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烏雲籠罩的北京天安門。
中共為了維持其極權統治,無所不用其極。破壞中華文化是其重要手段之一,而作為承載中華文化的語言,自然成為中共攻擊目標,特別是消滅更具獨立性、自成體系的地方語言。
香港粵語組織「港語學」被迫關閉
8月28日,一個位於香港的推廣粵語的組織「港語學」被迫關閉。原因是香港國安處指責其三年前在廣東話徵文比賽中刊登的小說——《我們的時代》違反國安法。
此事引起媒體的廣泛關注,普遍認為這是北京當局又一次藉由強推的國安法,打壓港人組織,在香港實行白色恐怖統治。
另外亦有聲音指出,北京當局消滅粵語的意圖明顯。
中共對粵語打壓由來已久
事實上,北京當局對粵語的打壓由來已久,也不僅限於香港。
早在2010年,中共廣州市政協就提出議案,要將廣州電視台的節目全部轉用普通話,此舉被廣州民眾稱為「推普廢粵」。此提案雖因民間反彈強烈而取消,但粵語在廣東地區仍迅速式微。
中小學、幼兒園普遍使用普通話教學,同時從廣東省外又大量湧入移民,使粵語人口比例大幅下降,導致新生代孩子們完全不會使用粵語的比例大幅升高。
隨後,中共對粵語的打壓延伸到香港。
曾舉辦過多次推廣粵語文化活動,並運作已有十年之久的協會-「港語學」,成為了中共極權統治下的另一個犧牲品。
該協會被迫關閉事件,就是中共打壓粵語的縮影。
粵語文化獨立性與凝聚力
翻看香港的歷史,粵語文化的獨立性及其影響力是顯而易見的。
在英治時代,香港人得以生活在一個法制、自由的社會。因為有自由,香港人的創造力沒有受到限制,粵語文化也隨之綻放。
例如,至少從1970年代起,香港電影業開始蓬勃發展,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李小龍,其代表作《精武門》、《猛龍過江》等是無數影迷心中的經典。
1980-2000年代則是香港電影的盛世,「港產片」風靡全中國,無論在品質和數量上均創造出驚人奇蹟,使香港獲得「東方荷里活」的美譽。中國大陸在網路流行之前,人們購買盜版光看港產片相當普遍。
與電影業幾乎同步起飛的,是香港流行音樂。
在二、三十年的時間裏,粵語流行音樂界可謂百花齊放、人才輩出、群星璀璨。多少經典粵語歌曲至今依然在中國被傳唱大江南北,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如此深具影響力的流行文化,使得粵語地區自發產生了凝聚力,在某種程度上衍生出一個自成一家、以語言為紐帶的、有明顯地域特徵的文化圈。同時,這個文化圈也向外投射影響力。
中共試圖消滅更具獨立性的地方語言
粵語這種「自成一家」的獨立性,正是極權統治者最不樂見的東西,因為這意味着不受其控制、脫離其統治。
中共對此當然是看在眼裏恨在心裏。因而,透過消滅語言來消滅文化,再透過消滅文化消滅獨立性,最終透過消滅獨立性來維護其極權統治,也就成為中共必然之舉。
喬治·歐威爾的小說《1984》描繪了一種人工語言,稱作「新語」,是世界上唯一一種詞彙逐年減少的語言,透過對語法及詞彙的簡化和取消,達到控制思想的目的。中共對地方語言的摧毀其實與之類似,後果都是人們的表達能力和思考能力被削弱。
其實在2010年廣州「推普廢粵」發生之時,身為粵語母語者的筆者正在廣州,親歷了這一事件。
當時網路上有人評論道,如果粵語在廣州失守,香港將是保存粵語的最後基地。筆者當時對此說法表示了同意。
然而,筆者當時對中共的認識極為膚淺。如果對中共有足夠的了解,就可以很容易地預見到,在廣州發生的事情,終有一天也會發生在香港,這是中共政權本質決定的。
而且,中共這種打壓也存在於其他語言或方言中。
例如,2020年內蒙古通過一項政策,要求以蒙古語教學的小學改用國語授課。今年9月初,內蒙古書刊物產業協會要求其會員停止發行《蒙古族通史》,引發了人們對保存蒙古語和蒙古文化的擔憂。
北京當局為何如此不遺餘力地打壓各種地方語言?原因很簡單,作為一個極權組織,中共始終在嚴密控制意識形態,並試圖摧毀一切的社會自主性和獨立性,從而讓共產黨成為唯一的社會組織力量。
正如許多人所意識到的,中共「上管天、下管地、中間管空氣」,要達到一種無孔不入的、對社會每一個細胞的絕對控制。
因此,中共必然要消滅任何的民間自我組織及其自我管理的能力和獨立性,尤其是文化獨立性。
而作為文化最重要載體的地方語言,必然成為中共要消滅的重要目標。
極權的本質決定了其擴張性。對於它的力量所能觸及的東西,它一定會死死控制,而對於它還沒有控制的東西,並不是它不想控制,而只是暫時能力不夠,只要哪一天力量夠了,它的魔爪一定會伸過去。
極權政體的權力欲望沒有邊界,只要有可能,就會不斷擴張,吞噬一切。這就是為什麼中共把多年前在廣州打壓粵語的態勢,延伸到了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