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北美新聞 > 正文

亞裔天才被谷歌高薪聘用,卻遭16所美國大學拒絕

又一位亞裔少年遭美國大學「圍攻」。

近日Palo Alto學區的家長群里,一條消息被頻頻轉發。

消息的發起人是一位亞裔學生的家長。

經他所述,他的兒子Stanley今年從Gunn High(矽谷頂級公立高中之一)畢業,履歷非常優秀,卻遭16所美國大學拒絕。

這名亞裔男生的具體情況是這樣的:

從小酷愛編程,得過不少獎項,包括進入Google Code Jam半決賽。

他做的startup還引起了亞馬遜和谷歌的興趣,谷歌已經聘用這名男生為L4級工程師,這原本是一個要求有多年專業領域經驗的職位。

可見Stanley在編程領域的才幹。

後續還傳出了Stanley的更多資料。

SAT:1590

GPA(UW/W):3.97/4.42

18歲拿到的谷歌L4軟件工程師offer,根據levels.fyi顯示L4年薪為27萬+美金。

其創立的startup已有數萬用戶,並被 AWS feature主流媒體採訪。

其創建的nonprofit招募了數百成員,帶來跨州際的social impact。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天才少年」,在申請大學的時候,卻接連遭拒。

包括非selective UC系,甚至州立大學在內的16所大學,都拒絕了他的申請。

事情傳開後,也令所有在美華裔亞裔寒了心。

Stanley的家長將孩子的事情作為例證,已經在9月28日的國會聽證中,提交給眾議院的教育委員會。

同時還向教育部遞交了Civil Rights Discrimination Complaint(民權歧視投訴表),希望可以為孩子爭取到原本應屬於他的權益。

目前這個事兒評論區眾說紛紜。

有為Stanley抱不平的;有認為他的GPA不夠申校水平的;還有人覺得是其父母利用自己資源使勁給孩子造人設進名校沒成功,和「天才」沒什麼關係。

還有人扒到Stanley的父親「也曾在谷歌當經理」,認為其「創業項目和他老爸的類似,選課也很簡單。」

無論Stanley的真實情況如何,亞裔學生在美的申學困境,是真實存在的。

今年6月,一條令人非常遺憾的新聞衝上了微博熱搜榜:

亞裔考生「美國高考」接近滿分,卻被六大名校拒之門外。

這則新聞非常離譜的原因在於:

無論怎麼看,新聞中的主人公都是一位非常優秀的學生。

實際上,這則新聞在海外的討論度同樣很高,有不少網友為他打抱不平。

據相關報道稱,佛羅里達州18歲的高中生喬恩·王(Jon Wang)考出了1590分的高分(滿分1600分),其中數學部分更是得到滿分,其高中平均成績也高達4.65。

看上去這是妥妥的「牛娃」,申請藤校應該是不成問題。

可現實讓王喬恩感到非常沮喪。

「我申請的頂級學校是麻省理工學院、加州理工學院、普林斯頓大學、哈佛大學、卡內基梅隆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他被所有的大學拒絕了。

不過。這種情況他不是完全沒想過。

王喬恩接受相關媒體採訪時曾表示,他申請學校的時候,同學和高中輔導員都對他提出了「奇怪的警告」。

「他們都告訴我,尤其是作為一名亞裔美國人,想要被錄取更難了,我一開始只把這種說法當作流言。」他說。

王喬恩的父母均為第一代中國移民,他們是參與起訴哈佛大學和北卡羅來納大學的「學生公平錄取組織」(SFFA)的成員。

這一組織進入公眾視野是在2014年。

當年,一群亞裔學生組織起訴哈佛大學,質疑其在錄取過程中給亞裔學生制定更高入學標準。

這起案件有「美國教育界第一大案」之稱,由百萬人關注、無數新聞媒體報道,纏訟9年之久。

圖源自網絡

福克斯新聞在報道此事時就稱,王喬恩是一名亞裔美國人,而美國的《平權法案》(Affirmative Action)卻把成績優異的亞裔美國人擋在了優秀大學的門外。

就在今年6月29日,哈佛敗訴,美國平權法案被廢。美國最高法院作出了歷史性裁決:禁止大學在今後的錄取中,將學生的種族作為一個因素決定錄取與否。從此,美國大學錄取中將不能再適用平權法案(Affirmative Action)。

《平權法案》是什麼?

美國的《平權法案》,是指依據膚色、種族、宗教、性別、國族出身,給予這些少數群體或弱勢群體優待的一種手段,從而使各族群享有平等的權利。《平權法案》主要內容集中於就業、教育、工程承包和醫療方案,如入學的種族配額及選舉的性別配額等,藉此避免少數族群在就業和教育上受到不公平對待。

王喬恩父母參與的SFFA組織,於2014年起訴哈佛大學和北卡羅來納大學,起訴內容為兩所學校均在本科錄取申請者時存在歧視亞裔行為。美國高等法院去年秋季審理了這兩起案件,因哈佛大學是私立機構,而北卡羅來納大學是公立機構,因此產生出了不同的法律問題。

據相關分析,哈佛大學一案的關鍵在於,該校涉嫌歧視亞裔申請者是否違反了《民權法案》(Civil Rights Act)第六條;

而北卡羅來納大學一案的關注點則是,該校不願採用「種族中立的替代方案」。圖源自網絡那麼,對於亞裔美國人來說,提出申請後被大學錄取是否真的更難?

為高中生上大學提供信息和應試建議的公司「普林斯頓評論」(The Princeton Review),認為答案是肯定的。該公司《破解大學錄取密碼》(Cracking College Admissions)一書中有這樣一段話:許多亞裔美國學生的高成材率,引起了一些學校的擔憂,他們認為校園中的亞裔學生「太多了」。

這本書中說,作為一名亞裔美國人申請上大學,在許多精英學校可能是一個「明顯的劣勢」。該書還建議申請人,避免在申請材料中附上自己的照片,如果可能的話,保留關於種族背景的可選答案,以及避免寫關於認同雙重文化重要性題材的入學論文。

不過,不必過分沮喪。中國學生的藤校之路,依然前景光明。舉例來說,雖然困難重重,但隨着亞裔平權運動的推進,再加上學生們自身的不斷努力,今年被哈佛錄取的中國學生比例有所上升。

據哈佛大學官網消息,該校今年共錄取16名中國學生(包含永久居住地),是第三大生源國。排在前二位的是加拿大(44人)、英國(24人)。

此前,社交媒體上有流言稱:「弱化亞裔身份」能夠幫助亞裔學生獲得錄取資格。但毫無疑問的是,這16名學生不可能都是「弱化亞裔身份」才被錄取的。高分固然重要,全面發展、背景提升也必不可少。

對於王喬恩的事件,在社交媒體上的討論中,一位《紐約雜誌》資深編輯,提出了看法,他認為在大學申請中,並不是「高分穩操勝券」:截圖自網絡確實,藤校在錄取學生時會存在某些偏好,招生官會從成績、性格、經濟實力等諸多方面進行考量。

但歸根結底,自身的能力、個性往往是重中之重。與其費大力氣,從網絡上海量的碎片信息中揣摩招生官的偏好,不如放平心態,提升能力,並完整、真實地展現自己。

據觀察者網報道,目前,王喬恩已經入讀喬治亞理工學院。該校位於亞特蘭大,研究方向偏STEM專業(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儘管未來他在職業生涯或其他地方也會遭遇「被反對」、「被歧視」的風險,但王喬恩表示,「永遠不會停止為正確的事業和未來幾代亞裔美國人而奮鬥」。這也是所有在美亞裔面臨的共同問題。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北美留學生觀察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1005/1962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