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官媒《環球時報》27日刊發的社評文章,呼籲英國大英博物館歸還藉非正當管道取得的中國文物,不過根植於歐洲的華文媒體則說,文物被毀被盜固然令人痛心,但是中國更不能忘文革時期紅衛兵的打砸燒。
英國大英博物館內中國文物有多件均從中國掠奪而來。資料照片
環時社評「請大英博物館無償歸還中國文物」指出,大英博物館近日被曝約2000件館藏文物莫名其妙失蹤,不僅震動英國,還牽動文物收藏於大英博物館的國家。
而英國警方和館方遲遲不發佈失竊文物的照片,意味着大英博物館仍未能查明,龐大收藏中究竟多少已經找不到,可能不只2000件。
社評稱何況大英博物館收藏多達800萬件的文物,絕大部分來自世界各國,而且當中不少是透過非正當手段得來,大英博物館因此又被稱之「贓物接收者」。
環時社評還說,目前大英博物館內收藏的中國文物約2萬3000件,其中約2000件長期展示,像是《女史箴圖》的唐代摹本、三彩羅漢像、商周青銅器、魏晉石佛經卷,究竟如何落入大英博物館,具體過程難以追溯。
社評指控,多年來,大英博物館拒絕歸還文物的主要理由,皆依據英國議會1963年修訂的「大英博物館法」(The British Museum Act),當中規範禁止博物館返還任何藏品。
晉朝顧愷之的《女史箴圖》流傳下來的均為摹本。翻攝微博
不過根植於歐陸的華文媒體「歐洲之聲」(Sino Euro Voioces)發行人廖天琪去年7月間發表「被掠奪的文化遺產應當物歸原主嗎?」指出,中共別忘記文革時期紅衛兵的破壞。
文章指出,滿清後期積弱,受到列強的侵略,文物被毀被盜,固然令人心痛氣憤,但不要忘記抗戰期間日軍的轟炸燒殺,國共內戰多年的硝煙戰火,這對珍貴的歷史文物都構成毀滅性的因素。
當然還有文革時期,紅衛兵在全國對歷史文物的打砸搶所造成的損失,遠遠甚於當年帝國主義的掠奪,並說貧窮落後的國家對於文物和藝術沒有足夠認知,也沒有能力去維護。
文章舉例,當年英國人若沒運走帕德嫩神殿(Parthenon)的浮雕,沒掠奪貝寧(Benin)的青銅器等,這些文明寶物可能都會毀於戰爭內亂,或被自己人盜賣營利,倒不如安全躺在富裕國家的博物館中受到保護。
文章指出,但願中共政權汲取教訓,不要如老毛(已故中共領導人毛澤東)所說:「文化大革命這樣的政治運動要七八年再來一次。」那就不僅千萬人頭落地,所有的中華文物將再度遭到致命的洗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