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存照 > 正文

磊勒闐:《歷史評論》的碰瓷哲學

作者:

繼《東方學刊》、《文化縱橫》、《經濟導刊》……之後,中國某類文人又多了一個臭味相投的好去處:《歷史評論》。

第一次聽說《歷史評論》,大概是2022年夏那場《明清時期「閉關鎖國」問題新探》引發的輿論風暴。該文發表在《歷史研究》,署名為「中國歷史研究院課題組」。2019年成立的中國歷史研究院於2020年創刊的《歷史評論》刊發的一系列文章很快就被連帶挖了出來。一覽《歷史評論》目錄,仿佛誤入歷史類網絡自媒體,標題起的一個比一個標題黨:《義和團運動不能被「污名化」》、《只有新中國能創造這樣的經濟奇蹟》、《抗美援朝的意義絕非一般》、《蘇聯解體不能歸因於社會主義經濟制度》、《「自由貿易」掩蓋不了殖民主義本相》、《漢朝在西域推行漢語文影響深遠》、《清代經略邊疆超邁前朝》……2020年第2期一篇文章《為什麼說統一是中國歷史的主流?》,像這樣一本專著能否完成都未知的重大論題,作者只用了短短3頁就大功告成了。1905年,有愛因斯坦以3頁論文證明質能等價;2020年,有《歷史評論》以3頁論文證明「統一是中國歷史的主流」。作者敢寫、該刊敢發,堪稱大勇大智、智勇雙全。《朝鮮戰爭是美國難以治癒的「心病」》、《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有什麼黑歷史?》、《周總理枱曆上的工作日程看到淚目》、《新時代十年:改革開放史上的里程碑》這樣的時政評論,連是否屬於「歷史研究」的範疇都不清楚。從這些內容中,看不出最起碼的學術規範,只看得到「流量密碼」,莫非這就是「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中國學派」?

更有甚者,該刊「文萃·網言」欄目將不入流的網文翻印成冊,選編微博評論區和微信公眾號上的小爬蟲們發佈的「網絡言論」成章,格調低俗到了斯文掃地的發指境地。照此趨勢,創立「中國政治研究院」及《政治評論》指日可待,適時開設「文萃·計程車」欄目,搜集出租車司機時政評論「精華」,豈不妙哉?花着納稅人的錢,頂着「國字號」的中國歷史研究院,竟然整天就編輯這種下里巴人的東西。該欄目還注請網絡內容創作者主動聯繫《歷史評論》編輯部,以寄送稿酬和樣刊。不知在《歷史評論》刊文的正經學者,看到自己的文章與此等水平的文字並列,作何感想?寒窗十載,將所受學術訓練打翻在地,在學術人格上踏上一萬隻腳,自賤到與這類不學無術的貨色等價的地步,這豈止「一點小小的中國震撼」。

截圖說明:《歷史評論》「文萃·網言」欄目隨機樣本(2023年第3期)

該刊2022年第4期《評平山長富對<歷史評論>的評論》令人啼笑皆非。平山長富(Nagatomi Hirayama)先生(1977年生)為賓夕法尼亞大學歷史學博士(2014年),現任寧波諾丁漢大學副教授。2022年4月,Rethinking History:The Journal of Theory and Practice刊發了平山長富先生一篇關於《歷史評論》如何體現出中英文史學界論爭的論文。《評平山長富對<歷史評論>的評論》斥責平山長富將《歷史評論》作者群視為民族主義者、將《歷史評論》刊發的文章稱為「政治化的知識」、認為《歷史評論》缺乏「自我反思」。其實,平山長富先生所謂「政治化的知識」都屬客套。《歷史評論》所刊發的文章,從《史學研究要慎言「價值中立」》到《影視藝術要繃緊歷史觀這根弦》,哪還能稱得上什麼「嚴肅」的「知識」?《評平山長富對<歷史評論>的評論》結尾處寫道:「《歷史評論》剛剛創辦兩年有餘,能夠得到西方權威期刊《重思歷史》以及同行評議專家的高度關注,一定程度也說明了這份雜誌的重要性」,令人啞然失笑。平山長富先生千錯萬錯,錯就錯在高估了《歷史評論》的學術價值。以《歷史評論》為研究對象,反倒給了不學無術、碰瓷有方《歷史評論》倒打一耙的機會和自我炒作的資本,把自己拉抬到能夠「與國際主流期刊對話」的水平。

事實上,《歷史評論》主編餘新華(1965年生)既非科班出身,又無博士學位,長期從事新聞、宣傳、出版和編輯工作。《歷史評論》對自身的宣教功能也並不諱言,自身定位「不僅面向專業學者,也面向歷史愛好者和各級黨政機關幹部。在融媒體發展的時代背景下,設置了『文萃·網言』欄目,摘編紙媒和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刊發推送的熱點文章,同時選刊部分網友評論,推動線上線下互動,激發公眾參與熱情,使廣大歷史愛好者在正確歷史觀引導下,進一步提升歷史素養。」簡而言之,《歷史評論》從事的是打着學術研究幌子的政治宣教,望廣而告之。

截圖說明:《歷史評論》的自我定位

值得一探究竟的是《歷史評論》背後的政治動機。《歷史評論》編委會主任高翔(1963年生),就是撰寫《明清時期「閉關鎖國」問題新探》的「中國歷史研究院課題組」負責人。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兼中國歷史研究院院長高翔曾任中共福建省委宣傳部長、中共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副主任,既熟悉中共宣教體制,又有網絡管控的經驗。回顧過去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任前內後都有出格言論,不知是「光榮傳統」還是「上位秘笈」、上行下效還是用力過猛。

截圖說明:《歷史評價》的自我評價(成棣,趙懿.努力打造新時代中國史學的一面旗幟——《歷史評論》編委會全體會議(2022)綜述.歷史評論,2022(05):94-96.)

《歷史評論》不願正大光明地聲明自身的非學術性質和純宣教宗旨,企圖在學術和宣教之間和稀泥,上躥下跳、搔首弄姿,一邊編發低級趣味的網文,一邊碰瓷國際史學界,瘋狂暗示自己是什麼「具有重要國際影響」的「學術」期刊,沐猴而冠、貽笑大方。在學術的大雅之堂上,供奉起這麼一位醜態畢露的跳樑小丑,不啻為對中國學術的整體貶低、對中國知識分子的集體羞辱。且不談做人的骨氣、清流的名節,但凡愛惜羽毛的中國學人,如遇《歷史評論》約稿,皆當以「俗事纏身」為由謝絕。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議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1011/1964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