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佛州倪老師,英文名是Hannah。
一、我的經歷
在出國之前,我的經歷是非常簡單的,基本上是從學校到學校。
我老家在成都郊縣,我可以說是一個典型的小鎮做題家就是學習特別刻苦,成績一直在縣城裏名列前茅那種。
研究生畢業後,我就到了廣東的一所地方院校當老師。後來我又結婚、生孩子、讀博士,十多年就被死死地固定在那裏。
但當時的生活還是比較舒服的,因為我們的收入相對當地普通人來說高很多,工作輕鬆,學校里有房子住,又是鐵飯碗,基本上可以一眼看到退休了。
但後來,因為接觸到一些不同的信息,我的認知發生了一些改變。再加上婚姻的變故,我開始起了出走的念頭。
2015年,我爭取到了一個到美國亞特蘭大訪學的機會,在那裏認識了我現在的先生。
2016年我和先生結婚後,我又不得不回國了兩年,然後到2018年夏天才最終回到美國。
回到美國的第一年,因為搞各種paperwork,等工卡,我沒有出去工作。
我那時的想法是找一所大學或者中小學教中文,因為我從大學到博士的專業都是中文,以為會很容易。
後來一直留意招聘網站,才發現我所在的周邊中文工作的機會很少。
因為中文在這邊,是外語,需求量很少。旁邊的兩所大學已經有中文老師了,而中小學需求多的是法語或西班牙語的老師,幾乎沒有機會。
但我不能老在家裏待着啊,我看到有一所蒙氏幼兒園在招人,就去應聘了。當時還蠻順利,我立馬就被錄用了。一開始的工資很低,才9美元一個小時。
後來我換了一家幼兒園,才漲到13美元一小時。但是是按小時算的,而且沒有任何福利。
我一開始找到工作其實還蠻開心的。
因為總在國內體制內待久了之後出來,覺得自己啥都做不了。搬磚沒有力氣,做清潔也不如普通勞動者做得乾淨,而現在終於覺得自己有點兒用了。
當然,我心裏也很清楚自己的目的:
第一是學英語,與社會接觸;第二是作為一個教育博主,只有在第一線工作才能真正了解美國教育。第三,我知道這只是暫時的,我一定能找到一條新的路。
所以,當時雖然很辛苦,但也能享受到與孩子們相處的樂趣。
二、考教師資格證的過程
那時我也一直在琢磨考一個中文以外的教師資格證,比如想過做特教,也想過小學教育的。同時,我也在網上了解各種信息。
結果我一旦考試起來,以前小鎮做題家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
2021年三四月,我一次性通過了佛州教師資格證的通識四科考試,包括閱讀、英語技能、數學和Essay寫作。
當時比較好玩的是,我在臉書群組裏看到美國的老師們討論,說自己考了很多次都考不過,有人甚至考了十多次。而我是一次性考過的,據說四科的一次性通過率只有39%。
考完通識之後,我還在琢磨究竟考什麼科目。
因為做特教還是比較麻煩,就想着考一個小學教師資格證,就複習了一段時間,筆記也記了一大本。因為美國的小學是全科,其實複習的內容也蠻多的,又包括英語語言藝術、數學、科學和社會科學四科。
我一算時間,怎麼也得再搞半年。正好有朋友建議我做數學老師,她說美國的數學挺簡單的。我開始還很猶豫,因為畢竟二十多年沒摸數學了。
我初中時是在一個數學尖子班,學的比較深,但恰恰因為當時競爭過於激烈,班裏的同學都很聰明,我漸漸失去了信心,到高中時,數學就很一般了。
但我想試試也沒什麼不好,我開始上可汗學院Khan Academy上自學,這是免費的,我也買了基本資料來做。
六月初,我去考試,沒想到題目真的很簡單,兩個半小時的考試,我做完後大概還剩下一個小時的時間。當時只有幾道關於教學法的題我不大確定,但明白自己肯定過了。
出來後,考試機構就給我打印了一張通過的紙。我拿着那張紙,就開始投簡歷,參加面試了。
美國的數學老師實在太缺了,我面試兩個單位,兩個都拿到了offer。後來我選擇了離家近的公立學校,主要是因為它的福利更好。
在初中教了一年之後,我又去考了高中的數學教師資格證,也一次性通過了。於是,我便跳到了家旁邊最好的一所高中。
三、在美國當老師的困難
當時工作是找到了,但第一年還是特別艱難。雖然我在大學教了十多年的書,但和中學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
當時的困難主要是以下幾大方面:
一是語言和文化方面的。
我在國內的時候自以為英語還是蠻好的,到這邊來之後發現完全是兩碼事,尤其是聽力和口語。一開始,我完全聽不懂別人說什麼,別人也聽不懂自己說什麼。
在回國兩年的時間裏,我堅持每天至少聽3個小時的播客和美劇,同時背單詞,進展飛速。回到美國後,我又積極地和鄰居同事聊天。
但用英語教學,還是很不容易。每次上課之前,我都會先溫習一些術語,練到能夠比較舒服地說出來為止。
在文化方面,因為國內對老師還是比較尊重的,尤其是大學老師,但這邊有的學生和家長不怎麼當回事。有些學生態度很粗魯,甚至和老師對吵,說髒話。
二是學科的差異。
教文學更重視審美、文化、背景等,而數學,除了概念之外,更要讓學生知道如何做題,如何將解決問題,如何將任務分解,一步一步地來。
而且,美國這邊學生的數學教學方法和國內差別很大。我一開始很震驚,有些基礎技能居然可以差到這種地步。
比如他們不背乘法口訣表,動不動就用計算器,連簡單的加減也用計算器。比如他們到現在還搞不懂,正負數的加減,分數的四則運算等。
如何適應他們的水平、學習習慣,了解他們的認知誤區,也是很需要下功夫的。
三是學校的特殊性。
當時我所在的學校是一所title 1學校,相當於國內的貧困學校。
學生因為家庭環境不太好,很多單親家庭,有些甚至是住在孤兒院的,行為問題很多,打架是家常便飯。
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也很差,進到教室里,要麼玩手機,要麼趴在桌上,什麼都不做,讓他們動起來都是很難的事情。
當然,大多數學生也還是聽話的,但是個別的學生有時讓人真的很崩潰。但我還是堅持到了第一學年結束,當時有同事告訴我,如果你能在這所學校教書,你就能在任何學校教書。
在美國教書,最重要的是要能管理學生的行為問題,我現在真的什麼樣的刺頭學生都不怕了。
這一學年,轉到了學區最好的高中後,輕鬆了很多,我也終於有精力專門研究教學了。
四、談談對美國公立學校的感想
美國的公立學校,我感覺很多人對它的認識有誤區,有人把美國的教育吹得很好,有人覺得美國的教育很爛,其實都是兩個極端了。
我覺得美國的教育,州和州的差別很大,學校和學校的差別也是非常大的,很難一言以概知,但是我覺得它是完成了一些基本功能的。
它的基本功能讓大多數人都具有最起碼的聽說讀寫的能力,對於語言、數學、科學、社會科學等學科,都設置了最低的門檻。
與此同時,我覺得和國內的學校區別在於,它還提供其他的一些附帶功能。
當時我在貧困學區教書時,我意識到,學校需要提供一個歡迎學生的環境,讓他們願意到學校來。到學校來得多了,去街頭鬼混的機會就少了,在街頭被槍擊的幾率也就小了。
對貧困學生來說,學校免費的早、午餐也很重要,至少給他們提供了基本的營養。對有的學生來說,學校他們唯一能得到食物的地方。
同時,美國公立學校真的做到了為所有的孩子提供教育的機會,很少開除學生,包括非法移民的孩子。
只要你在學校附近有租房合同,孩子就能入學。如果是無家可歸者,孩子可以選擇在任何學校入學。
在這一點上私立學校不一樣,私立學校它是比較容易把學生提出來,提出來之後我們公立學校是要接受的。
第二個印象深刻的是它很照顧多元,像美國的特殊教育,我覺得發展的比較好。
這裏的教育真的給特殊孩子提供非常多幫助,比如有專門的特教老師會在教學內容和方式上,多種方式展示,以適應不同需求。
此外,因為美國也是一個移民國家,也照顧很多英語學習者,也就是新移民的孩子。
對於新移民的孩子,我們會在教學內容方上調整,也會了解學生的教學文化背景,在教學材料選擇上也會儘量做到多元。
此外,我覺得美國公立學校它體現了分層。
因為他很少開除學生,要容納所有的人,學生確實是良莠不齊,成績之間的鴻溝很大。
但是這裏進行了分層,比如他分班,分為了普通班,榮譽班或者AP課程,通過這種方式,各個水平的人都會有一個位置。
對於特別差的學生,學校就會進行干預,會儘量幫助你。如果你成績很好,你有機會一直往上走,不斷挑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