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中共視角 王毅訪美:字少,事大

作者:

這是2021年1月20日拜登政府成立以來中國部長級及以上官員首次到訪美國首都。

由此可見此次訪問的特殊重要性。

應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的邀請,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辦主任兼外交部長王毅於本月26日前往華盛頓,對美國進行一場關鍵時刻的關鍵訪問。

此次訪問從26日開始,28日結束。美國國務院是王毅此訪的接待單位。

從對等的角度來看,王毅此次主要以外交部長的身份與布林肯進行會晤。但中央政治局委員和中央外辦主任的身份加持了王毅此訪的分量,作為中國的最高外交官員的訪問,中美可以討論更多具實質性的問題。

在訪美期間,王毅有望與美國總統拜登和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等官員會晤。從時間安排來看,可能還會有更多的議程,包括與美國智庫和民間人士的互動。

拜登入主白宮以來,中美進行了頻繁的各級別互動,包括兩國元首去年11月在峇里島的面對面會晤,以及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辦主任楊潔篪和外交部長王毅同沙利文和布林肯於2021年3月在美國阿拉斯加州的安克雷奇舉行外交安全對話。

今年5月下旬,商務部長王文濤在美國底特律參加APEC貿易部長會議期間與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和貿易代表戴琪進行了對話。中國外交官至國家副主席在出席聯合國會議期間也與美方官員進行了交流。

但王毅是本屆美國政府建立以來中方正式到訪的最高級別官員。

在此之前,雙方已經進行了一系列的鋪墊,在峇里島元首會晤達成的共識框架下,王毅以中央外辦主任的身份同沙利文當地時間5月10日至11日在奧地利維也納進行了兩國最高安全顧問管道的會晤,此後美國務院負責亞太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克里滕布林克、財政部長耶倫、「氣候沙皇」克里、布林肯及雷蒙多相繼訪華,展開一系列會談。這些為王毅訪問華盛頓並就雙邊關係、地區事務和世界局勢的重大問題交換意見奠定了基礎。

字少,體現在雙方對外發佈的信息都很簡短。

外交部發言人毛寧10月24日在例行記者會上宣佈王毅訪美的消息時說,他將同美國高層就中美關係及共同關心的國際地區問題深入交換意見,同美國各界人士友好交流,表明中國在中美關係上的原則立場和正當關切。希望美國同中國一起將兩國元首的重要共識落到實處,共同推動中美關係重回健康穩定發展軌道。

美國務院發佈的消息也是惜字如金:

布林肯國務卿將於10月26日至28日在華盛頓接待中華人民共和國(PRC)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兼外交部長王毅來訪。

布林肯國務卿和王毅主任將討論一系列雙邊、地區和全球問題,為負責任地管理美中關係和保持開放的溝通渠道做出持續努力。美國將繼續通過外交手段推進美國的利益和價值觀,着手應對有分歧的領域,並在應對共同的跨國挑戰上取得進展。

事大,體現在這是一場關鍵時刻的關鍵訪問。

關鍵時刻:

自奧巴馬政府推行「亞太再平衡」戰略以來,美國的對華政策就開啟了質變的進程。

到川普擔任總統,重塑美國的「國家安全戰略」,將中國定義為戰略對手,宣佈「轟轟烈烈的大國競爭」時代來臨,並秘密制定《印太戰略框架》(在其離任前夕主動公開)。

川普任職期間對華大打貿易戰,中方強烈反制,中美關係跌入歷史性低谷。

拜登政府成立後,繼承了川普貿易戰的既有局面,對華科技戰升級,兩國關係繼續慣性下滑,美國大國競爭政策制度化,印太戰略全方位推進,中美關係變得不可逆轉。

但與前任不同的是,拜登政府將外交置於對外戰略的中心地位,自成立伊始就重啟對華外交,試圖制止雙邊關係惡性下跌、無序競爭、對抗蔓延甚至演化為激烈的衝突,緩和、穩定和改善雙邊關係,有效管理彼此競爭,避免衝突,並在可以合作的領域推進合作。

安克雷奇2+2會晤由此登場,不過美國對華新方針確立後的首次戰略對話唇槍舌劍,氣氛緊張,卻也由此為雙方建設了接觸道路,最高安全顧問對話此後持續開展。

此次訪問的第二個背景是,中方進入新時代:三年新冠疫情及其他因素帶來經濟發展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增多,中美關係螺旋式慣性下跌有損雙方戰略利益,重塑關係對於經濟企穩增長至關重要,而拜登也執政過半,目標盯向新一屆總統選舉,尋求穩定和改善中美關係,加強務實合作,在關鍵領域取得重要政績,以說服選民支持其連任。

對雙方來說,緩和、穩定和重塑中美關係的關鍵的時間窗口正在到來,在美國下屆大選進入高潮前,雙方必須努力將兩國關係穩定住,重建新型關係。從明年開始的一到五年甚至更長時間裏,中美關係的變數又將增多。

而這一時間窗口的下一個節點更為關鍵。拜登政府將於11月15日至17日主持2023年APEC領導人峰會。這為雙方在最高層面為雙邊關係拍板定調提供了本屆美國政府最後也是最關鍵的機會。

中美雙方無疑都高度重視此訪及下一場最高會晤,並為此開始暖場。

曾經鬧得沸沸揚揚的無人飛艇被擊落事件軟着陸、拜登政府對續簽《中美科技協定》展現出靈活性並為韓國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向其位於中國的工廠提供半導體設備開綠燈,一系列讓步都在為兩國高級會晤凝聚氛圍。

以強硬形象示人的美國國會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率領參議院代表團時隔數年首次訪華,掀起了一個小高潮。

中方也在行動。一支大宗商品進口商代表團10月23日出現在艾奧瓦州舉行的中美可持續農業貿易論壇上,簽署了數十億美元、主要是大豆的農產品採購「框架合同」(不具約束力的購買意向書,沒有正式的銷售條款),對拜登政府聽其言觀其行的意味濃厚。

中美領導人罕見同時為最近舉行的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年度頒獎晚會致賀信,是雙方高層正式對話趨於成熟的表現。

布林肯對此訪充滿期待,24日在聯合國安理會提前吹風說,安理會成員有責任防止巴以衝突蔓延,他期望在王毅訪美期間與中方合作實現這一目標。

關鍵訪問的「關鍵」還體現在,這是一場「承前啟後」的訪問,「承」此前雙方部長級、事務官級互動的共識和分歧,在本次訪問期間繼續展開磋商、辯論和質疑,進一步凝聚重要共識,明晰並縮小分歧,釐清雙方可以合作的領域;「啟」此後兩國領導人新的面對面會晤,梳理共識、問題及可以達成的協議意向,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以便在此後不足一個月的時間裏,繼續推敲雙方最高會晤的內容和成果。

按照兩國元首峇里島共識,王毅訪問華府要與美方共同達成的首要目標是重塑雙邊新型接觸關係的框架、原則、機制及溝通渠道,重建部分建設性,緩和、穩定並儘可能改善雙邊關係,為各自的經濟和發展注入更多的確定性。

其中設置安全護欄,重啟雙邊軍事交流,管控競爭和對抗並防止其逾界為衝突,是焦點,也是難點。

其次是圍繞台海、貿易、科技、供應鏈、南海、網絡安全等雙方存在分歧的所有領域展開全面、細緻和深入的對話,表達各自的原則立場、政策措施及訴求和願景,努力縮小分歧,擴大交集。

第三是圍繞全球性和地區性熱點、重點問題展開磋商,交換意見,尋求解決,比如全球糧食危機、俄烏衝突、巴以衝突、朝鮮半島、緬甸問題,美方有美方的意圖,中方有中方的打算,所有這些問題都高度複雜,摻雜着地緣政治、大國關係等因素,不會簡單地達成一個結果,而是繼續在維持分歧的情況下尋求繼續對話,但雙方會在一些方面形成建設性的合作意見,以凸顯雙方有意在共同關注的跨國問題上展開合作的意願。

第四是,雙方努力尋求達成一些立竿見影的合作成果意向,留待兩國領導人定奪,向兩國人民展示新一輪戰略對話是認真的、拿得出成果的。

第五,最好的結果是雙方就重塑兩國關係達成一份公開的聯合聲明,但也有可能形成一個不好不壞總體向好的結果,達成了基本目標,但不發表聯合聲明。這主要取決於雙方正式談判的成效。

美國對華開啟戰略競爭政策以來,中美關係經過了跌宕起伏並總體自由落體下滑的歷程,競爭因素突出,不時發生對抗,雙方的互信降至四十多年來最低水平,兩國積累的歷史成果消失殆盡,直接傷害兩國的經貿、政治和外交關係,傷害兩國人民的切身利益,在一些領域出現衝突的危險態勢。

過往不堪回首,現狀不可持續,未來呼喚合作,王毅主任此訪的重要性怎麼估量都不過分。

責任編輯: zhongkang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1027/1970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