至兩星期,還很難說。如果台灣總統大選再度是民進黨執政,也可能對美中關係造成壓力。而中國在其沿海及國際領空對美國軍機日益魯莽、危險的攔截,還有中國與菲律賓在南海爭議海域的衝撞,也有可能導致軍事衝突意外一觸即發。而中國問題也「可能首度成為美國明年總統大選的核心議題」。

美國之音報道的分析認為:雖然五角大樓與中國解放軍之間的溝通機制重啟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雙方誤判風險,但隨着中國在印太區域不斷對鄰國劍拔弩張,美中兩國在安全問題上的結構性矛盾沒有絲毫改善,特別是在台灣問題上。中方恢復兩軍交流機制,並不能被解讀為兩國關係、兩軍關係出現改善的跡像。中國方面認為目前不是加劇緊張局勢的合適時機,但同時在為未來採取軍事行動爭取時間。

就習近平說:中國沒有在2027年或2035年採取軍事行動以武統台灣的時間表,有美國專家指出:這只能說明:「中國領導層已經決定,現在還不是真正進行另一場對抗的時候,他們正在努力緩和這些緊張局勢。」「就像俄羅斯的軍事集結一樣,中國的軍事集結並不是以威懾為目的,實際上是在為進攻行動做準備。」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法廣中文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1119/1979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