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中共又誤導輿論無理取鬧?日本核污水一些關鍵問題真相

—中國又無理取鬧?日本核污水一些關鍵問題真相

最近跟一位國際問題專家朋友聊天,這位朋友感嘆,現在我們國內言論越來越極端化,大家只講立場,不講事實,甚至為了維護自己的立場,從來不惜去偽造事實,來證明自己堅持的價值是對的——多數人不自覺成了自己所信奉的意識形態的奴隸。我對他的總結深以為然。

對於日本福島核污水排放問題,國內的觀點像往常一樣,又陷入兩個極端的空對空:一種是宣揚陰謀論的,把日本說的一無是處,散佈民族仇恨思想,甚至還捏造說日本用輪船偷偷把核污水運到中國海域排泄;另一種是為日本排放核污水千方百計尋找合理理由,淡化其危害性,並且想盡辦法對本國倒打一耙,凡是歸結為中國人民狹隘愚昧,中國政府在無理取鬧、誤導輿論。

前一種觀點,自然不值得駁斥,過去十幾年思想啟蒙運動,已經對這些觀點背後的邏輯進行了充分批判;而持後一種傾向的群體,通常是具有很高學歷,平時所以客觀理性、堅持實事求是自居。不過,他們搜集的那些證據或者理由是否能站的腳呢?是否中國政府和人民在日本排污問題,真地是他們說的那樣荒唐、無理智呢?筆者忍不住做一些簡單分析。

第一種看法:福島核污水沒有危害,中國抗議純屬「逢日必反」,政治凌駕於科學至上

現在說福島核污水是達標的,主要依據是福島核電站運營商東京電力集團(TEPCO)所提供的數據,即便是國際原子能機構(以下簡稱IAEA)報告引用的數據,也是由東電提供的,而缺乏第三方機構的客觀研究。

其實東電是一家「問題公司」,2002年,因被揭露篡改和偽造核電廠安全記錄,高層被迫集體辭職;2007年該公司又因安全數據造假,被政府問責;2011年核泄漏發生後,該公司的應對更是步步失策,由日本各界精英組成的福島核電事故調查委員會在600多頁的調查報告中指出,事故釀成今日地步完全是公司管理層官僚主義導致的「人禍」。

即便東電的數據是真實的,但是結構上又明顯避重就輕,它一直強調自己ALPS系統處理氚元素的能力,排泄的核污水中的氚含量明顯低於國際標準。但是對核污水中其他放射性物質,比如銫-137、鍶-90、鈷-60、碘-129、和釕-106等是否達到同樣清除效果,日本未能提供有信服力的數據,這還需要等廢水排出幾個月,甚至數年、數十年後持續跟蹤觀察,才能得到可靠結論。

再者,福島核電站廠區核污水存量達134萬多噸,每年仍會新增數萬噸,按照目前排污速度,需要30年才能排泄乾淨。即便是這個批次的核污水安全,也很難保障東電公司能夠在未來的幾百次、幾千次排放中,都能安全達標。以及,我們不得不考慮,如果日本開了向排泄核污水的先例,會不會引起其他國家的效仿?那到時候,可能將全球海洋系統變為一個核污水池,誘發環境災難。

福島核電站密密麻麻的核污水儲水罐

因此,現在我們儘管沒有證據去斷定核污水的危害性多大,但是更沒有理由完全相信它是安全的;在美國主導環太平洋秩序政治話語權情況下,儘管多數太平洋沿岸國家政府未明確表示抗議,但是科學界和環保界的反對聲音一直相當激烈。

比如,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環保NGO之一的綠色和平組織,作為全球海洋研究最強大的學術組織機構的美國國家海洋實驗室協會(The US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Marine Laboratories),乃至全球最具權威性的科學雜誌《自然》,都表達過對日本排放核污水的抗議或關切。

國際環保組織在東京的抗議集會,以及美國國家海洋實驗室協會的抗議信

中國的表態,在全球範圍內看,雖然最激烈,但並不是完全脫離科學依據,而做無端的糾纏。現在一些相關方貿然縱容排污,真的出現不可逆轉的巨大傷害,很多放射性物質半衰期長達數千年,海洋生物要遭受長期的禍害,那可真的是「覆水難收」,作為日本最大海域鄰國的中國,採取謹慎態度,完全是可以理解的。

第二種看法:中國核電站排泄的核冷卻水,比日本福島核污水多好幾倍,中國有何臉面去譴責日本!

這個說法源於《讀賣新聞》7月份的報道,其實是混淆了兩類截然不同的概念。很多人談核色變,認為既然都帶「核」,危害性就都一樣,其實核電站平時排放的核冷卻水,跟福島核電站排泄的核污水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核冷卻水,是指核設施在正常運行過程中產生的低放射性廢水。因為核反應堆芯都是由鋯合金包裹的,外部還有大量的硼砂來屏蔽輻射,所以,冷卻水不會與核反應物質直接接觸,放射性物質通常以氚(氫的同位素)為主,具有較低的放射性強度和危險性。

而福島核電站的核污水則是另一種完全不同的東西。在2011年3月大地震後,福島電廠的4個核反應堆中有3個芯部保護層被完全熔毀,為了給反應堆降溫,需要每天大量向裏面注入海水,這些水要跟反應堆內放射物進行直接接觸,因此裏面含有多達64种放射性物質。

所以,儘管我國核電站向海洋排放的核冷卻水中氚濃度高於福島電廠冷卻水,但是仍符合國際標準安全水,因為,它所含的其他放射性物質明確,並且可以幾乎忽略不計,全球的核電站也都毫無例外都會排泄大量核冷卻水;而福島的核污水是獨此一列,它是直接與核反應堆接觸的,被直接污染的水源。

並且中國正在運行的多數核反應堆是從法國、加拿大俄羅斯進口的。如果非要譴責中國排放的核冷卻水中氚含量高,也不能說明中國人在有意製造海洋污染,倒不如直接去質疑這些西方國家核電技術不過關,想必它們本國核電站所排放的氚元素也一定不低於福島核污水。

第三種看法:國際原子能機構是客觀中立的國際組織,既然它們都沒有明確反對,我們大可不必大驚小怪

很多人都認為國際組織的意見具有很強專業性,是客觀中立的。其實國際原子能機構,與全世界任何國際組織一樣,很多時候都具有傾向性。比如,中國兩次申奧成功,跟我國與薩馬蘭奇、羅格和巴赫幾任主席建立了良好關係有關;尤其是薩馬蘭奇特別鍾愛中國,這對中國奧運事業走向世界起了特別大的幫助。

日本與國際原子能機構淵源深厚,其長期以來以核武器受害者形象自居,支持原子能的和平利用。並且日本是唯一沒有核武器,不進行核試驗的大國,不像聯合國五常一樣,不時會出現讓IAEA為難的事情。所以,日本一直是國際原子能機構心中的最典型的「好孩子」。

日本不僅聽話,還捨得出錢,該國向IAEA繳納的會費長期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此外,日本還不斷還給IAEA大量額外撥款,據日本駐該組織代表Hikihara Takeshi披露,僅2010年—2019年期間,向「和平利用核能倡議」一個項目的捐助就達3800萬歐元。

日本籍外交官天野之彌更是擔任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長達十年之久,2019年去世於任上。所以,日本長期以來與IAEA關係非同一般密切,IAEA在一些關鍵問題上自然會對日本多一些寬容,甚至新任總幹事格羅西近來馬不停蹄地到厲害攸關國,比如中國、韓國、新西蘭及南太平洋島國,為日本做說客,可見對日本也是「真愛」。

日籍外交官天野之彌,2009年—2019年擔任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

另外,一個值得關注的是美國因素,美國無疑是對IAEA影響最大的國家,格羅西的上任,是美國、巴西等國大力爭取的結果,格羅西則在投桃報李,在伊朗核問題等方面給予美國很多支持。由於美國現在需要拉攏日本以對抗中國,自然在核污水排放上,故意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加阻礙。

總之,美日兩國會費繳納額佔據了三分之一左右,各方面來講對IAEA影響最大,IAEA多重受制於政治現實,在執法上會不免看菜下碟。如果一個國家是美國的敵人,或者與IAEA關係緊張,肯定會遇到最嚴厲的標準;而如果是美國的朋友,或者與IAEA關係良好,則會被相對寬鬆對待。因此,儘管國際原子能機構是個權威機構,它的意見具有很強參考價值,但是未必一定是中立客觀的,無可置疑的。

第四種看法:中國國籍的劉華(原環保部副部長)現在擔任國際原子能機構副總幹事,沒有他的簽字同意,國際原子能機構不可能同意日本排泄核污水,而他的簽字又需要得到中國政府許可,故而中國政府是說一套做一套、玩弄政治

首先,副總幹事是行政官員,在IAEA決策中並無投票權。就像很多中國人曾經擔任過聯合國副秘書長,他們知名度並不高,只不過是聯合國高級僱員,負責召集會議、協調內部行政事務罷了。中國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權利,由中國駐國際原子能機構代表團行使,該代表團一直是最嚴厲抗議日本核污水排放的。

其次,中國籍副總幹事主管國際核能技術合作業務,與處理日本核廢水事故無緣。核廢水排放由IAEA成立的特別工作組負責,該工作組直接聽命於總幹事格羅西(阿根廷人),工作組長Gustavo Caruso則是一位美籍拉丁裔專家。所以,IAEA關於日本核污水的報告鑑定,應該系由總幹事和工作組直接做出的,而他們的政治立場顯然是傾向於日本的,中國籍高級官員並沒有機會參與決策,更不可能有中國政府授權簽字一說。

第五種看法:外交抗議及禁止進口日本水產品,純屬無理取鬧,損人不利己

其實無獨中國,目前仍有12個國家或地區維持日本農產品進口禁令,即便是在政治上默許日本排污的國家,在食品安全上也都是採取謹慎態度。韓國政府24日宣佈,繼續維持對包括福島在內的日本8個縣的水產品,以及15個縣的27種農產品實施進口禁令。美國亦在2011年福島核泄漏事件發生後,先後對14個縣100多種農產品進口發佈過禁令,雖然美國這兩年逐步放寬禁令,但是,美國人對日本農產品仍不放心,進口量降幅居全球第一,此所謂「用腳投票」。

從外交策略上,或者實用主義態度看,外交抗議和貿易禁令更是各國在複雜利益上普遍採取的一種常備手段。不僅中國問題這麼做,日本過去也經常以食品安全為藉口禁止進口中國一些農產品,西方國家之間的「牛肉戰」、「玉米戰」更是歷史悠久,任何國家的外交(即便是一些人極為推崇的西方民主國家)也從來都不是完全基於理智和道德。

最近幾年日本政府在對中國採取一種極不理智的態度,處處與中國為敵,加入對中國的貿易和技術封鎖。中國以具有爭議性的核污水排放為契機進行反制,明顯是爭奪外交話語權的一個策略性舉動,不僅可以給日本領導人一些警示和壓力,同時還可以在日後作為一個交易籌碼,以換取日本在某些技術和貿易問題上做出讓步。

從國際主流媒體反應看,比較罕見地採取中性態度報道這個事件,說明他們對中國的做法基本可以理解。應該說,中國政府在外交上抓住了一個比較好的機會,獲取交鋒主動權,並不是毫無理性的失分之舉。

現在還有一種觀點是,中國近來出現的搶鹽等民眾恐慌,是中國政府的不負責任宣傳導致的;由此,還帶來水產品銷售低谷,給中國漁業這個年產值達3萬億的領域帶來巨大損失,中國政府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其實最近不僅僅是中國,即便是政府大肆宣傳排污無害的韓國、中國台灣也都出現了搶鹽、囤積水產品的事件,這說明,核放射物質對人體嚴重有害,已經成為全社會共有的基本常識,不管政府是什麼態度,人們寧可選擇保守的、安全的應對策略。

同時,這種恐慌也帶來整個東亞水產品市場的低迷。這兩天韓國水產品銷售量降了近五成,日本東海岸一些縣市水產品價格儘管降了三分之一,仍舊滯銷。因此,韓國及日本的漁業協會成為抗議排污最強烈的組織,甚至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最近又不得不會見日本漁業界代表,以表示安撫。

在日本排污影響下,韓國水產業也遇到蕭條

反而是中共官方最近一直不斷通過各種渠道在降低大家的恐慌,比如,各地疾控部門紛紛發佈公告勸阻囤鹽,各地市場監督部門也對水產品安全性做出符合常理的說明。大體上講,中國政府在科學與政治之間做到了精準的平衡。

所以,我們終究是日本排污行為的受害者,奈何在一些人認知邏輯上,成了我們的麻煩都是自造的?奈何我們不值得被同情,反而淪為被嘲笑對象?

第六種看法:中國人民對日本核污水的恐慌,是一種極端不理智,應該學習外國人民的淡定理性

如果他人或他國的一些行為,有可能會威脅到自己安全,都會放大對方的危害性,對此保持強烈警惕,這是人類的普遍心理機制。這種例子可以很多,比如,日韓媒體會傾向於宣傳中國大氣污染對他們的危害,甚至一度認為中國霧霾中含有輻射物質,危及他們的生命安全;很多人外國人(包括中國港台人)對中國飲用水也極不放心,甚至來中國出差要自帶礦泉水。

再比如,歐洲人一直對俄羅斯或烏克蘭的核電安全問題保持高度警惕,偶爾有超標就大驚小怪,這種警惕也不亞於中國對日本的警惕。

就拿身邊的例子來說,如果我們社區周圍有個化工廠,即便是這個化工廠環保標準一切都達標,絕大多數居民也會把一切不好的東西跟這個化工廠聯繫起來。

因此,如果參照對比各國民眾在跨國環境事件的反應,對一種有害的、充滿未知的東西保持警惕或恐懼,這是人之常情,不分民族和社會制度,並不能說只有中國人矯情,更不能用民族主義來解讀說我們的民眾對日本刻薄。

說到最後,本次事件再次折射國內在思想輿論上的另一個問題:在這個越來越撕裂、極端化的時代,我們的社會既有去我們所批判的民族主義、民粹主義、國家主義等思潮帶來的反智、反理性,同時也存在,它們的反面——那些反對它們的人(通常是自詡為「自由派」的人)的反智、反理性。

我們不可否認,我們要反思中國的一些政策,乃至國民性格、文化的缺點不足,同樣,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一些缺點並不是中國人所獨有的,而是人類的一些共同缺點。世界並非一些人想像中的那種二元情況:中國人是狹隘的、愚昧的,外國人是公正的、明智的、客觀的。但凡任何事情遭遇政治,在任何社會環境中,都有可能發生非理性取代理性。

世界的真相永遠是複雜的,僅有批判精神是不夠的,還得有完整的觀察能力,客觀的分析能力。一方面,一廂情願地對別國(主要指發達民主國家)道德完美化、政治簡單化,盲目去相信別國的說法,信任別國的作為;另一方面,一味地否認自己、批判自己,甚至偽造事實來抹黑自己,把自己想像的一無是處——那也是一種無可救藥的愚蠢和反智,不僅不會推動社會進步,反而可能淪為另一種邪惡的打手。(作者:BJ王明遠)

——————

參考文獻及信息來源:

1《自然》雜誌關於科學家的意見:Is Fukushima wastewater release safe? What the science says, News Explainer, Nature, Jun23,2023

2.日本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的關係:Takeshi Hikihara, Supporting the PUI to strengthen the positive global impact of nuclear energy, IAEA Bulletin, November,2020, Vol.61-4.

3.美國國家地理網對核污水排放的擔憂:Japan releases nuclear wastewater into the Pacific. How worried should we be?

4.英國《金融時報》:How risky is Japan’s release of radioactive water from Fukushima?

5.美國國家海洋實驗室協會的抗議信https://www.naml.org/policy/documents/2022-12-12

6.聯合國網站、國際原子能機構網站、東京電力集團網站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阜成門六號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828/1946438.html