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民生 > 正文

要不是福島放水,你都不知道中國多少日貨是假的

曾經我以為,世界上只有兩種人會騙我時以為我沒有腦子:一個是男人,一個是電信詐騙。

幸運的,今年我又多了一個:日料店老闆。

8月24日,日本政府啟動福島核事故污染水排海。

同日,中國海關總署宣佈,即日起全面暫停日本水產品(含食用水生動物)進口。

那天在公司,我滿心滿腦都在擔憂中國7.9萬家日料店的命運:

原材料都沒了,這生意可咋做啊?

當天下班回家路上,我就知道自己錯付了。

中華小當家?中華大冤種!

和我一樣擔心日料店命運走向的人,不在少數。

據大眾點評數據統計,中國內地共有79324家日本料理店,是世界上擁有最多日本料理店的國家。

這些日料店雖然價格各有高低,但店面一個賽一個正宗:

走高級路線就主打極簡風,原木色牆面、桌面,素雅質樸;大眾路線就要夠複雜,招財貓、各種手辦、達摩、酒桶、繁體大字.....越花里胡哨,越有日本居酒屋的味兒。

而菜單中的菜品各異,不看圖片,只看描述都會讓人感受到品質、講究、匠心:

「牡丹蝦個頭壯碩,昆布漬後蝦肉風味濃縮,愈發瑩潤彈爽。「

「重達200kg以上的青森大間產野生藍鰭金槍魚,厚切一大片,油潤美味。」

讓你品嘗原始、純粹的自然美味的同時,日料店還擔負起了海洋魚類科普工作:

馬糞海膽、愛爾蘭鰲蝦、黑鯥、飛魚、魴?、八角魚、竹籤魚、縞蝦……

日料店,幾乎就是全世界最講究、最體面的地方。

而核污水排海的第一天,「體面」的日料店,生怕沾上一點晦氣。

一夜之間,7.9萬日料店都變國產了。

前一天還在號稱日本當天空運的食材,突然都改成了貨拉拉送來的。

朋友圈一直說「海鮮是日本空運而來」的日料店店長,突然挺直腰板做人了:

先嚴重聲討日本排核污水入海的行為,順便給自家店裏的海鮮發了澄清:「沒有用過日本水產品,海鮮是早上貨拉拉剛從海鮮批發市場拉過來的,新鮮得很。」

連超市壽司,都立塊牌子自證清白。

不過看這貼法,感覺產地應該蠻靈活的。

現在走進日料店聽到的第一句話已經不是日語的「歡迎光臨」了,也不會有人主動推薦刺身生鮮了。

大街小巷,每個日料店,每位服務員的嘴裏都剩下了一句話:

「我們是國產的,有證明。」

在絕大多數日料店還在強調食材不來自日本時,有些日料店思路打開,從源頭解決問題。

比如,重新定義日料店。

「日料店,就是做日常料理的店。」

又或者,把「日料」變成「洋風」,不改高級感,還多了些復古時尚。

有些店,名聲好不容易打出去了,改名字成本太高,只好改菜系了。

壽司改成紫菜包飯也有「韓化「的風險,變成東北飯包,才是最對味的中餐!

日料重視新鮮、講究,但廣東人才是這個領域的王者!養生、吃鮮可是咱們基因里的東西。

日料怎麼不是一種粵菜呢?

替廣大日料店謝謝這位店長,思路一下子打開了!

從今以後,日料店就是全國最懂國潮的地方:

「本店新增菜品:小蔥拌豆腐配營口大醬手握、青蔥段配鹽漬蒸豆碎、天津飯......

本店承諾所有海鮮都是國產,來自幾公里外的海鮮市場,新鮮美味,歡迎大家品嘗」

一夜之間,中華小當家,統統變成了中華大怨種。

「就沒人替我們消費者發聲嗎,這是多麼純粹的詐騙啊!」

直到看到某日料店推出的「防輻射」套餐,原來我們在他們眼裏就不是消費者,是傻子啊......

平價日料店身段靈活,甚至可以變成「中華麵店」,又是一條好漢。

可能真的需要考慮生存危機的,反而是動輒兩三千的Omakase料理店。

雖然他們十多道菜還沒有幼兒輔食量大,甚至沒有四川火鍋的作料多。

雖然他們兩片皮蛋就賣幾百,一牙哈蜜瓜就一百多。

但來自國外的進口新鮮海鮮及食材,和廚師親手製作的頂級美味,還是能給人最fancy的幻想。

如今一瞬間,中餐日作只剩下「中餐,作」。

就,也不失為一種真誠吧。

有多少國貨,假日貨之名

事實上,日料店現原形只是偽日式生活的一次潰敗而已。

在此之前,如何讓自己的「日式」更對味,才是各商戶最關心的事情。

前幾天,有家雪糕店店主在店內進行了一場特殊的行動,他將店裏所有的日本貨全部銷毀,包括零食、飲料和雪糕等,稱總價值高達2萬元。

但尷尬的是,其中不少似乎都是國產品牌。

雖然三藤北海道風味牛乳,從品牌名到包裝都透露着濃濃的日本感,但它產自瀋陽

而名字中沒有一個漢字的這款北海道香草味牛乳雪糕,家在中國香港,產自江蘇揚州。

誤傷其實也怨不得店主,這樣隱藏極深的偽日系產品,在國內超市比比皆是。

畢竟在國貨崛起和日本往海里排核廢水之前,日式在大多數人心中還是匠心品質的代表,甚至早已成為一種廣告符號,植入了大多數人心中。

從無到有沉澱一個品牌的成本難做,但借人東風多容易。日式、手作這兩個字,就是一個品牌免費的活招牌。

如果你想0成本去日本,隨便走進一家超市就可以。

北海道的牛有多少我們不知道,但看看超市貨架上北海道牛乳風味的產品,感覺是一批很高產的奶牛。

雖然我從未學過五十音圖,但看過的「の」字,比我弟弟吃過的鹽都多。

有些の確實有其詞義,但有些產品,產地特徵明確,圖片背景和日本也毫無關係,但只要加上個の字,就有種村口「翠花」變精英Yuki的假象。

儘管它的包裝上的日語漏洞百出,甚至不成句子,但只需要一個簡單的符號,就能虜獲消費者的芳心,何樂而不為呢?

只用の也算是張保險牌,雖然土了些,但起碼大家懂,而日語一旦多了,就會鬧出更大的笑話。

包裝上,くさいちんこくさい是臭的意思,ちんこ意思則是:

所以這個餅乾的意思就是......就......很難評......

而這款超市常見餅乾,沒有犯句意上的錯誤,只是寫了餅乾的日語而已。

只是一不小心抄錯了.......

店家尷不尷尬不知道,看得懂日語的人挺沉默的。

如果說零食加日語是為了上桌吃飯,有些東西加日語就是為了提價(裝x)。

陽光玫瑰(シャインマスカット)、淡雪(あわゆき)草莓……

頗具霧靄美學詩情的名字,配上清新淺色包裝,加上一個日文注釋的包裝。

6塊一斤的草莓,瞬間變成買不起的樣子。

不過,這種簡單依靠改變產品包裝和起名方式打造而來的日系風格,其實只是入門級別。

有審美品味的商家,已經總結出了日式高級包裝的密碼:

「靈活運用平假名與片假名,將品牌名稱的長度控制在3~4個字。

善用『阪』、『君』、『藤』等自帶日系氛圍的字眼。

基本就構成了偽日系產品的起名精髓。」

茶飲、蛋糕品牌最早吃到了紅利,誕生於廣東的「奈雪的茶」是其中佼佼者。

而被稱為「布丁中的愛馬仕」的布歌東京(「Mvuke Tokyo」),無論是名字還是店鋪裝潢,都極似誕生於銀座的知名菓子店,實際卻是家上海公司。

當然,麵包甜品店這塊一向國籍比較混雜。

比如看起來擁有法國名字的麵包店「巴黎貝甜」(Paris Baguette)和多樂之日(Tous Les Jours),其實來自韓國。

一句話概括,在麵包界,中國貨愛裝日貨,韓國貨則愛裝歐洲貨。

好了回歸正題,在名創優品、元氣森林這些高級日式玩家面前,日式,就成了一種美學,是一種三位一體的氛圍,從產品包裝到品牌故事,輕鬆打造一個全方位、立體化的日系人設。

日系產品,自帶高級濾鏡。

簡單不失格調,質樸中透露着高級。

雖然不過是10元店,雖然大都靠中國工廠供貨,但只要足夠會模仿,足夠會包裝,地下兩元精品店哎呀呀,秒變高級。

而且義烏的價格,買東京小資生活,誰能不來一句「真香」呢?

日式,福禍相依

只是假的很難成真。

和偽日式品牌一起高漲的,不只是吐槽聲,還有極高的日式品牌翻車率。

比如南京的奶茶品牌伏小桃,是改過兩次名字的結果。

最開始的名字「汴京茶寮」,日式氛圍滿滿,也成了被抄襲、山寨的重地。

店家不堪其擾更名為「伏見桃山」,結果和日本天皇陵墓撞名。緊急更名為伏小桃。

有些零售商為了宣傳氣泡水的高級,找到了拂曉白桃,將一聽就頗為文藝的水蜜桃品種作為營銷方向。

卻沒發現,這種水蜜桃是日本福島縣的代表桃品種。

最後市場監督管理局發佈的通告稱,「原料並非來自日本福島縣」,這個宣傳迅速被撤下。

越來越多品牌看到了這個風險,紛紛開始轉向國潮。

如果觀察仔細的朋友應該會發現,一年的時間裏幾位知名「偽日系」的代表品牌,紛紛低調換了形象。

去年,有網友發現奈雪的茶門店陸續換了新LOGO,從「奈雪の茶」變成了「奈雪的茶」。門店招牌也從日語「NAYUKI」變成了漢語拼音「NAIXUE」。

關於改名,奈雪既沒有發佈正式的聲明公告,也沒有廣為宣傳,只是在一位博主下留言淺淺回復了一下:

而元氣森林也將「元気「變成了元氣,「日本國株式會社元気森林監製」也悄悄變成了中國生產。

但在其他產品設計上,元氣森林還是小心保留了不少日式元素。

比如,元氣森林推出的茶葉禮盒「燃茶」,被指出其包裝和產品設計與日本茶葉品牌LUPICIA相似度高;一款0蔗糖「乳茶」外包裝,也讓人看到了日本老牌糖果製造商不二家的影子。

吃盡日系紅利的名創優品,反倒改革決心最強。

它明確地將自己描述為一個受日本生活方式啟發的中國品牌,開始淡化和日本的關係。

同時通過與迪士尼、漫威、芭比等知名IP的大規模聯名,以另一種姿態成功打入年輕人群體。

日本不出事的時候,日式是一種美學、一種品質、一種遙遠的嚮往、一種營銷手法;

而當日本登上輿論場,日式就成了燙手山芋,婉轉身段,賣力割席。

這世界,沒有主義,只有生意。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鳳凰生活報告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904/1949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