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粉紅」狙擊大英博物館的浪潮,先由《環球時報》掀起,短劇《逃出大英博物館》再推波助瀾。然而中國文物是如何流散到大英博物館?要歸還文物的話,到底應該還給誰?有評論認為,中國官媒及小粉紅無意深究這些問題,只在乎以文物作為民族主義利劍,胡亂揮舞。
中共喉舌《環球時報》8月底藉大英博物館職員監守自盜事件,率先喊出「請大英博物館無償歸還中國文物」,更指大英博物館的中國文物,大多是當年英國趁火打劫,掠奪得來。
在英華人陳亮時接受本台訪問時表示,《環時》的文章,狠批英國有血腥醜陋的殖民歷史,實際上和大英博物館的失竊事件無關,顯示黨媒並非就事論事,而是借題發揮,作政治操弄。
陳亮時說:在我看來,這篇文章發表,是在英國外相訪華之前。因為近年來中英關係也比較差,我個人的感覺是覺得《環球時報》有點是借這個事情,給英國一點臉色看。
環球時報及中國網民,紛紛要求英國「歸還文物」。
大英博物館中國文物都是偷來的?
陳亮時表示,看完《逃出大英博物館》影片後只覺噁心。他認為,無論是影片創作團隊,還是《環球時報》和中國小粉紅,都忽略了一個根本問題。
陳亮時說:這些文物是怎麼去到大英博物館的?因為在中國的官方宣傳下,他們說這些文物絕大部分是從中國偷過去或搶過去的,但事實並非如此。有學者和專家做過研究和考證,大英博物館裏絕大部分中國藏品是通過正常渠道拿到的。比如說有一些收藏者到了中國,經過層層轉手,通過購買的方法來拿到這些藏品。然後這些收藏者就把些藏品贈予給大英博物館。
翻查資料,大英博物館共有近三萬件中國藏品,最初的一百多件中國文物,來自於斯隆(Hans Sloane)爵士的藏品;至19世紀再獲弗蘭克斯(Augustus W.Franks)爵士捐出3000件中國文物,成為館方收藏的首批大宗中國文物。至20世紀清朝滅亡、中國局勢動盪,許多中國貴族、官員及學者紛紛變賣手中文物換取現金,部分流入大英博物館。
中國傳媒《南方周末》日前發佈的文章也強調,大英博物館的中國文物,一大部分來自於百年來的公私捐贈。
陳亮時認為,中國網民同時無視了一個客觀現實,就是不少中國文物在國外得到更好保護,逃過了文革浩劫。
歸還文物?該還給誰?
英國華人作家馬建認為,大英博物館的失竊事件是嚴重錯誤,然而要以此為由高呼「歸還文物」,則牽涉文物來源的複雜問題。到底是被掠奪、偷盜,還是由私人收購、轉贈博物館?事實上,不少文物的來源,現在已無從稽考。若不能明確來源,那麼文物該歸還給誰?清朝的皇家文物,是否應該還給愛新覺羅後人?
他認為官方無意深究這些問題,只在乎當下以文物作為民族主義利劍,胡亂揮舞。
馬建說:網紅無論怎麼鬧,官方也覺得很好玩、很熱鬧,但是中共官方不會真正做一些舉動,因為對他們並不利。要歸還就需要專家了,好,你要哪個,請你指出來。你想要那個陶瓷,還是想要那個玉石?然後我們來追究來源,我們找到當時的賣家,一步一步地問,這個文物應該要還給誰?所以這是很大的工作,可能是十年、二十年、上百年的工作,不是那些網紅可以隨便叫的。
口誅筆伐獵巫式尋找煽動民族主義目標
在英香港歷史學者楊穎宇向本台表示,大英博物館成事件眾矢之的,然而實際上,中國文物散落在英國民間,以及大大小小的博物館中。大英博物館如何能代為歸還?加上大英博物館並非英國政府機構,而是法人組織,英國政府以甚麼權利要求大英博物館交出文物?具體如何操作?中國官媒都沒有觸及。
楊穎宇提到,圓明園的12生肖銅獸首,過去都是由商人在海外拍賣會上購得,再捐增給中共官方。他認為中共官方有其他方式追回文物,卻不惜破壞和英國的外交關係,對其口誅筆伐,最終目的是要煽動國民的民族主義情緒,「搵完美國搵日本,搵完日本搵英國」。
他認為在官方「洗腦」下,中國民眾完全忘記文革浩劫;即使他們跑到大英博物館遊覽,也只會加深他們心中「被八國聯軍欺侮」、「喪權辱國」的固有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